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与书法艺术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8322739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陶瓷与书法艺术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陶瓷与书法艺术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陶瓷与书法艺术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陶瓷与书法艺术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陶瓷与书法艺术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陶瓷与书法艺术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陶瓷与书法艺术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陶瓷与书 法艺术 叶 士上 日口民 一 中国古陶瓷器是研究汉字 起源和书法艺术的重要依据 中国制陶起源很早 自古相传 神农氏 作瓦 器 毕 昆吾氏作陶 史称 舜陶河 滨 河 滨器皆不若众 气而 汉字起源同样是 历史悠久 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 半 坡类型 与四五 千年前的大仪 口文化以及 马 家窑文化 马 厂类型 陶器上面常见有作 为记事的符号 似可 视为汉字的滥筋 它 们 有的很象传说中的 龟文鸟迹 或 鸟兽蹄 远之迹 有的很象大 自然的山 水 云 日 有的则同后 世出现 的商周 甲骨契刻文字 钟 鼎文字颇为相似 甚至和最 近在河南舞阳县 发现的 甲骨契刻符号 约七千 年前 也有类

2、似之处 可 见古代陶器和 文字的起源 从 一开始就 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江西吴城遗址出土的商代陶器 上面刻 划的符号虽然音义尚不清楚 但与同期的甲 骨 铜器 玉 石器上的 文字如出一辙 而且 可以追 溯到大坟口文 化陶器上 的文字源流上 去 对此唐兰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 河 南温 县出土的东周时期的 陶盆 陶豆之类 山东邹县卿国遗址出土的东周陶器残片 上 面的截印文字与后来出现的战 国陶 器印记也 有所不同 春秋 战国时期陶器上面多带有篆书截 印 文字 这在今天已成为判断其时代 地点 或官府 私坊作品的重要依据 河北武安午 汲故城的制陶作坊遗址 内 出土过大量印字 的陶器和残片 印有 史 口

3、韩 口 不 琢 文牛淘 粟疾已 等姓名 类似 这样的私人作坊所制陶片 在河北石家庄 河南郑州 洛阳 以及 山东邹县等地亦有出 土 其它在山东临 淄齐国都城遗址 与陕西 咸阳秦国都城遗址L内 所出私人作坊 印记 还标明地点 如 城圆众 豆 里导 咸 如邑顷 咸亭阳安醉器 等 由此可 以窥 见当时各国文字的差 异 是研究战 国文字和 制陶业 的 宝贵资料 关于战国印字陶器的出土和考证 早在 清末即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罗振玉 梦庵藏 陶 序中曾有 齐器多记某某里 易州所出 则多记甸攻 按 即陶工 某 齐器不记年月 易州所出 则有八年 十年 十四年者 的说 法 结合今日山东临 淄所出陶器铭 文中多有 陶

4、里 豆里 地名 以及河 北易县燕下 都窑址中印字陶器 的发现等事例 看来果然符 合 另外 他在 俑庐日札 内还提出 齐 鲁醇 燕赵则肆 其单字者尤精 阳文者 65 必多 单字者罕见 的论断 也为我们研究 战国陶文提供了非常有用 的经验 刘 愕 陈 介棋等人收藏这类陶器很多 而 且著有专书 后者在其 习字诀 中还 主 张 练行不如练 气 正是 受到陶文与金文布局结构的启发 因为有些陶文 铭刻的书法多是随同器形或 装 饰上 的 需要而自然 变化 并不拘泥于行列 的整齐 字体 大小也不规矩一致 如此反而 使人感到迭宕多姿 妙趣横生 历来 秦砖汉瓦 这一成语脍炙人口 不仅 表明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臻上乘

5、更 主要 的是说明它们的装饰文字变化无穷 尤其是秦 代刻石现已寥若晨星 传世拓本多为后人补 刻 面目全 非 真迹罕见 因而秦砖与陶器 文字 在书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过去传世 文物 中有两件 篆书阳文砖 瓦 其一是 十二 字篆文砖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文日 海 内皆臣 岁登成熟 道毋饥人 型制巨大 气象万千 既象一顺大 型印玺 又似一方小 型刻石 虽然对其时代和书法尚有不 同 见解 然而闻名四海 举世无双 图 一 其二是 十 二字 篆文瓦当 书体较为圆熟而 遒劲优美 文日 维天降灵 延元万年 天下康 宁 此 外尚有 羽 阳千岁 与天无极 蔺池宫 当 等瓦当 同样说法不一 尚无定论 值得重视的

6、是 在三十年前山东邹县出 土 的 一件秦代陶t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上面 印有秦诏版篆书 文日 廿六年 皇帝 尽并天 下诸侯 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 乃 诏 承相状 缩 法度量 则不一 歉疑者皆 壹之 这种印文陶量不仅在中原 一带出土 而且在边摄地方也有所发现 如196 2年内蒙 昭乌达盟赤峰市曾出土 一件秦代陶童 197 4 年吉林奈曼旗善宝营子也出土过一些秦陶量 残片 而最近 山东邹县出土 的秦代印字陶片 中同样有诏版篆文 它们既是 研究秦代统一 全国度t衡和文字的重要 文物 也是学习秦 篆书 法可靠的典范 此外 轰动世 界 的秦兵 马俑 一般用以 说 明当时的制陶工艺水平 或衣冠 制度

7、丧葬 仪式 等问 题 但往往忽视 了在它们身上多刻 印有工 匠的姓名 如 强 弓 凰 宫 咸阳 午 临晋拢 栋阳重 等 字体有的是 篆书 有的 则近似草隶 这也 为探讨秦代民 间书法与所 谓 物勒工名 以考其诚 的制 度补充 了十 分可贵的例证 汉代砖瓦之驰名古今 主 要是 因 其 图案 文字既表现了淳朴的时代风格 且 富有天然 的艺术情趣 无论篆书或隶书 多在一圆 形 或方形 云形轮廓内变化其形体 介乎文字 与图案之间 别有一种圆 浑古雅 的神韵 令 人 百 观不 厌 早在北宋时即已有人对它 们发 生了兴趣 并且 见于著录 例如欧阳修 集 古录 与黄伯思 东观余论 以及王 圃之 撇 水燕 谭

8、录 等均有记载 其 后 元 人李好 问 长 安图志 曾称赞它 形制古妙 工极精致 明 人 王 伟 汉 瓦记 和清人林侗 汉甘泉官 瓦 当记 朱枫 秦汉瓦 当图记 等也都对 它 们欣赏备至 而且称作 瓦当 图二刀 近 人 文素松著 瓦削文字谱 则是 专指汉瓦卜 刻划的文字书法而言 当时流行的草隶书体 别有神态 还有 瓦 彭j 与 刑 徒砖 上 面 的文字也属于此类 书法奔放不羁 颇具野 趣 与那些庙堂中丰碑巨揭的严谨 工整的书 体 隶书 八分 形成鲜明的对比 清 末收 藏家端方 陶斋 皮藏有不少这 类的 砖 刻 视同拱璧 近些年来刑徒砖不 断 出 土 仅 19 64 年在河南堰师县骸碳沟 即曾出

9、土有八百二 十 块之多 叭 图三 可谓是书苑中的的奇葩 异草 汉代陶器如瓶 峨 仓 壶之类的 明器 多写有白色或红色 黑色隶书 如 米万 石 粟万 石 钦一器 酸一 石 产典万石 黍创 稻米 白米 金 豉 等 词语 乃至更多的铭文 L如举世闻名的东汉 永寿二年漆书陶瓶 东汉熹平 兀 年 漆书陶罐丫 以及 后来不断出土 的大 量书写 文字的 陶器 这些有的出土 于边疆 教煌 有的发现 在 中 原 洛阳 一带地 方 在书法 风格 上有的近 图一十二字 篆文瓦当 图三 汉刑徒砖刻文字 图二 汉千秋万岁余未央瓦当 图四 晋刻字陶斗 似西汉时期的古隶 有的 则 是东汉流行的八 分 书 或类似后世的真书与

10、行草书 特别是前者 恰与号和 汉隶中第一 隶中之 圣 的 礼 器 碑 终同一年代 而后者又 与 当时 奉为圭桌 观幕者趋之 若 鹜的 熹平石经 相距 不过四 年 两方对照看来 在工整的 刻石与草率的书 陶笔法 字体方面 显然有所区别 它们都是探 研汉代书法来龙去脉可信的 历史见证 三 国 两晋时期是青瓷器普及 和发展的 阶段 同时也是书法 艺术进一步提高与形成 典范的过程 唐 孙过庭 书谱 开宗明义第 一句便说 夫自古之善书者 汉魏有舞张之 绝 晋末称二王之 妙 多年来关于他们的墨 迹真伪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但若能结合 当时陶瓷器上的字体来比较研究 自然有助 于 问题的解决 例如故宫所藏 吴

11、永安三年 铭青瓷谷仓 上刻二十四个字 乃是富有隶 意的楷书 即所谓 楷隶 这是有目共睹的 物证 然而在七十年前绍兴出土过一件 昊 陶灶 则已不知其下落 灶壁刻有 永安四 年十月九日 一 二十二字 这两件绝对 可靠的范例对于锤断书法及其传世诸帖的判 断颇为有利 另在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 西 晋会楷铭青瓷谷仓 也是使用同样字体 具 有参考价值 而故宫另一藏品 西晋咸宁四 年吕氏砖 字体简古 俨然章草书法 与传 世的陆机 平复帖 相比十分相似 用为旁 证欧阳询所说 张芝草圣 皇象八绝 并是 章草 西晋悉然 L的见解愈加可信 反观 张怀灌认为早 自东汉张芝即已 变为今草 如 流水速 拔 茅连茹 上 下牵

12、连 L的说法则 值得怀疑 其它如流失 国外的 晋刻字陶斗 图四 以及传世多年的 晋郭永思书简青瓷砖 和 晋书字青瓷雌 都是难得的珍品 于今瓷 简藏于上海市博物馆 而瓷雌则不知去向 此外还有教煌 出土的 东晋墨书陶雄 升平 十三年 L与江苏漂阳出土的 晋 谢玫 墓 志砖 等 这些当时人亲手书刻的真迹 有 的章草味道甚浓 有的行笔稍直已失挑法 有 的则犹存隶 书笔惫 那种洒落敏捷 偶然引 带的笔划和委角半圆 风格独具 的结体 同 早年楼兰出土 的晋人书札如 李柏尺簇 等 一脉相承 由此也可窥见晋人书法的时代风 貌 二 中国古陶瓷文字是弥补民间 文学与民族学不足的宝贵 资料 综观上述的漫长岁月 既

13、是 我 国陶器创 制和 逐步向瓷器过渡的发展时期 也是汉字 由古文到 篆 隶 草 行 真各种书体演变 的主要阶段 此后各朝陶瓷及书法虽然名窑 林立 名家辈出 但在本质与 形体上 则鲜有 根本的转变 具体说来 在陶瓷工艺史中前 者曾有灰 陶 彩陶 黑陶 白陶 釉陶 青 瓷 黑 瓷 白瓷等类别上 的繁衍发展 而后 虽有 自南北朝至清 代各种青 白 黑 瓷及 许 多颜色釉 釉 上彩 釉下彩瓷器 如百花吐艳 盛 况空前 然而毕竟多是技艺上的提高与改 进 除个别创 造发明及典型制品或历史名窑 外 很少能突 破以前陶瓷各大门类的樊篱 与 此情况相同 在书法美术史上 亦不例外 即 从 远古文字的 形成和各种

14、字体的出现 直到 汉晋书法臻于绝顶 此后尽管各种流派及名 家层出不穷 别树一帜 却多数未能脱出 秦 篆汉隶 的案臼 始终以 锤 张义献 为真 行 草书的楷模 纵使个人和 时 代的 艺术风 格各有千秋 依然是 万变不离其宗 因此 对于 古陶瓷 器上 的 文字书法 如果说前面着眼 于它们的历史性与艺术性方面 的研究 那 么 下面 则侧重于其思想性和实用性来进行简单 的探索 众所周知 南北朝书法在我 国书法史上 写 下 了非常卓越而 光辉的一页 号和 魏碑 的字体一向深受群众喜爱 几乎可与 篆隶 草行真 等量齐观 康有为曾称誉这一时期 的书法有 十美 他的弟子徐悲鸿也经常 用 稚拙 天趣 等美质启发

15、我对魏碑的 认识 总之 魏碑能有如此高度 的 艺 术 成 就 是与当时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以及佛教 艺术的盛 行分 不开的 在陶瓷器方面 也同样反映出这 一优 异 的时代风格 如造型趋向雄伟 高大 纹饰 惯 用莲花 飞天等 闻名已久的河北景县封 氏墓出土 的 北朝青瓷仰覆莲花茸 和湖北 武昌南齐永明三年墓出土的 南朝青瓷刻莲 纹尊 以及 近年出土的河南北齐范粹 李云 墓与河北东魏尧赵氏墓 北齐高润 墓所有的 瓷 器 无不 具备上述 的特征 然而遗憾的是 这 一时期出土的陶瓷 器上面极少 见有刻写文 字 的作 品 幸有墓 志伴随 出现可资旁证 例 如北朝的武定 天统 武 平 南朝的元嘉 永 图五

16、唐张家奴铭 青瓷雄 图六 宋奉华铭官窑薄 图七元磁 州窑书诗句盘 明 天监 天康等墓葬内两者均有出土 而 这类墓志 既为陶瓷史的断代研究提供了有利 的条件 也为书法艺苑增添了新奇的美卉鲜 花 可以说这一时期无论陶瓷装饰用的莲花 纹样 或墓志造象用的魏碑书法 它们 的思 想实质都是植根于南北盛行的佛教艺术 隋代国柞虽然不长 但在陶瓷史与书法 史上却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 清人叶昌炽 语 石 曾说 隋碑上承 六代 下启三唐 由小 篆 八分趋于隶楷 至是 而 巧力兼至 神明 变化而不离于规矩 一 唐欧 度 褚 薛 徐 李 颜 柳诸家精诣莫不有之 诚古今 书学一大关健 也 而在 陶瓷方面 同样也处于 承 上启下的枢纽地位 例 如白瓷 的烧 制成 功 青瓷的普及南北 尤其通过考古发掘的 实 物看来 蜚声中外的邢 窑 早在隋代就已烧 成白度很高的大量白瓷器物 其它如河北 河 安徽 四川 湖 南一带的青瓷窑址迭 制品也较以往有所提 高 仍然少 见带有文字或纪年 只是这 个时期 纪事的陶瓷器 目前仅看过一件 隋自瓷联腹龙柄传瓶 现 藏于 天津艺术博物馆 底部刻有数字 可惜 模栩不清 仅能辨诀 此传瓶 三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