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PDF 1.pdf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37281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7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PDF 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PDF 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PDF 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PDF 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PDF 1.pdf(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南昌二中南昌二中 2018 2019 学年度学年度下下学期学期第二次月考第二次月考 高一物理试卷高一物理试卷 命题 刘艳 审题 刘振北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分 共 48 分 其中分 其中 1 7 题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题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 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8 12 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选对的得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选对的得 4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 选分 选 错或不答的得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分 1 两物体质量之比为 1 4 速度大小之比为 4 1 则这两个物体的

2、动能之比为 A 1 1 B 1 4 C 4 1 D 2 1 2 如图所示 一物块以 6m s 的初速度从曲面 A 点下滑 运动到 B 点速度仍为 6m s 若物体 以 7m s 的初速度仍由 A 点下滑 则它运动到 B 点时的速度 A 小于 7m s B 等于 7m s C 大于 7m s D 条件不足 无法计算 3 如图所示 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壁上 另一端与挡板相连 挡板质量不可忽略 放置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把一质量为 M 的物体 A 紧靠着挡板压缩弹簧后 由静止开始释放 弹簧前端 到 O 点时物体与档板分离 此时物体的动能为 E0 现换一质量为 m M m 的物体 B 紧靠着挡板 压缩弹

3、簧到相同的位置 由静止释放 则 A 弹簧前端到 O 点左侧时 B 物体与挡板分离 B 弹簧前端到 O 点右侧时 B 物体与挡板分离 C 物体 B 与挡板分离时的动能大于 E0 D 物体 B 与挡板分离时的动能小于 E0 4 如图所示 不同材料的两物块 M N 从固定斜面顶端沿左边和右边同时由静止滑下 M 物 块滑到 A 点停止 N 物块滑到 D 点停止 斜面与水平面在 B C 处平 滑连接 两物块与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1 2 53 37 AB BC CD 三段长度之比为 6 25 4 则 1 2之比为 A 3 2 B 4 3 C 3 4 D 4 5 5 如图所示 木块 A 放在木板 B

4、的左端 AB 间接触面粗糙 用恒力 F 将木块 A 拉到木板 B 的右端 第一次将 B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第二次将 B 放在光滑水 平地面上 则前后两个过程中相同的量是 A 摩擦力对物块 A 做的功 B 物块 A 到达 B 右端时的速度 C 力 F 对物块 A 做的功 D 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 6 如图所示 ABC 为一光滑细圆管构成的 3 4 圆轨道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 轨道半径为 R 比细圆管的半径大得多 OA水平 OC 竖直 最低点为 B 最高点为 C 在 A 点正上方某位置 有一质量为 m 的小球 可视为质点 由静止开始下落 刚好进入细圆管内运动 已知细圆管的内 径稍大于小球的直径 不计

5、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小球刚好能达到轨道的最高点 C 则释放点距 A 点的高度为 1 5R B 若小球从 C 点水平飞出后恰好能落到 A 点 则小球在 C 点对轨道的作 用力为 0 5 mg 方向竖直向下 C 若释放点距 A 点竖直高度为 2R 则小球经过最低点 B 时轨道对小球的 支持力为 5mg 方向竖直向上 D 若释放点距 A点竖直高度为 1 5R 则小球从 C点水平飞出后恰好能落 到 A 点 7 如图所示 固定在地面上的粗糙斜面倾角为 顶端固定一弹簧 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向右 滑行并冲上斜面 设小球在斜面最低点 A 的速度为 v 与斜面间动摩擦力为 f 压缩弹簧至 C 点时

6、 弹簧最短 C 点距地面高度为 h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 A 到 C 的过程中 小球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势能增加了 B 当小球从 C 点返回 A 点时 速度大小为 C C 点时小球和弹簧构成的系统机械能为 D A 到 C 的过程中 弹簧弹力对小球做功为 8 如图所示 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个定滑轮 小物块 A B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定 滑轮 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初始时刻 手扶物块 B 使 A B 处于静止状态 松手后 A 下落 B 沿斜面上滑 始终未达斜面顶端 则从松手到物块 A 着地前的瞬间 A 物块 A 减少的机械能等于物块 B 增加的机械能 B 摩擦力对物块 B 做的功等于系统机

7、械能的变化量 C 轻绳对物块 A 做的功等于物块 A 的机械能变化量 D 轻绳对物块 B 做的功等于物块 B 的机械能增量 9 小车上有固定支架 支架上用细线栓一个小球 线长为 L 小球可视为质点 小车与小球 一起以速度 v0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运动 当小车突然碰到矮墙后车立即 停止运动 不计空气阻力 此后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能是 线未被拉 断 A 2L B C D 10 如图甲所示是一打桩机的简易模型 质量 m 1kg 的物体在拉力 F 作用下从与钉子接触处 由静止开始运动 上升一段高度后撤去 F 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 撞击钉子将钉子打入 2cm 深度 且物体不再被弹起 若以初始状态物体与钉子接

8、触处为零 势能面 物体上升过程中 机械能 E 与上升高度 h 的关系 图象如图乙所示 撞击前不计所有摩擦 钉子质量忽略不 计 g 取 10m s2 则 A 物体开始上升过程的加速度为 2m s2 B 物体上升过程的最大速度为 12m s C 钉子受到的平均阻力为 600N D 物体上升到 0 25m 高度处拉力 F 的瞬时功率为 12W 11 有一个固定的光滑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53 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 m 2kg 的滑块 A 可 视为质点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将滑块 A 与另一个质量为 M 2 7kg 的物块 B 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相 连接 细绳因悬挂 B 而绷紧 此时滑轮左侧轻绳恰好水平 其长

9、度 L m P 点与滑轮的连线同 直杆垂直 如图所示 现将滑块 A 从图中 O 点由静止释放 整个运 动过程中 B 不会触地 g 10m 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块 A 运动到 P 点时加速度为零 B 滑块 A 由 O 点运动到 P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C 滑块 A 经过 P 点的速度大小为 m s D 滑块 A 经过 P 点的速度大小为 m s 12 如图所示 两根长度分别为 L 2L 直且不可伸长的轻绳共同系住一个质量为 m 的球 A 可视为质点 其中长度为 L 的轻绳 1 处于竖直且绷紧的状态 长度为 2L 的轻绳 2 处于松弛状态 两根绳的上端分别固定在间距为 d 且处于同一水

10、平 线上的两悬点上 在球 A 正下方固定一球 B 可视为质点 现将轻绳 1 割断 不计空气阻力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则下列法中正确的是 A 要使 A 能与 B 相碰 则 A 与 B 间的距离 H 要满足 B 若 A 与 B 未相碰 则在 A 运动的整个过程中 A 与地球组成的系统 机械能守恒 3 C 若当 A 下降的高度为 未与 B 相碰 时 轻绳 2 恰好拉直 则当 A 运动到轻绳 2 悬点 的正下方时 轻绳 2 对 A 的拉力 T 2mg D 若以最低点为参考点 当 A 下降的高度为 未与 B 相碰 时 轻绳 2 恰好拉直 则 A 绕轻绳 2 的悬点做圆周运动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大于 二二

11、填空题 本题共填空题 本题共 2 小题 每空小题 每空 2 分 共分 共 14 分 分 13 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实验首先通过调整木板倾斜程度来平衡摩擦力 其目的是 填选项前字母 A 释放小车后保证小车能做匀加速运动 B 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 C 使小车在运动过程中能获得较大的动能 D 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2 实验中不宜直接测量橡皮筋做的功 只需要测出每次实 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倍数 即可达到实 验目的 下列操作简便易行的是 A 用同样的力对小车做功 让小车通过的距离依次为 x 2x 3x 进行第

12、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实验时 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 W 2W 3W B 让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 第 1 次力为 F 第 2 次力为 2F 第 3 次力为 3F 实验时 力对 小车做的功就是 W 2W 3W C 选用同样的橡皮筋 在实验中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 当用 1 条 2 条 3 条 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实验时 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 W 2W 3W D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对小车的拉力 F 利用直尺测量小车在力 F 作用下移动的距离 x 便可 以求出每次实验中力对小车做的功 可控制为 W 2W 3W 3 实验中分别得到了若干组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13、 W 与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 vm的数据 并利用 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字母 14 学校实验小组同学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完成 利用重锤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 律 的实验 1 该实验就是看 m 是否等于 mghn n 是实验中对应打下的第 n 个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 打点计时器打第一个点 O 时 重物的速度为 0 B hn是计时点 n 到第一个点 O 的距离 C m 为重物的质量 需用天平称量 D 可以用 vn gtn计算 vn 其中 tn n 1 T T 为打点周期 2 在实验中 若已知重物质量 m 1kg 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O 为 起点 如

14、图所示 单位为 cm 打点间隔为 0 02 s g 取 9 80 m s2 那么从打 O 点到打 B 点的过程中 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时点 B 时 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 Ep J 动能变化量 Ek J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若该小组内同学根据纸带算出了打下各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 作出 4 v2 h 图线 则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三三 计算题计算题 共共 5 小题 小题 8 8 10 12 10 48 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和重要演算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和重要演算 步骤 有数值计算的题目 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步骤 有数值计算的题目 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5 质量为 4kg 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 在运动方向上受到水平拉力 F 作 用 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运动 拉力 F 作用 2s 后被撤去 物体运动的 v t 图象 如图所示 g 取 10m s2 物体运动全程求 1 拉力 F 做的功 W1 2 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 W2 16 某兴趣小组对一辆自制遥控小车的性能进行研究 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轨道上以恒 定加速度由静止启动 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 通过处理转换 为 v t 图象 如图所示 除 2s 10s 时间段图象为曲线外 其余时间段图 象均为直线 已知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 2s 后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 可 认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到的阻

16、力大小不变 小车的质量 m 2 0kg 取 g 10m s2 求 1 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 P 2 小车在 0s 14s 内位移的大小 17 半径为 R 的光滑圆环竖直放置 环上套有两个质量分别为 m 和 2m 的小球 A B A B 之间用一长为 R 的轻杆相连 如图所示 开始时 A B 都静止 且 A 在圆环 的最高点 现将 A B 释放 设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求 1 A 到达最低点过程中杆对 B 球做的功 2 B 球在圆环右侧区域内能达到的最高点到圆环圆心的竖直高度 18 如图是利用传送带装运煤块的示意图 其中传送带以某一恒定的速度顺时针运动 传送 带的长度 L 5m 传动轮的大小可以忽略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 37 煤块与传送带间 的动摩擦因数 0 8 主动轮轴顶端与运煤车底板间的竖直高度 H 1 8m 与运煤车车箱中心的水 平距离 x 0 6m 现在传送带底端由静止释放一质量 m 1kg 的煤块 可视为质点 煤块在轮的最 高点水平抛出并落在车箱中心 取 g 10m s2 sin37 0 6 cos37 0 8 煤块在由底端传动到顶端的过程中 求 1 摩擦力对煤块做的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