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届高三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34817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南开区届高三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津市南开区届高三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津市南开区届高三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南开区届高三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南开区届高三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开区髙三年级模拟考试(二)物理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的全反射现象B. 光导纤维丝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C.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黄光,则条纹间距变窄D.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答案】B【解析】【详解】A项:光在油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发生反射,两列反射光在油膜的上表面发生薄膜干涉,不同色光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从而形成彩色花纹,所以这是光的干涉现象,故A错误;B项:光

2、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制成的,根据全反射的条件可知:光导纤维丝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故B正确;C项: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黄光,入射光的波长变长,由公式x=Ld可知,则条纹间距变完,故C错误;D项:偏振是横波的特有的现象,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故D错误。2.已知氦离子(He+)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根据能级跃迁理论可知A. 氦离子(He+)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光子的频率低B. 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氦离子(He+)向低能级跃迁,只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 氦离子(He+)处于n=1能级时,能吸收45eV

3、的能量跃迁到n=2能级D. 氦离子(He+)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需要吸收能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氦离子的跃迁过程类似于氢原子,从高能级到低能级跃迁过程中要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而从低能级态向高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吸收能量,且吸收(放出的能量)满足能级的差值,即E=EM-EN(M)N)。故CD错;大量的氦离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的光子种类满足组合规律即CN2,故B错;考点:能级跃迁相关的知识点;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a、b两物体,放在两固定的水平挡板之间,物体间用一竖直放置的轻弹簧连接,在b物体上施加水平拉力F后,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己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

4、正确的是( )A. a物体对水平挡板的压力大小可能为2mgB. a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C. b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D. 弹簧对b物体的弹力大小可能为mg【答案】C【解析】【详解】在b物体上施加水平拉力F后,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b受到接触面的静摩擦力,大小f=F; 因此它们之间一定存在弹力,则弹簧的弹力大于物体b的重力,由整体法可知,a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大于为2mg,故AD错误,C正确;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a物体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没有摩擦力,故B错误。4.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运送两名宇航员前往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

5、科学实验。“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对接变轨过程如图所示,AC是椭圆轨道的长轴。“神舟十一号”从圆轨道先变轨到椭圆轨道,再变轨到圆轨道,与在圆轨道运行的“天宫二号”实施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神舟十一号”在变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B. 可让“神舟十一号”先进入圆轨道,然后加速追赶“天宫二号”实现对接C. “神舟十一号”从A到C的平均速率比“天宫二号”从B到C的平均速率大D. “神舟十一号”在轨道上经过C点的速率比在轨道上经过C点的速率大【答案】C【解析】【详解】A项:神舟十一号”在变轨过程中需要向外喷出气体而加速,对飞船做功,所以机械能将发生变化,故A错误;B项:若“神舟十一号”与“

6、天宫二号”同轨,加速会做离心运动,不会对接,故B错误;C项: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可以将椭圆轨道的平均速率与半径等于AC2 的圆轨道类比,根据v=GMr 可知,“神舟十一号”从A到C的平均速率比“天宫二号”从B到C的平均速率大,故C正确;D项:“神舟十一号”在轨道上经过C点要点火加速做离心运动到轨道上,所以“神舟十一号”在轨道上经过C点速率比在轨道上经过C点的速率小,故D错误。5.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池相连,在距离两板等距的M点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M点上方,稳定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液滴将向下加速运动B.

7、 M点电势升高,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将增大C. M点的电场强度变小了D. 在a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电场力做功相同【答案】D【解析】AC、极板始终与电源连接,电压不变,由E=Ud可知d减小电场强度E增大,电场力增大,粒子向上加速运动,故AC错误;B、b点电势为零,UMb=Mb=M=EdMb,场强增大,M点电势升高,液滴电场力方向向上,所以液滴带负电,液滴在M点电势能降低,故B错误;D、在a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由于电压相同,电场力做功qU相同,故D正确;故选D。【点睛】极板始终与电源连接,电压不变,由E=Ud可知d减小电场强度E增大,电场力增大,粒

8、子向上加速运动;判断某一点电势高低必须找一个参考点,就是接地点或零势点,明确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6.2008年冬天的冻雨使我国部分地区高压输电线因结冰而损毁严重。为消除高压输电线上的凌冰,有人设计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除冰的融冰思路:若在正常供电时,高压线上输电电压为U,输电电流为I,热耗功率为P;除冰时,输电线上的热耗功率需变为9P,则除冰时(认为输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不变)( )A. 输电电流为3IB. 输电电流为9IC. 输电电压为3UD. 输电电压

9、为13U【答案】AD【解析】【详解】高压线上的热耗功率:P=I2R线,若热耗功率变为9P,则9P=I2R线,解得:I=3I,又输送功率不变,由P=UI=UI,解得:U=13U,故AD正确。7.如图所示,A、B和O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波源O产生的横波沿该直线向左、右两侧传播,波速均为v。当波源起振后经过时间t1,A点起振,再经过时间t2,B点起振,此后A、B两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两点的起振方向相同B. 波源周期的最大值为t2C. 该列横波的波长为2vt22n+1(n=0,1,2,)D. A,B两点到O点的距离之差一定为半波长的奇数倍【答案】AC【解析】质点的

10、起振方向与振源相同,A正确;A、B两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则波源周期的最大值为2t2,B错误;,可得该列横波的波长为(n=0,1,2,),C正确;A、B两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是OB、OA间的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但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为半波长的整数倍,D错误。8.飞机飞行时除受到发动机的推力和空气阻力外,还受到重力和机翼的升力,机翼的升力垂直于机翼所在平面向上,当飞机在空中盘旋时机翼倾斜(如图所示),以保证重力和机翼升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设飞机以速率v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时机翼与水平面成角,飞行周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飞行速率v不变,增大,则半径R增大B

11、. 若飞行速率v不变,增大,则周期T增大C. 若不变,飞行速率v增大,则半径R增大D. 若飞行速率v增大,增大,则周期T可能不变【答案】CD【解析】【详解】对飞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重力和机翼升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得mgtan=mv2R=m42T2R,解得:v=gRtan,T=2Rgtan。A项:若飞行速率v不变,增大,由v=gRtan知,R减小,故A错误;B项:若飞行速率v不变,增大,由T=2Rgtan知T减小,故B错误;C项:若不变,飞行速率v增大,由v=gRtan知,R增大,故C正确;D项:若不变,飞行速率v增大,R的变化不能确定,则周期T可能不变,故D正确。第卷9.高空作业须系

12、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刚对人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此过程人的动量变化量为_。此后经历时间t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量,若在此过程中安全带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_。【答案】 (1). m2gh (2). m2ght+mg【解析】【详解】下落h距离时的速度为:v=2gh,所以动量变化为:P=mv=m2gh;对自由落体运动,有:h=12gt12,解得:t1=2hg,规定向下为正方向,对运动的全程,根据动量定理,有:mg(t+t1)Ft=0,解得:F=m2ght+m

13、g。10.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须选用密度和直径都较小的摆球B须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C实验时须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D计时起、终点都应在摆球的最高点且不少于30次全振动的时间某同学在野外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由于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块代替摆球,如上图所示。操作时,他用刻度尺测量摆线OM的长度L作为摆长,测出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由到周期T,求出重力加速度g=(2T)2L,这样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填“大”或“小”)。为了克服摆长无法准确测量的困难,该同学将摆线长度缩短为L,重复上面的实验

14、,得出周期T,由此他得到了较精确的重力加速度值g=_。【答案】 (1). BC (2). 小 (3). g=42LLT2T2【解析】【详解】(1) A、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从而减小实验误差,组装单摆须选用密度大而直径都较小的摆球,故A错误;B、为减小实验误差,组装单摆须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故B正确;C、实验时须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不能使单摆成为圆锥摆,故C正确;D、测量时间应从单摆摆到最低点开始,因为最低位置摆球速度最大,相同的视觉距离误差,引起的时间误差较小,则周期测量比较准确,故D错误;(2)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Lg得:g=42LT2,该同学用OM的长L作为摆长,摆

15、长偏小,根据上述表达式得知,g的测量值偏小,设摆线的结点到大理石质心的距离为r,则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Lg得:T=2L+rg,而T=2L+rg,联立解得:g=42(LL)T2T2。11.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需测量一个“2.5V,0.3A”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现有如下器材:直流电源(电动势3.0V,内阻不计)电流表A1(量程3A,内阻约0.1)电流表A2(量程600mA,内阻约5)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3)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约15k)滑动变阻器R1(阻值010,额定电流1A)滑动变阻器R2(阻值01k,额定电流300mA)在该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择_,电压表应选择_,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以下哪个实验电路进行实验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