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318584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戊戌政变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图2图3(图1)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2)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图3)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1)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运动失败的根源何在?(2)图3释文以画上了“休止符”作为结束的深层次含义何

2、在?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和失败原因。第(1)问,第一小问实际考查戊戌变法的性质。结合所学百日维新的措施可知,戊戌变法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其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实际考查戊戌变法运动的深远历史影响,先进的中国人吸取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向西方学习的程度进一步深化。参考答案:(1)理由: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情况下,维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的尝试,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因此说它是一场“现代化”运动。失败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3、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戊戌变法传播了维新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中国的近代化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止步。2.戊戌奏稿一书于1911年在日本出版,内收康有为戊戌年间所上奏折20篇,编书序文5篇,常被作为研究康有为及维新派变法思想的基本依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请断发易服改元折(简称断发折)原载戊戌奏稿今原折未见。按自编年谱所记,原折仅请改元易服,未言断发;断发折则首请断发,与之不合。又原折是康有为在政变即将发生,因而“日夜忧危”的情况下赶拟的,其宗旨是对抗旧党,保存新政;断发折言断发易服之旨则在变“儒缓之俗”

4、,发“尚武之风”,亦与之不合。摘编自宋德华考略材料二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维新派的威望也因而降低,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因而涣散。摘编自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材料三(康)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根据材料一可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这样做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易服”主张的最终结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

5、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和失败原因。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概括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说明“易服”主张的结果是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变法的失败;第二小问据材料有效信息,结合康有为托古改制思想的特点,迁移知识可得出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第(3)问,从变法面临的反对势力、是否有群众基础、领导者的个人能力等方面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参考答案:(1)结论:断发折并非戊戌年所写的原折。原因:适应时代形势变化的需要。(2)结果: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变法失败。史实依据:

6、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3)主要因素: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缺乏群众基础;领导人的策略、人品。3.导学号0566406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俌,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二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以此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摘编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三惟中国风气未开

7、,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康有为日本变政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对此应如何评价?(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康有为的主要政治观点及其理论依据。(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何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思路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康有为变法的“意图”在于救亡图存,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朝统治。对其意图进行评价时,既要看到其主张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进步性,又要注意到其抵制人民革命的局限性。回答第(2)问,要紧扣康有为变法的方式进行思考。回答第(3)问,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进行思考。参考答案:(1)意图:变法以

8、救亡图存,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评价:以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是进步的爱国思想;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清王朝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2)政治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理论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3)原因:维新派救亡图存的变法实践功亏一篑;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与之抗衡。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歆(西汉末年刘歆)窥见此恉,造作古文而扫除今学。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

9、一。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摘编自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材料二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神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摘编自雷颐维新的挫顿(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实意图。(2)

10、材料二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你认为材料是否找到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可知,康有为认为西汉末年以来的儒家经典是伪经。“意图”是减少改革阻力,宣传变法思想。第(2)问,“视角”从“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提取信息分析回答。“失败的根源”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戊戌变法时期,“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思想旗帜才刚刚开始,即思想启蒙才刚刚开始。参考答案:(1)观点:西汉末年以来儒家经典是伪造的。

11、意图:减少改革阻力;宣传变法思想。(2)角度:中国传统文化;变法的理论体系。没有,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3)含义:思想启蒙。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听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被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

12、国于富强矣。摘编自胡适留学日记(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材料二、材料三反映出维新派对待农民起义和帝国主义的态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简要说明维新变法运动的局限性。(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你的理由。思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应从“皇上则为元首军机号为政府”着手归纳其政治主张。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人无固志、奸宄生心”“洋款”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应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进行思考。参考答案:(1)政治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态度: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2)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3)不正确。维新派势力弱小,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寄希望于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