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二物理第七次月考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326087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高二物理第七次月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西高二物理第七次月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西高二物理第七次月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高二物理第七次月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高二物理第七次月考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二年级第七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6为单选, 710为多选, 410=40分)1关于饱和汽和相对湿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B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C密闭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及其饱和蒸汽,若温度升高,同时增大容器的容积,饱和汽压可能会减小D相对湿度过小时,人会感觉空气干燥2右图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细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大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若细管中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 )A. 温度降低,压强增大 B. 温度升高,压强不变C. 温度升高,压强

2、减小 D. 温度不变,压强减小3如图,质量为M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v0向右匀速行驶,一质量为m的救生员站在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救生员以相对水面速率v水平向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的速率为 ( )A. v0v B. v0v C. v0(v0v) D. v0(v0v)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小C. 金属

3、钠表面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60eVD. 金属钠表面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1.11eV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初级线圈的匝数为n1,次级线圈的匝数为n2,初级线圈的两端a、b接正弦交流电源,电压表V的示数为220V,负载电阻R=44,电流表A1的示数是0.20A。则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匝数比和电流表A2的示数分别为( )A. 21,1.0A B. 51,1.0A C. 21,0.4A D. 51,0.4A6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 其中,AB和CD为等温过程,BC和DA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这就是著名的“卡诺循环”。

4、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B. BC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大C. CD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D. DA过程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7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A. 是核聚变反应 B. 是衰变C. 是核裂变反应D. 是衰变8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最低点A给小球一个水平方向的瞬时冲量I,使小球绕悬点O在竖直平面内运动.为使细线始终不松弛,I的大小可选择下列四项中的( )A. 大于 B. 小于C. 大于 D.

5、 大于,小于9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组成闭合电路线圈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bc边匀速转动,磁场只分布在bc边的左侧,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线圈面积为S,转动角速度为,匝数为N,线圈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原线圈抽头P向下滑动时,灯泡变暗B. 将电容器的上极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灯泡变暗C. 图示位置时,矩形线圈中瞬时感应电动势为零D. 若线圈abcd转动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变压器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也变为原来的2倍10质量为0.5 kg的小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距离A点5 m的位置B处是一面墙,如图所示,物块以v0=9 m/s的初速度从A点沿AB

6、方向运动,在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7 m/s,碰后以6 m/s的速度反向运动直至静止。碰撞时间为0.05 s,g取10 m/s2。则( )A.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2B. 墙面对小物块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为130 NC. 碰撞后物块还能向左运动的时间为2 sD. 物块在反向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9 J二、实验题(每空2分, 共18分)1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1)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科学依据是_A将油酸形成的膜看做单分子油膜 B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C考虑了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D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2)某学生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时,

7、计算结果偏大,可能是由于 A油酸未完全散开B油酸酒精溶液放置了较长一段时间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D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液滴多计了10滴(3)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为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mL,用量筒测得1mL上述溶液为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cm,试求:油酸膜的面积是_cm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m3;实验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常会用到气垫导轨,导轨与滑块之

8、间形成空气垫,使滑块在导轨上运动时几乎没有摩擦。现在有滑块A、B和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用它们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b调整气垫导轨使之水平;c在A、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挡板C的距离L1;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开始计时,当A、B滑块分别碰撞挡板C、D时结束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_。(2)若取A滑块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放开卡销前,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

9、乘积之和为_;A、B两滑块与弹簧分离后,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若这两个和相等,则表示探究到了“碰撞中的不变量”。(3)实际实验中,弹簧作用前后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并不完全相等,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A气垫导轨不完全水平B滑块A、B的质量不完全相等C滑块与导轨间的摩擦力不真正为零D质量、距离、时间等数据的测量有误差三、计算题13(10分)已知氘核()质量为2.0136u,中子()质量为1.0087u,氦核()质量为3.0150u,u相当于931.5MeV.(1)写出两个氘核聚变成的核反应方程;(2)计算上述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若两个氘核以相同的动能0.35M

10、eV做对心碰撞即可发生上述反应,且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则反应后生成的氦核()和中子()的动能各是多少?14(10分)竖直放置粗细均匀的U形细玻璃管两臂分别灌有水银,水平管部分有一空气柱,各部分长度如图所示,单位为厘米。现将管的右端封闭,从左管口缓慢倒入水银,恰好使右侧的水银全部进入右管中,已知大气压强p0=75cmHg,环境温度不变,左管足够长。求:此时右管封闭气体的压强; 左侧管中需要倒入水银柱的长度。15(10分)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内壁光滑气缸,其侧壁是绝热的,底部导热,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密闭活塞,活塞A导热,活塞B绝热,将缸内理想气体分成、两部分初状态整个装置静止不动

11、且处于平衡状态,、两部分气体的高度均为L0,温度为 T0设外界大气压强为P0保持不变,活塞横截面积为 S,且mg=p0s,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在活塞 A上逐渐添加铁砂,当铁砂质量等于2m时,两活塞在某位置重新处于平衡,活塞A下降的高度16(12分)如图所示,质量m13 kg的平板小车B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11 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当t0时,质量m22kg的小铁块A以v23m/s的速度水平向右滑上小车,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若A最终没有滑出小车,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g10m/s2求:(1)A在小车上停止运动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2)小车至少多长; (3)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1.5

12、s内小车B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图像.2019届高二年级第七次月考物理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16为单选, 710为多选, 410=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填空题(每空2分, 共18分)11、(1)(2)(3) 12、(1) (2) (3)三、计算题13、(10分)14、(10分)15、(10分)16、(12分)2019届高二年级第七次月考物理试卷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CCBCABCBCBCDBD11. ABD AC 113115 12. B的右端至挡板D的距离L2 0 ACD13(1) (2)3.26MeV (3) 0.99MeV , 2.97MeV【解析】(1)由

13、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为: (2)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少了:m=22.0136u-1.0087u-3.0150u=0.0035u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E=0.0035931.5MeV=3.26MeV(3)设核和的动量分别为P1和P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O=P1+P2由此得P1和P2大小相等由动能和动量关系 及核和质量关系得:中子的动能E1是核动能E2的关系为:, 即E1:E2=3: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1+E2=E+20.35由以上可以算出:E1=2.97MeV;E2=0.99MeV14.【答案】(1) (2)【解析】(1)对右管中的气体,初态p1=75cmHg V1=40S末态体积:V2=(40-10)S=30S由p1V1=p2V2解得:p2=100cmHg(2)对水平管中的气体,初态压强:p=p0+15=90cmHg V=15S;末态压强: 根据 解得,水平管中的长度变为10.8cm,加入水银的长度为:15.【解析】试题分析:对气体,初状态:末状态由玻意耳定律得:对气体,初状态:末状态由玻意耳定律得:A活塞下降的高度为:16.【解析】试题分析:(1)(6分)A在小车上停止运动时,A、B以共同速度运动,设其速度为v,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1分)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4分) 代入数据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