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必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36485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知识点归纳必修1一、运动部分(一)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基本概念)1. 参考系2. 时间和时刻以及二者的区别3. 质点及其可视为质点的条件4. 位移和路程及其区别;st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其区别5. 速度、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瞬时速率(速率)与平均速率 (定义、物理意义、区别)6. 加速度(定义、物理意义、公式、与运动方向的关系) a vt v0 三者的区别(三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a与v同向则加速,反向则减速(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注:在应用公式的过程中应注意各个物理量的正负号】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直线运动过程中a是一恒量(a保持不变)2. 运动学基本公式:、 、 (仅适用

2、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 几个重要推论:(1)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推广通式:(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的关系: 无论在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中,恒成立(4)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1)1s末、2s末、3s末n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1:2:3:n2)1s内、2s内、3s内ns内的位移之比1:4:9:n23)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1:3:5:7:(2N1)4)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a=g)2. 自由落体

3、运动规律: 3. 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不为0,只受重力(a=g) 4.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上升和下落回到抛出点的时间相等;上升的最大高度;落回抛出点速度(四)运动学中经常遇见的几个问题1. 刹车类问题:关键在于判断物体运动到停止时所用时间2. 追击问题:(1)临界条件:速度相等,然后再根据位移关系判断并计算【能否(恰好)追上;最大(小)距离】 (2)能追上时:位移关系 【何时追上】3. 相遇问题:相向而行的两物体距离之和等于两者的初始距离二、力与物体平衡部分(一)三种常见的力的相关概念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其分类(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也可以相同)2. 重力(1

4、)概念、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2)重心: 1)几何形状规则的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位置跟形状和物体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 2)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3)重心越低越稳定3. 弹力(1)定义、产生条件(2个)、弹簧弹力的大小(FkX)(2)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曲面的切面)、弹力存在与否的判断(消除法或假设法)(3)弹力产生原因的分析(如一本书放在桌面上)4. 摩擦力(1)定义、产生条件(3个)、大小()(2)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方向的判断(3)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可以与物体

5、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以相同(4)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5)滑动f(或最大静f)跟压力成正比并和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静f在未达到最大f时不跟压力成正比【注: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判断是静f还是滑动f】(二)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1)合力、分力以及共点力的概念(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合力可以大于、小于或等分力; 当合力一定时,增大分力之间的夹角,分力变大;当分力一定时,增大分力之间的夹角,合力变小 合力范围: (推广到三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3)分力的唯一性以及作图法求最小分力的两种情况(三)力的平衡及其应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物体

6、的平衡条件:物体的合外力为0或物体的加速度为0另一种表述:其中一个人与其他力的合力等值反向推广:n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使物体平衡,则任n-1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n个力等值反向(2)解题方法: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力的正交分解(3)判断在平衡状态下几个力的夹角变化过程中某些力如何变化(函数表达式法和作图法)三、牛顿运动定律部分(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 意义(解读定律内容)(1)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的改变产生加速度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物体不受外力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7、态 拓宽: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的所有外力的力为零),则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外力的作用: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惯性【注:惯性不是力】 (不要把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混淆)1)概念: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 3)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的大小意味着改变该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仅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1. 内容、表达式(注意K1的情况)2. 四性(1)矢量性:大小、方向(加速度与合外

8、力同向)(2)瞬时性:力与加速度(不是速度)瞬时对应。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3)同一性:F、 m、a对应同一物体、同一时刻(4)独立性:每个力都可以产生各自的加速度,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是每个加速度的矢量和3. 两类问题 关键求a力和运动联系的桥梁【几种不受其他外力(仅G、N、f)情况下的加速度】(1)粗糙水平面 (2)光滑斜面 (3)粗糙斜面【注:若有受到其他外力的话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 力学单位制(物理公式不仅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心而且确定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m(长度单位)、kg(质量单位)、s(时间单位)(三)牛顿第三定律1. 内容、表达式

9、2.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四)超重和失重1. 定义2. 实质:物体本身的重力(即实重)不变,只是拉力或压力大小发生变化3. 超重和失重仅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 与速度无关; 完全失重(a竖直向下并等于g) 此时,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四、实验部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1. 打点计时器及其应用交流电源(电火花220V,电磁式46V) 先开电源后拉纸带交流频率50Hz,即每隔0.02s打一个点。处理数据时,为了方便测量和减少误差,通常都采用以6个点为一段划分纸带(即取5个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T,则T0.0520.1s【注意取点的其他说法】 如:2个计数点

10、之间有4个点没画出.2. 数据处理(1)求加速度(逐差法和vt图象法) (假设有六组数据)逐差法: (2)求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原理: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解题注意事项】纸带位移单位、时间间隔、有效数字、描点画图(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次要)(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次要)(四)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参考单元测试)【注意几个步骤中的方向以及结点位置不动】 1. 减小实验误差:力尽量大些,夹角尽量小些,细线尽量长些2. 合力的实验值和理论值图像的区别(实验值一定跟细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3. 结点不动,转动某个弹簧秤,观察2个弹簧秤的示数如何

11、变化?(参考练习册)(五)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控制变量法)1. 实验步骤、实验仪器2. 注意事项(1)平衡f (不挂重物)(2)实验过程中始终保证(10倍以上)(3)细线与木板平行 (4)小车停止时的位置不与定滑轮相碰 3. 注意事项中(1)(2)的误差与图形相结合的分析 4. 求a(参考第一个实验)【补充:功和功率的简单问题】(一)功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W0的三种情况(略)2. W只与F、S、有关,与地面是否粗糙或是否有其他力或速度大小无关3. 判断正负功【功的正负不表示方向,只表示动力或阻力做功】 若一个力F做负功(负值),也可以叫做物体克服力F

12、做功(正值)4.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一正一负,大小也不一定相等(二)功率1. 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定义、定义式、单位2.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定义及其求法3. 会应用PFv讨论汽车上坡问题(三)功和能、人与机械1.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总是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原理表达式 或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只能省力(即使用任何机械总是费功的)2. 做功和能的转化(总是伴随出现)(1)功能量的变化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从一种形式的能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能)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2)功能量功是过程量;能是状态量3. 功率与机械效率(1)机械效率 不考虑摩擦阻力和别的额外阻力的理想情况下,1;实际情况中,1(2)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做功或利用该机械实现能量转化的有效程度的物理量(3)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区别(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功率表示做功快慢;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做功或利用该机械实现能量转化的有效程度 功率大,表示机械做功快;机械效率高,表示机械对总能量的利用率高。 功率大的机械不一定效率高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