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34855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帝国主义”可泛指一定国家、民族对外扩张,并对别的国家、民族建立政治、经济、文化控制的政策、主张或活动。但“帝国主义”一词是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其经典含义的。以下符合“帝国主义”经典含义的是()A.鸦片战争 B.英法的殖民战争C.杜鲁门主义D.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答案C“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的。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公开反苏、的纲领,符合“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发生在垄断组织出现之前,不符合“帝国主义”的经

2、典含义。2.1947年6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参加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通知并静候政府调查。罗斯福新政以来工人的权利被剥夺殆尽。这一法案()A.表明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B.意在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C.导致美国工人运动持续低迷D.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答案D1947年6月,杜鲁门主义已经出台,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从材料信息看,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权利,这一法案显然是受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即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故选D项。3.(2019江苏苏州期末)20世纪50年

3、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民权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并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美国此举意在()A.巩固殖民统治B.缓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C.提升国际形象D.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最高法院认为,美国要想充当世界领袖就必须要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否定种族隔离制度意在提升国际形象,故选C项。废除国内的种族隔离制度与巩固殖民统治、缓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并无直接关联,故A、B两项错误。美国此举与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无关,排除D项。4.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

4、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A.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C.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D.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答案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故选B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而非加强,故A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下,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并未发生质变,故D项错误。5.(2019江苏南通二模)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

5、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进入21世纪,不结盟运动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这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故选B项。6.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由前期积极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方针,转变到后来的包庇、扶植。能够促使其转变的因素是()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世界金融体系的建立C.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D.日本政

6、治体制的变革答案C由于中国共产党赢得内战并建立了新中国,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需要日本来牵制、对抗新中国,因此逐渐扶植日本,故选C项。1991年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时间“二战后”不符,排除A项。战后世界金融体系以美国为主导,与对日政策无关,排除B项。战后日本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在美国的推动下进行的,排除D项。7.有学者认为,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这主要指()A.美苏分别形成对立的思维模式B.美苏分别形成两大经济集团C.冷战对苏联的伤害超过了美国D.美苏划定了东西方地理界线答案C根据材料“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可知,在美苏对峙中苏联的损伤远超美国,形成非对称的影

7、响,故选C项。A、B、D三项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故均可排除。8.20世纪80年代,社会党领导人密特朗就任法国总统之日,特地前往象征法兰西思想和精神圣地的先贤祠为三位先贤进献了三枝玫瑰,其中一枝献给了19世纪40年代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政治活动家。密特朗此举的意图是()A.帮助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B.积极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C.强调第三世界在法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D.突出社会党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答案C密特朗特地给“19世纪40年代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政治活动家”献上一枝鲜花,说明其对解放殖民地奴隶的重视,而该问题大多出现于第三世界国家,故选C项。题干述及的是法国总统对

8、“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一位政治活动家的景仰之情,而非帮助亚非拉人民独立,排除A项。题干论及的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排除B项。密特朗属于社会党人,但题干中没有论述社会党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问题,排除D项。9.(2019江苏泰州期中)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但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然后确定援助份额。苏联则反对提供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主张应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然后由美国负责提供援助。由此可知()A.苏联明确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C.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D.马歇尔计划导致

9、欧洲出现对峙的局面答案C由材料“美国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苏联则反对提供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主张应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可知,美国在受援国接受其要求的前提下才给予援助,苏联主张受援国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援助要求,其认为提供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会损害这些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故C项正确。苏联要求有条件地接受马歇尔计划,而不是明确拒绝,故A项错误。最初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包括苏联,说明两大阵营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故B项错误。美苏矛盾的激化是导致欧洲出现对峙局面的主要原因,马歇尔计划只是加剧了对峙程度,故D项错误。10.(2019江苏七市3月)东亚经济的崛起,美国经济重心的西移,澳大

10、利亚和新西兰在经济上融入亚洲,这些结构性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合力直接推动()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B.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答案B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它们在经济上的融合直接推动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B项正确。关贸总协定涉及的不仅仅是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不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C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主要是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间的经济合作,D项错误。 11.(2019江苏泰州期中)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以深刻的寓意。对下面的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A.日本吸取历史教训,实现和平崛起

11、B.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得到日本关注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谋求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D.世界多个力量崛起,形成多极格局答案B根据漫画中电视画面上“CCTV”的字样,可知日本关注中国的崛起,B项正确。日本逃避二战责任,并未吸取历史教训,A项错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目前还没有实现,C项错误;D项在漫画中没有信息体现,且多极格局尚未实现,排除。12.(2018江苏南通期末)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C

12、.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答案B材料中“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表明这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故选B。材料反映了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而不结盟运动、多极化趋势发生在两极格局期间,排除A和C;材料没有反映欧洲的信息,排除D。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发动了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争取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权利的大规模斗争运动。以下对此次黑人民权运动有推动作用的是()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B.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C.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西方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答案B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他们主张民族独立、民族自

13、决,反对种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这对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故选B项。不结盟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与美国黑人的民权问题无关,排除A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涉及的是国际关系问题,与黑人民权问题无关,排除C项。新殖民主义是二战之后西方强国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采取的侵略政策和手段,它不可能推动美国的民权运动,排除D项。14.冷战结束后,国际事务从西方国家垄断向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的方向转变,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围绕责任、权益的合作与竞争同步增长,新兴大国力图在世界秩序重构中占据主动。这说明()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西方已经无力主导国际事务C.旧的世界秩序已经完全崩

14、溃D.国际力量对比已经完全改变答案A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冷战结束后”及材料中发展中国家、新兴大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判断A项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冷战结束后,西方特别是美国仍主导国际事务,故B项错误。目前两极格局虽然解体,但西方大国占主导的世界秩序依然存在,故C项错误。冷战结束后欧美国家实力仍然占据优势,故D项错误。15.(2019江苏常州期末)20世纪20年代,法、英、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魏玛共和国(德国)与苏联建立了秘密联系,得以在苏联训练飞行员和坦克手。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西欧国家纷纷与中国建

15、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上述对外政策的调整都反映了()A.在对外关系中彻底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B.对西方国家进行和平演变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走向D.冷战背景下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孤立答案C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国际关系突破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制约,但远未达到彻底排除意识形态影响的程度,故A项错误;只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不是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故B项错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中涉及20世纪20年代,当时冷战还未开始,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4分)16.(2019江苏南京学情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长城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这些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汇和交界的地区。长城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文化梯度最大的自然过渡地区:在北方,长城是我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过渡的交界地区,南方长城建筑在云贵高原边缘,是历史上“生苗”和“熟苗”的分界。北方长城是“牛文化”和“马文化”这两种异质文化在中华大地上长期冲突的结晶,南方长城是汉文化和苗文化长达数千年矛盾冲突的结果。由于它的封锁和阻隔作用,使长城两边文化差异在一定时期内更加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