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旧人教版高一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836505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旧人教版高一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旧人教版高一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旧人教版高一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旧人教版高一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旧人教版高一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旧人教版高一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旧人教版高一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 教学目标:1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按劳分配是公有制是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非按劳分配的具体方式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2能够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认识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非按劳分配的具体方式。能对非按劳分配的几种具体方式进行区分。能够运用有关的基本理论分析非按劳分配方式存在的依据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3进一步熟悉和领会按劳分配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正确认识股份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掌握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国家的分配政策,培养学生处理实

2、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分配制度的选择;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看分配问题的重要性1生产与分配的关系(1)生产决定分配(2)分配反作用于生产2分配方式的确定(1)确定分配方式的重要性(2)确定分配方式的依据(3)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分配方式:平均分配,按需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1我国在个人消费品领域

3、分配方式选择的经验教训平均分配行不通 按需分配不具备条件2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指个人消费品以劳动者个人向社会提供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为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不得。按劳分配原则。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只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按劳分配范围是公有制;第二,按劳分配的客体是个人消费品;第三,按劳分配的依据或标准是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具体地说就是要注意讲情以下几个内容: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范围内;分配的依据:社会 以劳动为尺度,包括劳动的质和量两方面分配的内容:向劳动者分配的是个人消费品不是其他产品分配过程的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在我国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按劳分

4、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晶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按劳不按资”)(2)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按劳不按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只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为了取得物质利益,就只能以劳动为尺度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优越性:(略)。三、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1在我国现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分配方式。这些分配方式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土地

5、、资本、技术、劳动力的价值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等2其他分配方式的存在,是由我国当前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3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课堂练习与思考1:李四一家五口,李四本人承包了责任田,完成上缴农业税后,收入不错;李四的妻子开了个小店,纳税后也有不少收入;李四的儿子是售货员,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李四的女儿是工程师,她利用双休日为一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李四的母亲靠出租房屋也有一定的收入。思考: 李家五人收入各来自何种分配方式?难点突破个体劳动者的收入属于不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

6、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个体经济中,个体劳动者运用属于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以自己劳动为基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他的税后收入应包括按资本要素分配收入、自己从事生产劳动和经营劳动的报酬以及风险补偿等。所以,个人劳动者的按劳成果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关系按劳分配 (略),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一个组成部分,是以劳动力作为商品而进行交换的一种分配形式。前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对分配的客观要求,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而后者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产生于生产要素个人所有的基础上,是市场

7、经济在分配领域的实现。前者的尺度是劳动,即按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而后者的尺度实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按劳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关系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是建立在个体私有制基础上的,是以对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来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不都是劳动所得,对生产资料占有及经营方式也是影响个体劳动者收入高低的因素。二者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都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都是合法收入都受到法律保护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是关于所有制方面

8、的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性的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国家在消费品分配方面的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是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的分配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则是基本经济制度的体现和实现。课堂练习与思考2:小王把2室一厅的住房出租,每年获得租金6000元。这笔收入属于: BA按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 B按土地要素获得的收入C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D按劳动力要素获得的收入课堂练习与思考3:杭州市各大医院在病人选医生的基础上实行“手术点名费”,被点名的医生可以

9、在患者交纳的点名费中提成45%-50%,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你认为 AA是合理的,体现了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B是合理的,因为它体现了兼顾公平的原则C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D是不合理的,因为它违背了效率优先的原则课堂练习与思考4:近年来我国经济特区许多外资企业高薪聘用科技人员,并允许他们以技术人股,根据企业经营收益分红。科技人员的这些收入属于 DA按劳分配所得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所得C个体劳动所得D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四、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2我国现

10、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的客观必然性。首先,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其次,这是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时,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优先是指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要

11、把促进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即必须承认差别,使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以激发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兼顾公平原则强调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通过税收、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措施,防止两级分化,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在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时,要使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两者恰当地结合起来,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达到公平,防止和克服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不能只强调其中否认另一方。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通过分配促进效率,就要拉开收入差距,鼓励先进。分配要实现公平,就要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市场经济会使财富

12、向高效率处转移,所以市场经济既有高效率的一面,又有使富者越来越富,贫者越来越贫的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样,只要效率不要公平,也不能像原先计划经济样,只要公平不要效率。兼顾公平和效率,就是要做到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五、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目标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所在1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在我国,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标的历史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居于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社

13、会生产目的是满足劳动者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这些客观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可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供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实现共同富裕,还必须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反对平均主义和收入过分悬殊这两种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要取缔非法收入,要整顿不合理收入,要调节过高收入,要保障收入者的基本生活。2“先富”与“共富”的关系(1) “先富”是实现“共富”的必然途径(2)“同步富裕”必将导致共同贫穷(3)平均分配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4)“同步富裕”与平均分配都是错误的3允许部分“先富”不会导致两极分化(1)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不可能垄断全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2)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主要是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而致富(3)国家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调节个人收入课堂练习与思考5:辨析题:“先富”必将“共富”提示:“共富”需要“先富”;“先富”未必“共富” 。在我国, “先富”能实现“共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