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3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8316346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60分)1、“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材料描述的史实产生的影响是( )A.开启中国近代史进程 B.中国沦为英国的殖民地C.开始中国近代化进程 D.中国开放鸦片贸易2、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待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可以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英国割占香港岛 B.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C.英法联军火烧

2、圆明园D列强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3、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煮豆燃箕”是指( ) A北伐失利B洋枪队镇压太平军C.天京事变D.安庆保卫战失利4、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洋务派落实这一主张的举措是创办( ) A. 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C福州船政局D.京师同文馆5、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签订了(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3、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史实是光绪帝( )A提倡办洋务,推进全盘西化 B.提倡办实业,开办新式学堂C提倡兴共和,推行民主政治D.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7、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卜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A.英国殖民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者D.八国联军8、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材料中的“他”可能是

4、( ) A康有为B孙中山C.陈独秀D李鸿章9、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指(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0、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民国元年”是( )A.1911年B.1912年C1915年.D.1919年11、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A.民主科学B.民主共和c.自强求富D.维新救

5、国12、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正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下列组织能够“附托”中国革命的是( )A.中国同盟会B.兴中会 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13、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 )A.创办黄埔军校B.北伐胜利进军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D.实现全国统一14、鉴千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古田会议D三

6、湾改编15、有学者评价“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分界线”喻指的是长征(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6、1931年秋,南开大学、中学女中、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该教材虽以东北地理为题,但者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本( )A.发动九一八事变B.策划华北自治c.发动七七事变D成立伪满洲国17、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过中同抗战期间的一次战役:“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100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下列对这场战役描述正确的是( )A.是

7、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B.是正面战场的蜇大胜利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是敌后战场的重大胜利18、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刘伯承的大规模攻袭皖、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之事。”他所指的是( )A渡江战役B挺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三大战役19、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变法图强B.民主共和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20、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A.对侵略者的厌

8、恶B.中西交融的情形C全盘西化的态度D天朝上国的心理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窃国大盗还是革命功臣,客观评价袁世凯不容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1912年2月21日,袁世凯致电孙中山说:“我反复思维,与其孙大总统辞职,不如世凯退居,盖就民设之政府,民举之总统而谋统一,其事较便。今日之计,惟有由南京政府将北方各省及各军妥筹接收以后,世凯立即退归田里,为共和之国民。”一骆宝善评点袁世凯函牍(1)袁世凯假意请辞临时大总统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他的目的达成了吗?(3分)材料二中华民国约法是按照袁世凯的旨意对临时约法的一次彻底改造,除了将内阁制改为总统制外,还将立法权降为行政权的附庸,

9、但从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来说,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传统的国家里,民主必须与传统有机结合,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2)袁世凯修改临时约法表明了他的什么野心?请评价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4分)材料三“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一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3)材料三表明孙中山彻底推翻袁世凯统治的决心,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领导了哪些反袁斗争?(2分)(至少列出两点)(4)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说明中国人民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2、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一

10、次次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抗争是中围人最深刻的话题。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I)为什么说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民族救亡”的迫切问题?材料中“两大政治运动”代表了哪两种解决问题的途径?(4分)材料二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太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摘编自五四运动史(2

11、)据材料二指出五匹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3分)材料三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3) 全民族抗战始于什么事件?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3分)材料四下图是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一这一槌的滋味如何(4)檬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3分)23、适时的调整策略是中国革命取得

12、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I)毛泽东为什么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向衣村进军”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3分)材料二毛主席发言的主要内容是说,当前首先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在各方面的表现他又用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事实,批驳了用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做辩护的观点。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

13、护。摘编自伍修权我的历程(2)材料二是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这次会议后我党在军事和思想方面做了哪些调整?(3分)材料三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怪的老状态里去这(第二个前途)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论联合政府的报告(1945年4月)(3)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对当时社会形势做了怎样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共是如何应对这种形势的呢?(4分)材料四解放战争笫二年的形势图和笫三年敌我双方力量比较表(4)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形势图分析中共作出战略进攻决策的原因。面对第三年敌我形势变化,

14、中共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什么?(4分)(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共能够从弱到强,不断走向胜利的原因。(至少列出两点)(2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ACCACBDBCB11121314151617181920ADBBDADBDB2、 非选择题21. (1)打破孙中山对袁世凯提出的种种限制条件。达成了。因为孙中山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袁世凯想做皇帝的野心。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4)专制统治遭到人们的普遍反对,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2.(1)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戊戌变法代表改革之路,辛亥革命代表革命之路。(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日本取得管理山东的权利)。目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核心:爱国主义。(3)七七事变。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意思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