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特堡《语言论》英文导读本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834089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洪特堡《语言论》英文导读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洪特堡《语言论》英文导读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洪特堡《语言论》英文导读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洪特堡《语言论》英文导读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洪特堡《语言论》英文导读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洪特堡《语言论》英文导读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特堡《语言论》英文导读本(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姚小平:洪堡特论语言英文本导读(2010-05-13 00:20:37)转载标签:洪堡特论语言教育 分类:语言研究 “第一部阐述普通语言学的巨作,是威廉冯洪堡特所撰的一本关于人类语言多样性的论著,出版于1836年。”布龙菲尔德语言论(1933)第一章一本书译自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的遗著 ber die Verschiedenheit des menschlichen Sprachbaues und ihren Einfluss auf die geistige Entwicklung des Menschengeschlecht

2、s(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译本1997年第一版,商务印书馆,下简称论语言),原为其三卷本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18361840)的导论部分。洪堡特在世时,亲自编成第一卷并送交排印,但未及见书便因病辞世,后由其弟亚历山大冯洪堡特(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91859)委托友人编辑、梓行全书,至1840年出齐三卷。亚历山大在前言中详述了成书的经过,并且代其兄长向多位学界朋友致谢。论语言这一长篇导论含于1836年发表的第一卷,因其内容相对完整,同年又另作一册单独出版。后来此书便多以单卷本行世,包括俄、法、英、日、汉诸语译本。彼得希思所译的英文本首版于

3、1988年,为德国哲学系列丛书之一种;现在读者看到的是1999年新版,收入剑桥哲学史丛书。洪堡特的这本书,是怎样性质的一部作品呢?若按今天的学科划分法或者图书分类法,我们不易判定它的归属。剑桥出版社两度把它编入哲学书系,或许是考虑到洪堡特与同时代德意志精神哲学的联系:他像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一样喜好思辨,行文表达往往也像他们一样倾向于抽象而晦涩。不过,洪堡特本人很难说是一个通常意义的哲学家。他非常看重具体材料工作,对现象惯于作细致入微的剖析,而不是仅仅停留于纯理思辨的层面。最多,我们可以把他看作一个语言哲学家,如海德格尔评说的那样,论语言一书“在一片赞扬和反对声中或显或隐地规定了直到今天为止的

4、整个语言科学和语言哲学”。而现代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文化史家读毕此书,很可能也会把它列入各自领域的必读书目。或者如英译本的编辑者所说,此书不但值得现代哲学家一读,而且与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也都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要是这些学科、乃至众多其它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者也会被洪堡特的这本书所吸引,那是因为书中探讨的对象正是他们共同关心的。这个对象就是语言。语言是本书的主题。英文本将“语言”一词单提出来,置于书名之首,更加突出了这一主题。译者是同一人,但两个版本的书名在措辞上略有不同,似乎不是无谓的更改:1988年本:On Language. The Diversity of Human Langua

5、ge-Struc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Mankind.1999年本:On Language. On the Diversity of Human Language Construc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pecies.看来译者颇费了一番斟酌,以寻求原语与目的语的意义匹配和背景对应。首先,以 Construction(建筑、构造)替换 Structure(结构),大概是嫌后者的意思过于抽象,与洪堡特所用的Bau(建

6、筑)一词似有出入;而且 Structure 这个概念有些超越时代,不像是洪堡特所在年代流行的学术概念,会使人联想到一个世纪以后兴起的结构主义。其次,以 Human Species 取代 Mankind,兴许是因为觉得前者是复数形式,更能体现洪堡特关于人类及其语言呈具多样性、其差异趋于无穷的观点。二洪堡特早年从政,35岁起长期出使罗马、维也纳、伦敦。18141817年间,他以内阁大臣身份代表普鲁士两次出席巴黎和会,以及维也纳会议、德意志邦联会议等。在国内事务方面,洪堡特最为史家称许的一项业绩,是在短短一年的内政部文教署长任上,策动教育改革,于1810年创建了柏林大学。这是一座新型的高等学府,奉完

7、美人性的培育为办学宗旨,以教学与科研并进为立校之本,延聘一流学者任教并建设相应的学科,日后成为欧洲各国大学教育效法的范式。1819年,洪堡特出任普鲁士日常事务部长,因建言革新宪政、保障公民权益而遭到保守派围攻。失宠次年,他便退隐归乡,从此与书为伴,潜心治学。青年洪堡特与席勒、歌德交好,对两位文豪崇尚至极,因而立志探究古典文学和文艺美学,此外如伦理、政治、法学、历史等也兼有涉猎。他在这些领域留下的著作,就总量而言远远超过他的语言学作品,其中的大部分还有待今人译解、阐释和评价。我们在此不妨略过这些,只来说一说语言学家洪堡特。在一篇草拟于1795年的短稿论思维和说话中,洪堡特初次显露出研究语言的兴趣

8、。1799年,旧世纪行将结束的那一年,洪堡特兄弟分道奔赴异国,开拓各自领域的疆土:弟弟去了美洲,五年后满载地理、物理、生物、气象诸学的成果而归;哥哥去了比利牛斯山区,考察巴斯克民族及其语言状况。两年后,他又再度前往该地区,写成长篇学术游记巴斯克人,其中述及巴斯克语的语法和词汇。洪堡特的这项考察,属于“田野勘探”,在现代人类语言学家或民族语言学家眼里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但是,洪堡特更想创立的是一门“普通语言学”,把人类语言的生存环境、内部构造、相互关系等等都涵盖起来。在普通语言学论纲一文中,他就如何建立这门学科提出了一些设想:一方面,要构筑一个理论框架,以求把握人类语言的总体特征和根本属性;另一

9、方面,要探察各种民族语言的殊性,尽可能穷尽所有的差异。在生涯有限的研究者个人,这两个方面势必会起冲突,不易两相兼顾,放眼宏观会失之粗泛,深究细节则有可能错过全体。洪堡特说,这就好比观察一朵云彩“漂浮在山顶的云朵,只有从远处眺望才有确定的形状,而一旦我们走进其中,便化为一片灰蒙的雾气;与此相仿,各种语言的作用和特性虽然整个说来可以清晰地认识,可是一旦我们着手考察与其特性有关的具体细节,我们的对象便仿佛会从手中溜脱。”身为语言学家,洪堡特在宏观理论的建设和微观两个方面都做了努力。今天的读者无不欣赏他的那些深刻而辨证的宏观话语,涉及语言的本质、语言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语言与民族的关系等等,却未必了解

10、他如何下力探索各种类型的具体语言,考察其间可能的亲缘关系,分析比较它们的语法结构。而洪堡特研究语言,九成的精力便耗费在后一方面。1820年退出政坛后,洪堡特得以倾注全力于语言研究,先后撰成:(1)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言研究,1820年;(2)论不同语言的性质及其对文学和精神教养的影响,1821年;(3)论语法形式的产生及其对观念发展的影响),1822年;(4)论语言的民族性),约1823年;(5)论拼音文字及其与语言结构的联系,1824年;(6)普遍语言型式的基本特征,约1825年;(7)论汉语的语法结构,1826年;(8)致阿贝尔雷慕沙:论语法形式的通性以及汉语精神的特性,18

11、26年;(9)论双数,1827年;(10)论南太平洋诸岛屿上的语言,1828年;(11)论确认东方语言亲属关系的最佳手段,1828年;(12)论某些语言中方位副词与代词的联系,1829年;(13)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18271829年。这些作品大都着眼于语言的历史比较和类型比较。前一种比较研究发展迅速,不久便独立为“历史语言学”;后一种比较研究则要等到一个世纪之后,才成长为“语言类型学”。在这两个领域,洪堡特都是先行者。(7)和(8)在近代西方汉语研究史上是两篇重要的文献。对于中国语言文字,洪堡特所学其实很有限。他并没有接触母语者的机会,只能从汉学家那里展转获得一些语料,然而他对汉语结构特性

12、的认识和描述却远胜过一般的汉学家。最后,(13)是一篇长文,不但标题与读者现在看到的这本论语言相像,而且类似的段落、同样的表述也很多。这篇长文是洪堡特撰写论语言的基础,他的普通语言学理论至此已经定型,此后他只是继续扩大考察和比较的范围。例如在本书中,他从马来诸语言、美洲印第安语言、欧洲古典及近现代语言、巴斯克语、梵语和巴利语等等,一直谈到蒙古语、满语、汉语、缅甸语。人类语言如此丰富多样、各具特质,要想探明其构造上的差异,就只有踏踏实实地去深究每一种语言。“惟有不断地立足经验,并且不断地返回经验,才能最终实现上述目标。但如果我们不能全面地搜集和筛选所有现存的语言材料,并予以系统的归整和比较,经验

13、便难免会导致偏见误识。” 在实际语言研究中,洪堡特的经验主义取向是很显见的,然而这种取向并不妨碍他超越感性材料,依靠推理和演绎、沉思与顿悟,而达到一种关于人类语言通性的深邃认识。三英文本On Language分作25章。有些章篇幅很短,只两三页,有些章则长至数十页;从各章所涵括的内容来看,分断也不尽合理。这类章节划分以及相应的标题未必都是洪堡特原著就有的,而多半是后人重新编次的结果。又因所据版本不一,世传论语言一书及其译本的分章也就会有不同。以下简述各章内容时,为便读者参考比较,将附注中译本相应章节的起始页码。第1章叙述马来诸民族或部族的历史发源、地理分布、文化状况及语言关联。马来人分布极广,

14、其中心地带在菲律宾、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婆罗洲,属于狭义马来语区;然后经锡兰(今斯里兰卡)而西至马达加斯加,南抵新西兰,向东远达塔希提、复活节诸岛,印度、太平两大洋上凡有岛国,无处不现马来人的踪迹。其民大都尚在化外,善于航海,没有自创的文字,但有自己的社会建制、宗教规矩、口头文学。其语言则明显相近,有些可以互通。无论文化或语言,均以来自印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如马达加斯加、巴布亚等地的语言中就有与梵语相似的词语。爪哇的卡维语则是印度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融混的产物。这些方面的描述,如今可以称为人类语言学考察,在洪堡特是要为阐明人类精神力量的创造活动服务:“人类划分为民族和部族,人类具有多种多样的语

15、言和方言土语,这两个方面不但直接关联,而且还关系到并且依赖于第三种更高层次的现象,那就是人类精神力量不断更新、频繁升华的创造。在语言差异和民族划分这两种现象相互可说明的范围内,考察它们与人类精神力量的创造活动的联系,便是我撰写这部绪论的目的。”第2、3章综观人类发展史,提出:历史的进程独立于人类意志,个体或群体的人与植物仿佛没有区别,在大地各处无意识地散布繁衍。然而,逐渐完善的“人化”或文明推进的过程也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甚或目的性,例如,倘若某个地方不够开化,其他较发达的人们就会迁往那里,播下自身文明的种子。不过,洪堡特无意用目的论来解释人类历史的演进,因为“杰出的个性在个人和群众当中的出现,是无法用任何明确的历史渊源关系来说明的,他们会一再不可预料地突然产生出来,闯入那一明显可见的因果关系的链锁”。洪堡特的历史创造观与他的语言创造观不无联系,在本章中已对语言的创造性作了说明:“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把语言看作一种严格意义的产品,或把它看作各个民族所造就的作品。语言具有一种能为我们觉察到,但本质上却难以索解的独立性,就此看来,语言不是活动的产品,而是精神不由自主的流射。”第4章承上所述,强调精神力量决定着人类演进的历程,认为:“某些进步的取得完全是由于一种非同寻常的力量出乎意料地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一切精神运动的完成都有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