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开鲁高中政治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35621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开鲁高中政治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开鲁高中政治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开鲁高中政治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开鲁高中政治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开鲁高中政治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题9.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授课记录月 日 星期 节年 班月 日 星期 节年 班月 日 星期 节年 班月 日 星期 节年 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2.明确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理解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性能力目标1.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升华学生的道德境界。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自觉成为“四有公民”,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以实际行动投身于和谐文化建设

2、。高考链接(高考考点)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学重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学难点如何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问题引领、启发式教学法、分析归纳、自主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一、引入多媒体展示,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国内国外旅游不文明行为。以及“中国式过马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二、新课讲授(一)培育四有公民1、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2、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3、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养“四有”公民。(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问:你认为造成上述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教师点评:一些人缺乏社会公德和环保意识,所以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2、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整合归纳:为什么要培育四有公民?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提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优先发展?以图表的形式展示,能够更清晰直观的方便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社会。教师讲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公民教师点评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

4、一致的。课件材料展示提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我们有何启示?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文化素质不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学生能够根据教师讲解,准确在教材中找出内容回答:这种观点不正确,应该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由此学生能够总结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

5、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社会条件;四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学生能够很好理解四有公民的含义及相关知识点反映了当前我国教育水平低,我们应该怎么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发展科学事业的要求:3、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要求(3)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 课堂小结四、课堂练习五、作

6、业布置课件展示我国当前教育中的喜与忧面对当前教育事业中存在的忧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呢?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发展科学事业的要求: 对于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辩论以国家现任的领导人为例,说明现在社会科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材料展示,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提问:针对材料的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材料展示,简单讲解当今世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比较贴近我们生活的网络中的“文化帝国主义”提问:面对这样的形式,我们应该怎么做?(指国家)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要求判断文化产业就是文化事业?教师整合: 文化产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文化活动及产品;文化事业不以营利为

7、目的。首先要明确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图片展示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比如希望工程、心连心艺术演出,还有现在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提问: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办?(对当代青年的要求)本节课的目题有三个:首先指出在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培养“四有”公民。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其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该如何做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一方面要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思想道德建设我们会在第十课进行学习,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大力发展教育、科

8、学和文化事业的原因和要求。最后指出了发展先进文化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我们首先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并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就是5个得到,希望同学们都能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做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1、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前几年,美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全国热播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B、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C、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

9、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2.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以及“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体现了A.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市一个立足于社会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B.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1、明确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理解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要求(即怎么做)3、练习册学生阅读材料之后思考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在教材中找出知

10、识点。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生在教材中自主找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仔细听讲,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学涉及到必修四的内容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在教材中找出知识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学生回答:不正确根据教师整合,能够准确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在教材中找出知识点要求独立完成通过开展

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高考链接3、近几年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识。“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已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战略。“富脑袋”主要是指A、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B、解放思想、开拓创新C、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4、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改革A、 B、 C、 D、 板书设计一、培养“四有”公民1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2)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教育:(两个必须)2.科学:(三个角度)3.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六个持)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如何建设和谐文化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青年如何选择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知识点脉络清晰,易于理解,但是内容较多,理论型知识点较多。所以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应该注重课堂讨论,将难点问题放于讨论之中,这样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