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认识角【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上传人:文禾 文档编号:12836188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认识角【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认识角【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认识角【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认识角【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认识角【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认识角【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认识角【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角【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84-85。【学情分析】:角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简单的多边形和线段。通过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学生对角有一定的认识。只是并没有把日常生活中的角和作为数学概念的角区分开来。本节课,要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出发,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建立角的表象。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感知角的特征。【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

2、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角的直观认识。【教学难点】: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两根硬纸条、子母扣、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平面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2.出示三角形这是一个三角形,去掉一条边,你还认识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3、板书:认识角) 设计意图:从小朋友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入手,唤起他们已知的图形经验,这时候出现一个他们不太熟悉的,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从实物中找角。引导:其实角一点也不陌生,它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出示图)观察: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桌上摆放着哪些物品?(指着说)你能从这些物品上找到角吗?(这就是其中的一个角)交流: (结合学生所说,展示物品上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对角其实并不是很陌生,只是并没有把日常生活中的角和作为数学概念的角区分开来。引导学生指角就是帮助学生在头脑里不自觉地完善角这个表象。并用这个表象为之后认识角之后形成对比,从已有的数学经验到未知,完成知识的迁移。2.

4、抽象出角的图形出示例题的3幅图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些,老师沿着这些红色的边,把角给请了下来。这些图形都是角。摸角引入:现在我们来摸摸角,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引入顶点:请小朋友拿出三角尺,用这个戳戳你们的小手指,有什么感觉?(疼)引入顶点:这个尖尖的,戳你手疼的地方,就是角的顶点。(老师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角有一个顶点,尖尖的。板书:顶点)引入边:再从顶点摸这条线,感觉怎样?(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说得真好,从这个顶点出发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这条线就是角的一条边。 问:从这个顶点出发的另一条边摸上去怎样了?(也是直直的)评价:恭喜你们,又答对了。这就是角的另一条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板书)

5、画角谈话:现在请小朋友们指挥老师画一个角吧,先画一个顶点,尖尖的。从这个顶点出发,再画一条边是直直的,然后,还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边,也是直直的。 板书:边边顶点 谈话:观察一下,角有一个顶点,是怎样的?(板书:尖尖的)角有两条边,是怎样的?(板书:直直的)学生跟读:角有一个顶点,尖尖的;角有两条边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构成了这个角(画小圆弧),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记号表示角了。(在例题图中标上角标)指角明白角的构成谈话:现在我们一起来指一指角,(指一指)角的顶点,角的一条边,角的另一条边,这就是。(指弧线)谈话:(课件显示课例图)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在哪?请小朋友板演指角,如不规范,进

6、行指导。设计意图:这一次的指角是让小朋友们明确角的构成情况。学生找角谈话:角啊,挺调皮的,它就躲在我们身边,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学生找角)谈话: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指一指你找到的角?交流:找到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边。(数学书,课桌)3.小结:闭上眼睛,我们在头脑里画个角吧。睁开眼睛,(教师指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尖尖的;两条边,直直的。)设计意图:最后让学生在头脑中画角,强化了角的表象,明确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三、多层练评,内化新知引入:想不想了解角更多的知识?那你得完成两道闯关题才行。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一关辨一辨)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是的在下面打“”,不是的打“”。)记住

7、要给角做上记号哦。交流:请你指出它的顶点和边?说明:第2张,第4张让小朋友说说为什么不是角。小结:判断图形是不是角,要注意什么?指出:角必须有一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第二关数一数) 谈话:现在请你们数一数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记得给角标上记号哦。(打开数学书,做想想做做第二题)交流:投影仪演示。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学生可能会认为有3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1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其余三个图形,逐个指名说一说,产生分歧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最后,点出三角形有3条边,三个角;五边形

8、有5条边,5个角;你能像老师那样,再说一个吗?小结:几边形有几条边就要几个角。设计意图:通过辨一辨、数一数有层次的练习,强化了角的表象。四、动手操作,感受角的大小1.试一试:引入:经过刚刚激烈地闯关练习,现在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活动角玩玩。(请小朋友打开信封,取出两根纸条和一颗子母扣)(1)提出试一试的要求,让学生照着老师的样子做一个活动角。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两根纸条,它们的一端都有一个圆孔;现在我们把这两张纸条的圆孔重合,用子母扣套住圆孔扣起来。这样就做成了一个活动角。现在就看你们了?(2)动态演示感受角的大小提问:角做好了吗?把做好的角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说说它的顶点和边。举一个钝角问:老师

9、的角和你的角一样吗?(老师的角大)追问:怎样把你的小角变得和老师的角差不多大了?(引导:两边张开角就大)谈话:你能指挥我把角变小吗?(把两边合起来)指出:把角的两边张开或合起来,角会跟着变大或变小,也就是说角是有大小的。设计意图:制作活动角,让学生在动态演示中认识角是有大小的。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引入:这样的活动角也藏在钟面上,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课件出示钟,拨动指针,让学生感知转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钟面。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一:我是看出来的,小的时针和分针两边张开的小,大的张开的大。预设二:数时针和分针钟面上的

10、大格数)小结:看来,看角的大小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3.直观感受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问:你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预设:红角大)问:为什么?(红角的两条边长)放在一起比比看。现在看,谁大谁小?(动画演示重叠)现在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角一样大。)(动画演示角的两边延长)问:这个角的大小有没有改变?引出: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五、总结延伸1. 今天我们认识了图形世界里哪位新朋友?如果是你角,你怎样介绍自己呢?2.欣赏角的图片世界上许多美丽的建筑物中也藏着角,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动画播放建筑物的图片3.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

11、所学到的本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设计意图:通过建筑物图片,让学生感受角的艺术美。六、课后反思2015年4月29日,兴化市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沙沟中心小学举行,我执教了认识角这一课,上完后进行了自我反思,感觉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当然还存有一些困惑。“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教学伊始,我通过复习小朋友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唤起他们已知的图形经验。这个时候再通过动画演示,去掉三角形的一条边,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图形,引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角其实并不是很陌生,只是并没有把日常生活中的角和作为

12、数学概念的角区分开来。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情境中物品表面的角、平面图形上的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的边构成的。我是让学生摸三角尺,感知顶点和边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规范指角明白角的构成。介绍角后,我又让学生找出身边的角。指出角的顶点、边。经历从生活中的角到抽象成数学图形中的角,再由明确数学中的角的概念后回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叉开程度有关这一难点时,我让学生利用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能活动的角,以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究新知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互动游戏,师生互动游戏,在游戏中探究新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最后,一分钟动画演示,让学生欣赏世界闻名的建筑物中美丽的角,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艺术美。这一环节,学生由衷地发出了阵阵惊叹。认识角属于概念课教学,要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角的概念,必须要让学生去操作感知,这样角的表象才会鲜明。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