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信息经济学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34829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知识)信息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财务知识)信息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财务知识)信息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财务知识)信息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财务知识)信息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知识)信息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知识)信息经济学(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七章 信息经济学 25第七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经济学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领域之一。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后者是前者的方法论基础。由于信息经济学是从非对称信息的角度来研究市场交易与契约安排,因此可以说信息经济学就是经济学问题导向的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也正因此,几乎所有的信息经济学理论都是随着研究具体问题的具体模型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并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经济学理论模型。当然,我们仍然能够根据模型的特点对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模型进行分类。划分的角度有两个。一是非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前的,被称为事前非对称,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后的,称为事后非对称。事后非对称问题又被

2、称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二是非对称信息的内容,非对称信息既可能针对交易一方的行动(actions),也可能针对交易一方的信息(information)或知识(knowledge),前者被称为隐藏行动,而后者则被称为隐藏信息。表7.1 信息经济学模型分类隐藏行动隐藏信息事前逆选择、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事后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本章的前面两节研究事前的隐藏信息对市场均衡与效率的影响。第3节依托委托代理理论研究道德风险问题。第4节是在解释信贷市场配给时对信息经济学的一个应用。7.1 逆选择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具有信息优势的个人依据他所掌握的私人信息进行决策时,就可

3、能出现信息经济学中的逆选择(adverse selection)行为,逆选择会对不掌握这些私人信息的市场参与人造成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阿克洛夫对二手车市场的考察(Akerlof, 1970)。阿克洛夫通过简单的模型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二手车质量只是卖者的私人信息时,买者只能根据二手车市场上二手车的平均质量出价,但高质量车的卖主很可能由于买主开价不够高而退出这一市场,其直接后果是市场上二手车的平均质量下降,并进一步降低了买主对整个二手车市场上二手车的平均质量的预期,为此买主将降低出价,这会导致又一部分高质量车的卖主退出市场。如此往复的结果是整个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量为零,没有一笔交易达成。在这

4、个例子中,拥有私人信息的高质量车的卖主选择退出市场(当然也包括低质量车的卖主选择不退出市场)的行为就是一种逆选择,它改变了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买主对市场上平均质量的预期,最终导致市场失灵。下面我们从劳动力市场上的非对称信息出发进一步考察逆选择行为对市场均衡与效率的影响。一、竞争均衡假设风险中性的竞争性企业都以不变的规模报酬生产单位价格的产品,劳动是唯一的投入要素,在产品市场上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工人是非同质的,因其受雇于企业后产出水平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这里,满足:(7-1)工人的生产效率(或其类型)是私人信息,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不能观察到。但企业知道工人的生产效率不大于的概率,即随机变量

5、的分布函数F()是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此外,假定至少存在两类不同生产效率的工人,工人的总数为N。工人选择工作的机会成本是其生产效率的函数,记作b(),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工人的保留工资或不工作的闲暇给他带来的效用,当企业提供的工资w()大于等于b ()时,工人选择工作。显然,当工人的类型不是私人信息,且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使得企业只能获取零利润时,在均衡状态下,企业按照工人的生产效率直接支付工资,不同类型的工人获得不同的工资w*(),因而有:w*()=(7-2)这样,所有保留工资大于的工人将放弃就业。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可知,这一竞争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接下来比

6、较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竞争均衡。由于工人的类型是不可被企业观测到的私人信息,因此企业只能对所有工人给出同一个工资水平w。此时劳动力的意愿供给量用集合表示为:(w)=: b() b)。显然这一竞争均衡下的就业是“过度”的,但企业无法将那部分低效率的工人: b区分出来。相反,当低生产率的工人比例较高时,企业的出价就可能小于b,此时所有的劳动力都放弃工作(w b因无法将自己从其他劳动力中区别开来而不能获得与其生产率相当的工资。造成上述低效率均衡的原因是逆选择行为的存在:在给定的工资水平下,只有那些生产率较低的工人选择工作。下面我们放弃b ()= b的假定来进一步考察逆选择对市场均衡与效率的影响。假设:

7、(1) b ()为一严格递增函数,即高生产率劳动力的保留工资较高;(2)对于所有的有b ()0 (7-7)这就保证了企业对工人生产率的预期E| b () b ()时是一连续函数。图7.1显示了可能的均衡情况。图7.1 竞争性均衡中的逆选择图中横轴代表工资,纵轴代表生产率,曲线代表函数E| b ()w的轨迹, 下文中我们会进一步讨论该曲线形状的决定因素及曲线形状对均衡的影响。是企业对工人生产率的预期,该曲线与45度线的交点满足条件w*=E| b ()w*,因而竞争性均衡工资由图中w*给出。由图可知,在该竞争性均衡下,生产率最高的劳动力(=)并没有进入企业工作,因为在他的保留工资b ()下,E|

8、b () b ()且存在一个任意小的正数,使得对所有w(w*-,w*)满足E| b ()w时(在图中表现为w*附近预期生产率曲线斜率小于1),存在如下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纯策略:企业将工资定为w*,所有保留工资不大于w*的劳动力选择就业。(2)当w*b ()时,有多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纯策略,所有选择就业的劳动力仅得到相当于其保留工资水平的支付(payoff)。上述均衡解中的后一种情况较易理解。当w*b ()时,企业不会提供大于w*的工资,因为此时企业对工人生产率的预期小于工资,企业将亏损。因而企业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纯策略是提供不超过w*水平的工资。当企业提供的工资等于w*时,工人选择工作并

9、获得保留效用,当企业提供的工资小于w*时,工人选择不工作,仍然获得保留效用。在这两种情况下,工人总是获得b ()水平的支付,而企业的利润均为零。下面我们简要分析前一种情况。首先,我们知道在这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中,企业只能获得零利润。这是因为,如果存在一个正的总利润水平,那么这两个企业中的一个至多只能得到,但通过略微抬高工资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这个企业可以将其利润增加到接近的水平,这将引发另一企业更大幅度地提高工资,这一过程最终使任一企业都不可能获得正的利润。由于企业不会在负利润水平下维持生产,因此零利润是唯一可能的结果。其次,在所有的竞争性均衡工资中,只有w*才构成均衡。这是因为,只要有一个企

10、业给出的工资是竞争性均衡工资中小于w*的一个,那么根据假定条件,另一个企业只要将工资水平定在略低于w*的水平之上,就能够将其他劳动力吸引过来,并获得正的利润。这也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要求该点附近预期生产率曲线的斜率小于1的原因。最后,我们能够发现,w*的工资水平与劳动力的就业决策共同构成一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在这一均衡下,企业降低工资的做法因不能雇到劳动力而不具可行性。由于在所有的竞争性均衡中(预期生产率曲线与45度线的交点),w*代表了最高的工资水平,并且预期生产率曲线是工资的连续函数,因此当ww*时,预期生产率曲线只可能处于45度线的上方或下方。而我们已经知道,当w趋于无穷大时,有E|

11、 b ()wwEw*时,预期生产率曲线始终位于45度线的下方,即抬高工资的做法(ww*)只能让企业获得负的利润水平,因此在这一区间也不存在任何可行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在这一节中,我们通过对逆选择现象的研究说明了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原理。首先,我们证明了,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竞争均衡往往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也就是说,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只有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其次,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逆选择行为可能导致市场失灵,甚至是整个市场瓦解。我们用二手车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例子说明了这一原理。实际上这一原理的运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另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是保险市场,特别是商业性的医疗保险市场。如果医疗保险完全实行

12、自愿原则,那么只有那些身体不好的人才会参加医疗保险。由于健康的人们退出了保险市场,就导致保险公司降低了对投保人健康水平的期望,于是保险公司将提高费率,而这又导致一部分较为健康的投保人退出市场,这样循环往复便可能导致医疗保险市场瓦解。近年来美国出现的医疗保险危机实际上就是由这一原因导致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失业保险市场,如果失业保险也采取自愿投保的原则的话,投保的人就只会是那些失业风险较大的人,这样的失业保险体系必然是无法运行下去的,这就是失业保险在世界都是强制性保险的原因。7.2 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在7.1节中我们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选择行为对市场均衡以及效率的影响。我们很容易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否存在某种机制使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能够获得原本并不公开的私人信息。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