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834829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A农业集体化政策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选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特定环境下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2“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农民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处最合适的应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

2、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选A根据题中材料,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判断它可能是余粮征集制,故A项正确。3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解析:选C俄国在十月革命前经历资本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列宁主张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不是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19181921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国情,故C项正确;“重建”的手段

3、是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4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苏俄的社会性质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C苏俄生产力水平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解析: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使苏俄的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引起了一些政治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调整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5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

4、在的局限性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解析:选C“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指明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故C项正确。6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该学者论述的共同标准是()A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B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解析:选B17501850年是西方工业革命阶段,18401919年中国的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变

5、,19171937年的苏联逐渐找到了新的工业化模式,故B项正确。7苏联在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B迅速发展农业生产C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D加强对城乡的统治解析:选C苏联实施居民管理制度主要为了保证重工业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故C项正确。8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

6、得了巨大的成就C苏联的经济体制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D苏联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解析:选C材料所述时间为1934年,这时的西方世界正处于大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濒于崩溃,而另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可知,罗曼罗兰希望通过借鉴苏联的经验拯救危机中的西方,从而实现美好未来,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

7、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8分)(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列宁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主张发展商业,结合教材可知,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家国情、市场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