农用地分等系统研究土地信息系统综合实习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837320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5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用地分等系统研究土地信息系统综合实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农用地分等系统研究土地信息系统综合实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农用地分等系统研究土地信息系统综合实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农用地分等系统研究土地信息系统综合实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农用地分等系统研究土地信息系统综合实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用地分等系统研究土地信息系统综合实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用地分等系统研究土地信息系统综合实习(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土地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 综合实习综合实习 设计名称 农用地分等系统设计名称 农用地分等系统 前 言 2 1 系统目标 3 1 1 系统总体目标 3 1 2 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 3 2 系统目标实现的技术思路 4 2 1 技术思路 4 2 2 技术方法 4 2 2 1 农用土地分等的方法 4 3 系统的工作流程 7 3 1 主要步骤 7 3 2 农用地分等技术流程图 8 4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9 4 1 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 9 4 1 1 数据输入模块 9 4 1 2 图层管理模块 10 4 1 3 农用地分等模块 12 4 1 4 输出模块 13 4 1 5 系统帮助 14 4 2 系统功

2、能模块总图 14 4 3 子系统功能模块图 15 4 3 1 数据输入模块 15 4 3 2 图层管理模块 16 4 3 3 农用地分等模块 17 5 用户界面 18 5 1 部分用户界面图 18 5 1 部分模块用户界面 24 5 2 农用地分等因素因子值得计算 25 6 数据库建立 26 6 1 空间数据库建立 26 6 1 1 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建立 26 6 1 2 空间数据库数据结构 26 6 1 3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26 6 2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26 6 2 1 属性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26 6 2 2 属性数据库的数据结构 27 6 2 3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27 6 2 4 数

3、据库部分属性结构表 27 6 3 数据字典 28 6 3 1 数据元素 29 6 3 2 数据结构 29 6 3 3 数据流 29 6 3 4 处理过程 29 6 3 5 数据字典的用途 29 7 部分计算机处理流程图 30 7 1 计算机处理流程总图 30 7 2 部分计算机处理流程图 31 7 2 1 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确定 31 7 2 2 土壤质地分确定 32 7 2 3 剖面构型分确定 33 7 2 4 有机质 分值确定 34 7 2 5PH 值分值确定 35 7 2 6 障碍层深度 cm 分确定 36 7 2 7 排水条件分确定 37 7 2 8 灌溉保证率 分值确定 38 7 2

4、 9 土壤污染状况分值确定 39 7 2 10 地下水埋深 1cm 分值确定 40 7 2 11 乡镇农用地综合等别面积统计确定 41 7 2 12 属性数据的调查 42 7 2 13 农用地级别查询 43 7 2 14 农用地级别数据转化成图形数据 44 7 2 15 光温生产潜力 44 7 2 16 气候生产潜力 45 7 2 17 土地生产潜力 45 7 2 18 确定个单元等 46 7 2 19 土地经济计算 46 7 2 20 土地利用系数 47 8 农用地分等数据处理 47 9 参考文献 49 前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 GIS 技术 LIS 技术 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数据共享的

5、需 求日益迫切 元数据可以用来描述各种数据集的内容 质量 表达方式 空间参考 管 理方式及其他特征 是理解 发现 定位 评估和维护数据的有效方式 目前已得到了 普遍认同和应用 同时元数据标准和操作工具也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是我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基础性内容 它促进 了土地管理由 数量管理 向 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 的转变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基 础数据和成果数据都具有重要的共享价值 尤其是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为实施区域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培育完善土地市场 开展土地整理 土地征用补偿 农村集体土地 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 因此在土地管理中具有广泛

6、的应用前景 然而 农用地分 等定级估价数据具有数据量大 数据格式多样 数据存储分散 成果数据地域特征明显 数据生产 维护和使用缺乏统一管理等特点 因此数据有效管理和共享困难 元数据作 为实现信息共享有效途径 可以方便用户快速 准确地发现 访问 获取和使用所需数 据 农用土地分等信息系统的设计正在探索之中 加之设计人员的时间和水平有限 设 计错误之处在所难免 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 刘辉 高静 日期 2012 年 1 月 13 日 1 系统目标 1 1 系统总体目标 农用土地分等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以土地资源及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为研究对 象 依据农用土地分等工作思路和程序 以地学空间分析为基

7、础 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科 学 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科学和快速分析数据手段 以组件式 GIS 为开发平台 面向管 理决策层的实用数据可视化信息系统 实现农用土地分等数据的输入 存储 管理 分 析和成果输出的全数字化技术系统 系统目标是实现农用土地分等的信息化和数据共享 提供动态监测土地质量和土地 有效管理的决策手段 提高分等过程的工作效率 对农用地进行科学 合理 统一 严 格管理 为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 质量和分布 实施区 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实现区域耕 地占补平衡目标 科学核算农用地生产潜力提供依据 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 培

8、育完善的 土地市场 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 开展土地整理 土地征用补偿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 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 为实现农业税制改革 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减少 重复劳动 节约人力 物力和财力 为各级土地部门和政府部门提供界面友好和便捷适 用的计算机业务管理工具 实现农用土地分等的自动化 定量化 提高了工作效率 1 2 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 1 系统面对省 市 县各多层次用户 系统设计要满足不同用户水平 不同经济发 展水平和区域条件的地域需要 因此系统运行程式和数据流程 尤其是具有决定作用的 分等指标体系的建立 应是动态的可提供多种选择 2 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建立区域农用地资源和有关的社

9、会 经济信息在内的基础 数据库 达到信息共享目的 3 通过建立具有数据采集 编辑 数据库管理 制图等功能的系统 实现土地资源 的查询 检索 分析和输出 4 通过模型分析实现农用地的自动分等 为农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 供依据 2 系统目标实现的技术思路 2 1 技术思路 综合考虑实用 经济 开发经验等多种因素 农用土地分等研究涉及到的内容不仅 包括各评价单元的属性特征和空间属性信息 而且还必须包括基于专业知识对数据的处 理 因此 为满足农用地分等的实际需要 系统拟设置 5 大功能模块 分别为数据输入 图层管理 农用地分等 数据输出 系统帮助 每个功能模块在空间数据库 属性数据 库和算

10、法模型的基础上 通 过可视化编程实现 系统的控制采用菜单命令按钮逐级进入的方法 进行数据输入 空间查询 分等 分析 汇总 输出 帮助等 所有结果都在屏幕上以图形 报表 统计图形和图标说明 的风格实现 并能以地图和报表的形式输出 这些模块不仅能满足目前农用地分等工作 的需要 而且为以后的农用地动态管理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农村税费改革提供帮 助 并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实现系统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通讯 2 2 技术方法 2 2 12 2 1 农用土地分等的方法农用土地分等的方法 土地分等综合采用自然和经济评定的方法 首先 按土地的自然条件计算土地的潜力 以反映土地质量的优劣和土地对作物生 长适宜程度

11、和本质差异 其次 用体现社会平均开发利用水平的土地利用系数 将土地 潜力订正为现实产出水平 最后 在现实产出水平的基础上 用土地经济系数衡量在目 前社会平均产出水平上土地收益的差异 土地分等采用的主要方法要点有 各指定作物气候产量的计算采用农业生态带法 土地质量的衡量采用参数法 不同土地上各作物理论产量值采用分估 理论产量对照法 各作物产量之间的换算采用标准粮产量比值折算法 土地潜力采用标准粮食产出总量比较法 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的计算采用相对值法 a 农用地分等的技术方法是指 以本规程提供的标准耕作制度和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计算成 果为基础 按照本规程规定的对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的鉴定方法

12、对农用地利用水平和 农用地集约经营水平的调查要求 以及按照本规程规定的方法所得到的各中间阶段成果 采取逐步修正的方法 对农用地自然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所进行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5 综合分析和评价 b 农用地分等体系建立在全国统一标准上 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地方需使用统一的国家 级参数 计算出行政区内各地方 各分等单元的以基准作物论产量指数表示的分等指数 以分等指数作为分等的依据 c 农用地分等的国家级参数 包括光温生产潜力指数 标准耕作制度 产量比系数 产量 比系数 产量比系数 产量比系数 指定作物最大产量 指定作物最大 产量指定作物最

13、 大产量 指定作物最大 产量 成本 指数成本 等 采用统一的计算方法 由国土资源部 组织计算 公布成果 d 农用地分等所采用的分等参数 包括农用地质量 土地利用系数 土地经济系数等 采 用本规程规定的计算方法 由分等定级的地方测算 e 标准耕作制度中涉及的作物分为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基准作物分等工作的地方 从标 准耕作制度中的全国性粮食作物选其中的一种 指定作物由国家统一指定 极个别地方 在报请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 可根据当地大宗作物的种植比例确定 1 2 个指 定作物 f 农用地分等因素分推荐因素和自选因素两类 推荐因素由国家统一确定 分区 分地貌 类型给出自选因素由开展农用地分等定

14、级工作的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用于分等 的自选因素不超过 3 个 所有分等因素都需要采用特尔菲法 因素成对比较法 主成分 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检验和确定 在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的 省县之间鉴定的分等定级任务书中予以明确 g 农用地质量分用无量纲百分数表示 计算方法包括因素法和样地法 应用因素法计算农 用地质量分的地方需要编制 指定作物 分等因素 质量分 关系表 本规程附录 F 中给 出了主要分等因素的分级表 但没有区别作物 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地方 需要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编制 指定作物 分等因素 因素质量分 关系表 应用样地法计 算农用地质量分的地方则需要确定样

15、地 编制农用地质量加 减 分规则表 h 农用地质量分的综合方法 因素法采用几何平均法 或加权平均法 样地法采用代数和法 本规程 附录 F 给出了推荐分等因素的参考权重 但未区分作物 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地方需要采用适当的 方法 比如特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因素对比法 回归分析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确定分等因素权重 i 土地利用系数 土地经济系数在县域内分等值区计算 在等值区内 以行政村为单位 按产量差异 随机 分层设置一定数量的样点采样 分别计算样点的系数值 行政村取各样点平均数 j 分等单元划分采用叠置法 地块法网格法或边形法 最小评价单元不小于最小上图面积 6mm2 k 分 等指数的计算采用乘积

16、法 用千分制表示 l 农用地等的划分采用等间距法法 每间隔 50 分划一个农用地质量等别 m 农用地分等基础资料 中间成果应首先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处理 才能用于计算分等定级指数 n 农用地分等成果需进行实地抽样校核 达到验收标准的成果 才能用于上一级成果农用地分等定级 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6 的汇总 或用于其他目的 o 农用地分等成果通过设置标准地块的方法建立永久性标志 永久性标志分为国家级 省级和县级三 个层次 p 农用地分等成果根据需要由国家组织定期更新 2 32 3 系统技术路线及框架图系统技术路线及框架图 3 3 系统的工作流程系统的工作流程 根据 农用地分等规程 农用地分等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 主要完成项目任务书的编制 技术人员培训 列举资料收集清单 设计分等资料收集表 格 第二阶段为资料收集整理 主要完成了相关外业资料的调查实测 内业资料的收集 整理 并形成初步的中间成果 完成各分等参数的测算 为分等技术工作的开展奠定了 基础 第三阶段完成农用地分等的内业处理工作 形成最终成果 第四阶段为成果整理 校验 汇总和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