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曙光第9课《文艺复兴运动》习题北师大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834400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曙光第9课《文艺复兴运动》习题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曙光第9课《文艺复兴运动》习题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曙光第9课《文艺复兴运动》习题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曙光第9课《文艺复兴运动》习题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曙光第9课《文艺复兴运动》习题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曙光第9课《文艺复兴运动》习题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曙光第9课《文艺复兴运动》习题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文艺复兴运动一、选择题1.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体现了( )A.基督神学思想 B.自然科学精神C.封建伦理道德 D.人文主义精神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 )A.人文主义 B.新文化主义C.人类主义 D.重商主义3.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 )A.英国 B,法国C.德国 D.意大利4.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A.达芬奇 B.但丁C.莎士比亚 D.亚里士多德5.欧洲的14至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被发现”指的历史事件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文艺复兴C.亚历山大东征 D.新文化运动6.文艺复兴时期,

2、率先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神曲 B.最后的晚餐C.蒙娜丽莎 D.哈姆雷特7.下列作品属于达芬奇的作品是(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圣母像 李尔王A. B. C. D.8.某班同学正在筹办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人图画展,你认为下面哪一位名人的作品不能入选( )A.但丁 B.莎士比亚C.达芬奇 D.荷马9.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但丁神曲B.达芬奇蒙娜丽莎C.莎士比亚李尔王D.荷马哈姆雷特1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C

3、.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二、非选择题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材料二 恩格斯在讲到文艺复兴成就时说:“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1)材料一所指出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何时何地?(2)材料二所提到的诗人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其作品弘扬了怎样的时代精神?(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12.材料解析题:材料一:出于你在欢乐的人间所掌管的“神圣钥匙”的敬畏阻止着我,假若不是这样的话

4、,我还要使用更严厉的言语呢: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但丁神曲材料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象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材料一中但丁在批判什么?材料二中莎士比亚赞美的是什么?反映的是哪一阶级的思想?(2)两人的作品共同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以此精神为核心,欧洲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给欧洲带来了什么影响?(3)请再写出这个时期的一位伟大人物及代表作品。(4)谈谈你从这一变革时期的文化名人身上学到什么优秀品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参考答案1.D 2.A 3.D 4.B 5.B6.A 7.A 8.D 9.D 10.B二、非选择题11. (1)14世纪 意大利(2)但丁 神曲 人文主义(3)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2. (1)封建教会(或天主教会);人或人性;资产阶级(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3)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4)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或不畏强暴,勇于探索的精神;或坚持真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