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36999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学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为学术自由提供了社会环境。(3)阶级上:争霸战争,各国改革,“士”阶层受到重用。(4)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2代表人物(1)道家:老子和庄子。(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3)法家:商鞅、韩非子。(4)墨家:墨子。3意义(1)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2、思想解放运动。(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概念阐释“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派别多。“争鸣”并不意味着各家各派的主张绝对不同,而是不同之中有其相同之处,各家学说都是为了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巧思妙记百家争鸣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孔子的地位:春秋晚期,儒家学派创始人。(2)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教育思想: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3、记忆技巧图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关系思考探究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礼”的主张?(社会价值)(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1)思想主张 (2)历史影响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思维点拨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民本”思想有本质的不同现代的“民本”思想含有民主、自由、平等、公平的原则,而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只是为统治者服务,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

4、老子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政治主张: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主张“无为而治”。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等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易混易错道家学派道教道家学派为春秋末年老子所创,战国时期发展,其重要经典著作为道德经。道教是东汉时期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而形成的,东汉时期为民间宗教,魏晋时期才开始官方化,并建立其神仙系统。2法家(1)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2)主张: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3)影响:法家把君主的权

5、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思考探究秦朝为什么采纳法家思想?这与秦始皇本人性格的形成、秦朝先烈的遗功以及法家思想适应时代要求等因素分不开。同时,法士们的努力也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主题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公孙丑上“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明法者强,慢法者弱。”韩非子饰邪探究:概括史料中的三种主张,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是什么?答案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背景: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社会转型。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遭到破坏,小农经济产生。【要点剖析】用唯物史观与文明史观理解百家争鸣(1)唯物史观角度从社会生产力发

6、展的角度看: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从阶级分析的角度看:孔子主张社会有序,老子主张统治者“无为”,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2)文明史观角度文明传承方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今后应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如民本思想、和谐观念、统一意识、义利观等,同时也应剔除其落后时代的三纲五常、等级贵贱等内容。东西文明对比方面:应关注孔子等人的民本、仁政、君民观念与同时期西方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人文主义思想,

7、城邦民主政治主张,古罗马注重立法、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的比较。联系现实方面:应注意孔孟儒学中的“民本”思想与当今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古时“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主特权为中心,当今民主思想以人权平等为中心。主题二 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告子上二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荀子性恶探究:结合史料一、二,根据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的不同点,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答案不同点:孟

8、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以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要点剖析】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观点本课小结知识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月考)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C封建经济的发展 D私学的发展答案B解析题干阐述了“士”即知识分子阶层兴起的现象,要求选出其兴起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

9、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等都是“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宗法制的解体、私学的兴起是其兴起的社会条件,封建经济的发展是其兴起的经济根源,而其直接原因是其直接的需求,即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故选B项。知识点二孔子和早期儒学2(2018江西南昌十中期中)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实行仁政 B维护周礼C为政以德 D强调教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知孔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10、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等级规范。由此分析,孔子是在提倡维护周礼,B项正确。“仁政”思想是由孟子提出的,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孔子的治国理念是维护等级秩序,强调教化与为政以德均与材料不符,故C、D两项错误。3(2018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这说明孟子()A背离孔子理念 B具有民本思想C推崇德治主张 D倡导人性本善答案B解析“以爱护人民为先”是典型的民本思想,所以材料说明孟子具有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未背离孔子理念,排除A项;推崇德治主张的是孔子,排除C项;材料不

11、涉及人性本善,排除D项。4(2018哈尔滨三中测试)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该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C韩非子 D庄子答案B解析材料所涉及的思想家是在论证礼的起源。他用性恶论,即人对物质欲望的需求来解释礼。在战国时期,主张性恶论,又尊崇礼的思想家是荀子,故B项正确。孟子主张性善论,故A项错误;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故C项错误;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齐物论”,故D项错误。知识点三道家和法家5(2018安徽屯溪一中期中)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

12、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此人()A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B认为动荡的根源在于违背了自然C代表了先秦时期平民百姓的愿望D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趋势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结合所学,老子认为动荡的根源在于违背了自然,故选B项。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作为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排除A项;墨家学派代表了先秦时期平民百姓的愿望,排除C项;法家主张中央集权,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趋势,排除D项。6(2018兰州一中高二月考)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下独步

13、天下。”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其主张()A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B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C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D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使“法”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秩序的主要统治手段,这符合封建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家思想迎合统治者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排除A项;法家思想的内容冲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权利,而不是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排除B项;材料强调法家思想迎合统治者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且早期儒家思想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