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836748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0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01讲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从古至今 存在着各式各样关于认识的理论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 质和规律 在实践的基础上 把辩证法与认识论统一起来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 革命的反映论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到认识论中来 克服了以往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 认为实践观点是辩 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从而引起认识论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 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 具体表现在四方面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桥梁 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而

2、唯一能使主客体相互接触的就是实践 如果没有实践这个桥梁 主体就无法达到客体 认识也就不会发生 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 都只能来源于实践 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 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 书本上的 他人的知识 对我们 来说是间接的 在他人 在第一次获得这种知识的人那里 仍然是直接的 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所以 要尊重 知识 尊重人才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 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 新的研究课题 推动认识的发展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社会一旦有 技术上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第二 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

3、研究的物质手段 首先 实践为人们认识新领域 解决新问题提供经验 既包括继承前人的实践经验 又包括当代人的实践 经验 其次 实践还为人们认识新领域 解决新问题提供新的物质手段 第三 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指出 人 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 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人们在实践中 不仅改造客观世 界 而且也改造着自身的认识能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 相一致 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 本质及其规律 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才能得到证明 唯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

4、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 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然 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 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第02讲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 把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作为认识论的基本问题 使得对认识论的研究 达到了真正科学的水平 1 认识主体 第一 认识主体的含义 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 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 认识活动的现实的 具体的人 第二 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 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人的自然的物质存在

5、和作为 认识器官 高度发展 高度完善的物质 人脑的存在 是认识主体的自然物质基础 否则 人就不能存 在 也就无所谓认识 其次 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而且具有社会性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社会 性 是指这里讲的人不是抽象的人 是指生活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 再次 认识主体具有 历史性 认识主体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分不开的 所谓认识主体的历史性 就是指主体的认识活动不能超越特 定的历史时代 每一个时代主体的认识都代表 反映那个时代的水平 最后 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 这是认识 主体的突出特点 所谓认识主体的能动性 是说认识主体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体 通过劳动改变世界使之适 应人的需要

6、 在劳动过程中体现了主体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三 认识主体的结构 人是唯一能担当起认识主体的存在物 这个存在物具有自身的结构 其层次分为 个体 群体和人类整体 个体就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活动的个人 个体的人通过与外部世界的接触 由 感官和大脑去反映外部事物 从而产生认识 群体虽然是由个体所构成 但群体的认识不同于个体 摆脱了个 人的某些局限性 具有更大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形成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 人类整体是最高层次的认识主体 它包括地球上的人类总体 既包括现在的人 也包括历史的人 还包括 未来的人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整体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这种性质同客观世界的无限性正好一致 2 认识客体

7、 第一 认识客体的含义和构成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构成认识客体的主 要有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自然客体是指成为人们认识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 社会客体是指作为认识对象的人类社会 精神客体是指 成为人们认识对象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 第二 认识客体的性质 首先 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 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都是物质性的客观存在和客观 过程 当然具有客观性 精神客体虽然是人的精神活动和精种活动的结果 但由于它是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的 反映 内容是客观存在 所以也具有客观性 其次 认识客体具有对象性 只有那些与主体活动发生关系 成为主体活动对象的外部事物 才构成认识 客体 社会实

8、践的深入和发展 使得人能认识的客体不断扩大 今天人们的认识客体比古代人扩大了千万倍 未来人类的认识客体又会比现代扩大千万倍 这是社会实践发展的过程 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 3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认识主体和客体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这是指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作用于客 体 就是对客体的改造 也就是实践 通过这种改造 主体获得自身需要的满足 实践关系是一切其他关系的 前提和基础 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 没有实践关系 其他任何关系都无从谈起 第二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这是指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

9、系 第三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无论是实践关系还是认识关系 都不是主体或客体各自独立进行 的 而是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切实践只有在主体能动性和客体制约性统一的基础上 才是成功实践 4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人的认识就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的 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一本质 不仅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 不可知论从根本上区别 开 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了界限 第一 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在哲学上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 思想的路线 认为

10、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这就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反映论的原则 另一条是从 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 是唯心论的先验论 第二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对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 能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 世界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 唯物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即思维能够认识 并能 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 也就是说 现实世界是可知的 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 哲学认识论 不可知论怀疑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的观点彻底批驳了不可知论 第三 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在认识论上 唯物论都是反映论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

11、的反映论是机械的 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把主体看做是单纯的有生命 的存在物 把客体仅仅看做是消极的认识对象 完全不懂得它还是实践的对象 辩证唯物论把实践观引进到认 识论中来 并把认识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 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 使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成为能动的革命 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论认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 不仅能反映外部事物的现象 而且经过 人的思维对感性材料的加工达到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主体的创造的过程 运用概 念进行推理 去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在观念中创造出新物质形态 所以 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这 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

12、表现 是区别于机械唯物论反映论的根本标志 古代有人认为天是圆的 地球是方的 即所谓 天圆地方 说 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 人们才普 遍地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 第03讲 认识的辩证运动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人的认识就是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反复 无限发展的过程 下面作简要分析 一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 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是具体的 丰富的 生动 的 然而 它是表面的 个别的 不深刻的 感性认识分为感觉 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开始 是对认识对象最直接的反映 感 觉通过感觉器官眼 耳 鼻

13、 舌 身直接反映事物个别特性的认识 知觉是高一级的反映形式 把各种感觉集 中在一起并把它们组合起来 形成对对象各方面外部特性的整体的认识 表象是事物感性形象在大脑中的再现 是指曾经感觉的事物在离开人的感官以后 它的感性形象在人的大脑中重新浮现 神州八号飞船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是对事物的全体 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是抽象的 间接的 相对稳定 的 理性认识是深刻的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 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对 事物本质 全体的反映 它包含同类事物共同的 一般的特性 概念是理性认识的细胞 有了概念就可以进行 判断和推理 判断是概念的展开 推理是从事物已知合乎规

14、律地推出未知的认识 获得新知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思维抽象得到 直接性 具体性 丰富生动的间接性 抽象性 相对稳定的 片面的 现象 外部联系全体的 内部的 本质的 感觉 知觉 表象概念 判断 推理 初级阶段高级阶段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 它们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 直接的 具体的 个别特性的反映 因而是 不深刻的 片面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 全体的 间接的 概括的反映 因而是深刻的 全面的 相对稳定的认识 第二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 表现在以下三

15、个方面 其一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只有透过现 象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才能形成理性认识 离开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 坚持了这一点 就是在认识论上 坚持了唯物论 其二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 认识的真正任 务在于经过感性认识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坚持了这一点 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辩证法 其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一方面 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都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 进行的 是用概念 判断形式表达的 另一方面 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成分 理性认识如果没有大量的感性材 料 就无法进行抽象和概括 在认识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 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

16、 如果将二者割裂开 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经验论者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经验论和唯理 论是实际工作中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3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实践中 最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接触认识对象 产生感性认识 实践的继续 积累感性认识 就会由量变到 质变 出现认识的飞跃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 感 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而不是零碎不全 第二 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 于思维才能实现 即通过思维的加工 二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 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至此认识运动并未完结 还要把前一阶段获得的理 论用于指导实践 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要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第一 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 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 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第二 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 理性认识才能得到检验 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第一次飞跃过程中获得的认识 是否正确 正确到什么程度 这个问题在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中是得不到解答的 三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