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一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834821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一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一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一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一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一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一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一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谈及中国文学传统的复兴路径,需要深入解读中国文学传统创造性转化的内在机制。长期以来,学界盛行两种理论路径:第一种是主张以中国古典文学为本体或本位,在此基础上借鉴或吸纳西方现代文学的有益资源;第二种是主张以西方近现代文学为本体或本位,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地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有益养分。而就在这一正一反的两种理论路径的背后,实际上还存在着第三条融合路径。所谓中国文学传统的复兴,它必须建立在中西文学的立体交流与碰撞过程中。因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中西视域融

2、合,才能借助西方文学的力量,有效地整合其价值资源,以此重构中国文学传统,达成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一转化机制甚为复杂,这里仅从文体层面粗略言之。迄今为止,中国文体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艺术实绩,尤其是在小说创作领域。比如,汪曾祺小说对唐人传奇文体的创造性转化受到普遍激赏,他所引领的当代中国新笔记体小说热潮至今未曾消歇。但只看到汪氏小说传承中国古代文体资源则未免皮相,实际上西方现代短篇小说大师对汪曾祺的艺术启示同样不可或缺。还有韩少功小说对魏晋志人志怪小说文体的创造性转化同样好评如潮,其作品的文体资源不仅仅来自于西方词典体和随笔体的启发,而且直接脱胎于世说新语的文化关键词集束体小

3、说。至于莫言、贾平凹、王安忆、刘震云等人的小说创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转化了中国明清话本小说的文体资源。即使是新世纪小说界的后起之秀,同样也不难发现他们在吸纳西方现代派小说技法的同时,对中国古代文体资源所进行的转化性创造。当代中国作家不再像初期那样热衷于直接制造外国文体的中国版本,不再满足于被西方中心赐予“中国的马尔克斯”“中国的卡夫卡”之类的所谓桂冠,而是想真正地做回自己。他们把西方文体资源“拿来”后必定要加以整合与重构,让中西文体资源在平等的“创造性对抗”与“创造性对话”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于是我们看到,新时期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开始打破“纯文学”与“新文学”概念,开始大规模

4、地致力于中西古今文体互渗式的跨文体写作,试图重建中国的“大文学”文体传统。(选自李遇春中西会通古今交融重申中国文学传统的复兴路径,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界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传统复兴路径是先继承中国古典文学,再借鉴或吸纳西方现代文学的有益资源。B学界盛行的两种中国文学传统复兴理论是对立的,所以文学界亟须寻找到第三条文学传统的复兴路径。C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颇受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但中国作家并不热衷于直接拿来外国文体创造中国版本。D虽然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内在机制非常复杂,但从文体方面来说,小说创作领域可谓成绩斐然。解析:A项,“先继承,再借鉴”错误

5、,曲解文意。原文中说的是“以中国古典文学为本体或本位,在此基础上借鉴或吸纳西方现代文学的有益资源”,这里说的是主次关系,而不是先后关系。B项,“所以文学界亟须寻找到第三条文学传统的复兴路径”错误,因果不当。从原文来看,不管是哪一条路径都是对客观文学现象的理论概括,前后无法形成因果关系。C项,“中国作家并不热衷于直接拿来外国文体创造中国版本”错误,曲解文意。原文中说“当代中国作家不再像初期那样热衷于直接制造外国文体的中国版本”,说明现在中国作家不热衷于这样做,但初期作家是热衷于这样做的。答案:D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先叙述其他两种理论路径,一番驳斥后引出自己

6、的观点,点明了论述的话题。B第段是过渡段,紧承前段内容具体阐明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又引出后一段内容。C第段作者列举多个作家文学创作的实例,用事实论证第三条融合路径的客观存在。D第段紧承第段,分析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进一步论证了第三条路径的存在。解析:“一番驳斥后”错,作者在第段中并没有驳斥其他两种理论路径,原文中说的是“实际上还存在”。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跳出长期以来的那种对立理论路径的窠臼,才可能寻找到中国文学传统复兴之路。B汪曾祺、韩少功、莫言等人小说的成功,启示当代作家只有挖掘中国古代文体资源才能成功。C中国文学传统复兴后的文学形态应是一种中西

7、会通、古今交融的当代中国文学新形态。D越来越多当代中国作家“拿来”西方文体资源后,对中西方的文体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解析:“启示当代作家只有挖掘中国古代文体资源才能成功”错误,这些作家的成功说明了中西融合的必要和“创造性转化”的必要,但“只有才能成功”说法绝对。答案: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使圆成方美欧亨利自然界的事物是循圆周运动的,人为的事物则沿直线行进。孩子的圆眼睛象征天真,女人卖弄风情时眯缝成一条线的眼睛就说明矫揉造作。在大城市里,本性丧失得最快。大城市的街道和建筑的直线,法律和社会风俗的拘泥古板,人行道的循规蹈矩,城市生活方式的严格

8、、冷酷和沉默,毫不通融的规则这一切都冷漠而鄙夷地对自然界的弧线表示轻蔑。这个数学气十足的引子揭示了肯塔基州两个家族之间的世仇的前因后果。这个世仇是在坎伯兰山岭的福维尔和哈克尼斯两个家族之间形成的。冤仇的第一个牺牲品是比尔哈克尼斯的猎狗。哈克尼斯家立刻杀掉福维尔族的头儿作为赔偿。福维尔的亲属急于报复,又让比尔哈克尼斯跟随他的猎狗到了另一个国度。四十年来,这两个家族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哈克尼斯家的人一个个地被枪杀,福维尔家族的成员也给一枝一枝地砍掉。两个家系的树枝经过这样修剪之后,都只剩下一个成员。卡尔哈克尼斯也许领悟到了什么,便突然离开了坎伯兰山岭,避开了福维尔家族最末一个后裔山姆的复仇。一年后

9、,山姆听说那个冤家住在纽约市,于是整装准备出发。他从梳妆台抽屉里找出一把老式而可靠的科尔特左轮手枪。在城市里干冒险和复仇的勾当,这把手枪似乎是最好的武器了。山姆把它放在毡提包里。骑上骡子,向火车站进发。山姆到纽约时天色已晚。他的行动和生活仍旧遵循着自然界自由的圆周运动,看不到大城市隐藏在黑暗里的可怕、无情、好动、凶恶的手段,准备向他圆形的心脏和头颅包拢过来。一辆马车飞快地把他送到一家同他的靴子和毡提包相称的旅馆。第二天早晨,福维尔家硕果仅存的后代向那个掩护哈克尼斯家最后一个子弟的城市发起了突袭。他把科尔特手枪藏在上衣里面。他只知道这两个情况:卡尔在这个城市里驾驶运货马车,而他自己,山姆,要来杀

10、他。山姆踏上人行道时,眼珠变红了,心头升起一股世袭的仇恨。但是一小时过去了,卡尔没有出现。中午时分,山姆站在城市里两条笔直的大动脉互相交叉的地方。人们形成直排熙来攘往;可怕的喧嚷和轰响把他吓蒙了。山姆靠在一座石头建筑的尖角上。在他身边经过的人何止千万,可是没有一个转过脸来向他看看。一个胖子从人流中滑了出来,站着等汽车,离他只有几步远。山姆挨到他身边,在嘈杂声中嚷着对他说:“兰金斯家喂的猪比我们的肥多啦,不过他们那边的猪草也比我们这边的好”胖子神气活现的样子有所收敛,他走开去买炒栗子,以便掩饰自己的惊惶。山姆感到需要喝一点山间露水。对街的人们在弹簧门里进进出出。隐约可以看到门里一个金光锃亮的酒吧

11、和酒吧上面的装饰。这个复仇者穿过街道,打算进去。人为的事物又在这里挤掉了熟悉的圆形。山姆找不到门的把手,连大头针那样小的捏手的东西都找不到。他手足无措,羞红着脸,伤心地从这扇没有用的门前走开;坐到石阶上。一根警棍戳戳他的肋骨。“另找个地方去遛遛吧。”警察说,“你在这里闲荡得太久啦。”在下一个拐角上,一声锐厉的口哨直刺山姆的耳朵。他赶快转过身去,只见一个满面怒容的恶狠狠的家伙,在热气腾腾的堆着花生豆的机器后面朝他直瞪眼睛。他穿过街去。一辆庞大的、不用骡子拖的车辆,发着牛吼似的声音和冒烟的煤油灯似的气味,刷地擦过他的膝盖。一个马车夫用车毂撞了他一下,还训斥他;一个电车司机使劲踩铃叫他闪开;一个穿着

12、走样的绸坎肩的胖太太用胳臂肘撞他的背脊;一个报童不慌不忙地朝他扔香蕉皮:“我不愿意这样干,可是看到我的人得让路!”卡尔干完了一天的工作,存好运货马车,从一幢房屋旁边拐出来。他在三码开外的地方,在一群匆匆忙忙的行人中间发现了那个仍旧活着的、不共戴天的、世世代代的仇人。他猛地站住,犹豫了片刻,因为他身边没有武器,情况又那样突然。山姆锐利的山地居民的眼睛也在人群中发现了他。来往的人流中间突然跳动了一下,起了一个旋涡,山姆的声音响了起来:“好啊,卡尔!我见到你真高兴!”在百老汇路、五马路和第二十三号街的交叉口,坎伯兰山岭的世仇握手言欢了。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3、A当两个世仇家族冤冤相报,都只剩下最后一个成员的时候,卡尔决定离开家乡,避开福维尔家族的报复,因为他已领悟到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对双方都没有意义。B小说多次对“圆”与“直线”加以描述,如“笔直的大动脉”“人们形成直排熙来攘往”“挤掉了熟悉的圆形”等,暗示了山姆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C“来往的人流中间突然跳动了一下,起了一个旋涡”表明在城市的直线运动中,有了一点和谐的圆周运动,突出表现了小说追求自然本性的主题。D小说记叙了山姆到纽约找卡尔复仇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细致生动地刻画了这两个人物形象,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大团圆结局。解析:A项,原文是“也许领悟到”;C项,只是暗示,非“突出

14、表现”;D项,对卡尔的形象刻画并不细致。答案:B5小说前三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答:_解析: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小说前三段与主题的作用,特别要注意小说中“圆”和“直线”所代表的含义。答案:自然界和人为事物的特征形成对比,有助于揭示主题。有助于与下文关于圆和直线的描述相照应,使主题更加鲜明。暗示了两个世仇家族握手言欢的原因是这种城乡差别带来的心理冲击。用圆和直线来表示自然与人为的事物,使主题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5分)6山姆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先分条概括性格特点,然后根据具体情节进行分析,要注意要点不得漏掉。答案:强烈的复仇心理:离开山岭的家乡,到大城市追杀已躲避的卡尔。缺少见识:城市的设施及规矩让他感到陌生,使他羞涩。渴望与人交流沟通:挨近胖子和他交谈。单纯,自然:遵循习惯的生活方式,当对城市极度失望的时候,很快就与曾是仇敌的同乡握手言欢。(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11月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散乱污”企业整治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阶段总结现场会在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召开。 今年3月至11月15日,“226”城市PM2.5同比下降9.8%;但要实现“大气十条”要求的北京市PM2.5年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