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系列之十七:中海加大投资开拓商业 地产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8314382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92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地产系列之十七:中海加大投资开拓商业 地产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商业地产系列之十七:中海加大投资开拓商业 地产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商业地产系列之十七:中海加大投资开拓商业 地产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商业地产系列之十七:中海加大投资开拓商业 地产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商业地产系列之十七:中海加大投资开拓商业 地产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地产系列之十七:中海加大投资开拓商业 地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地产系列之十七:中海加大投资开拓商业 地产(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如果您觉得此电子书对您的同事或朋友有用 点击此处和他 她分享 1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如果您觉得此电子书对您的同事或朋友有用 点击此处和他 她分享 2 目录 目录 中投顾问点评 中海如何成为万科真正的第一对手 3中投顾问点评 中海如何成为万科真正的第一对手 3 中海地产 6中海地产 6 公司介绍 6 发展历程 9 净利超万科数倍 10 品牌价值蝉联行业第一 11 中国的蓝筹地产 11 行业低调领军者 14 王牌对王牌 22 品质成就责任 27 进军商业地产 32进军商业地产 32 中海阳光玫瑰园商铺热销 受追

2、捧 32 中海首个写字楼亮相 国字号 抢滩商业地产 32 中海进军商业地产 与沃尔玛展开项目合作 34 加大投资开拓商业 34 公司管理层 35公司管理层 35 董事长 35 千锤百炼 实践出真知 35 开拓进取 在创新中超越 36 以人为本 传承中海文化 38 扬帆远航 构筑常青基业 39 公司数据分析 39公司数据分析 39 房地产行业电子书推荐 42房地产行业电子书推荐 42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是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我们拥有十多年的市场调查 市场研究 行业研 究及投资咨询专业经验 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是中投顾问对客户的核

3、心价值所在 详情参见 3 中投顾问点评 中海如何成为万科真正的第一对手中投顾问点评 中海如何成为万科真正的第一对手 三分之二的销售规模 大体相当的销售均价 净利润比万科高出近12亿元 中海地产 的盈利能力再次让老大万科别有一番滋味 万科总裁郁亮亦承认 万科真正的对手是中海 与我们旗鼓相当的始终是中海 数据显示 在总资产 营业收入 销售额等经营规模指标上 万科仍排名国内上市房地 产开发商第一位 但在净利润额 资产负债率 净资产收益率 营收利润率和成本控制等所 有经营效率指标上 中海优于万科 盈利冠军 业界普遍认为 中海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利润 万科则更为重视规模和资金周转的速度 中海2009年实现

4、净利润74 7亿港元 营业收入373亿港元 万科的在营业数据和销售额 等规模指标上更为优秀 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488 8亿元 销售额首次突破 600亿元 但中海的盈利显然更为出色 相比2009年万科53 3亿元净利润 中海2009年的净利润达 到了创纪录的74 7亿港元 2008年中海地产的净利率26 73 而同年万科的净利率为9 8 前者是后者的2 73倍 净利润之差 并不代表万科的房产售价低于中海 数据显示 2009年万科的销售均价9557 元 平方米 中海董事局主席孔庆平表示 中海2009年销售均价在10000港元 平方米左右 与万科大体相当 显然 万科还在偿还2007年高价拿地的代

5、价 数据显示 万科在2007年新增土地储备的 平均地价一度高达3581元 平方米 在2008年也高达2059元 平方米 为此 2008年末万科根 据当时的市场情况 对可能存在风险的13个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 3亿元 2009年 由于 市场已经回暖 万科对2008年末计提跌价准备的项目进行了跟踪评估 对其中9个项目计提 的跌价准备进行了全额冲回 但过高的土地价格还是影响到了万科的利润 相比中海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过大一直是万科的心病 由于中海带有强烈的 国资 色彩 薪酬改革多年原地踏步 正是由于万科的 海盗计划 对中海人力资源形成的压迫 中 海在薪酬提升上 开始调整 但其工资付出显然无法与民

6、资公司相提并论 万科2006年年报显示 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 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也快速增长 增幅分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别达到34 19 和63 88 这一现象在2007年并未好转 增长幅度分别为90 91 和105 22 两项费用共占总收入的8 3 根据中海多年的财报 其每年度营销 管理等费用占总收入的 比例合计都低于5 2009年万科的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两项费用占营收比例为6 中海的成本控制一直是行业的标杆 在万科 富力 合生创展等大公司中频频有中海高 管现身 即是明证 稳健财务 2010 2015 年中国商业地产市场投 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

7、告 共五卷 中投顾问发布的 2010 2015 年 中国商业地产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 预测报告 共十八章 首先介绍了 商业地产的相关概念 分类及特点 等 接着分析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和 商业地产市场的现状 然后具体介 绍了商铺地产 写字楼 工业地产 购物中心地产的发展 随后 报告 对商业地产市场做了区域发展分 析 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竞争 格局分析和投融资分析 最后预测 了详细 2009年 中海的现金余额为238 9亿港元 连同未 动用的银行额度 可用资金达到265亿港元 净负债比 率仅为22 4 这是中海地产一贯的风格 中海向来以港企和记黄 埔和新鸿基等为榜样 讲究风险控制 在发展时相对谨 慎

8、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这是中海不断寻求降低贷款比 率的一个原因 与国内其他地产商形成鲜明对比 2005 年 2007年 国内房地产市场井喷之际 很多企业都选 择了高负债疯狂扩张 资产负债率超过70 的比比皆 是 而中海在2005 2007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42 45 52 为了保证理财的稳健 中海还将现金流管 理每月平衡一次改为每周平衡一次 2008年 中海的资 产负债率也只有46 8 在这点上中海和万科有着共同 的追求 中海的这种风格源自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痛 中海对危机和风险相 当敏感 稳定与均衡成为孔庆平总结的两条经验 孔庆平表示 中海2010年资本开支545亿元 其中

9、141亿元用作支付地价 116亿元用作 新购土地 285亿元投放于现有项目的开发 中海2009年的拿地轨迹一直被业界津津乐道 从2008年10月份开始 连续10个月零拿地 的中海在2009年8月份突然发力 并一发不可收拾 其中以上海的地王最为突出 对于中海的拿地策略为何发生如此重大改变 孔庆平表示 2009年中海确实买了很多地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认为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传统住宅市场通过囤地 购买稀缺优质 土地资源的盈利模式瓶颈显现 随着地价的飞涨和优质地块的稀缺 传统住宅拿地成本越来越高 大部分 地产公司只能获得行业的平均利润 详情参见 4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中国领先产

10、业研究专业机构 中投顾问发布的 2010 2015 年中国商业地产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指出 2009 年金融海啸肆虐 后的中国楼市步入深度调整和复苏期 相较住宅市场 商业地产市场显得很冷清 2009 年中国商业地产发 展总体表现为投资热 消化冷的特点 在价格和成交量上都呈现出 倒挂 的现象 说明和实体经济联系 紧密的商业地产受制于宏观经济的真实状况 尚处在调整谷底 另外 2009 年商业地产市场进一步细分 开发商阵营出现分化 开发商联合作战和项目并购有所升温 同时由于经济危机的蔓延影响 一线城市核 心区写字楼以及购物中心项目遭遇招商入驻难等系列问题 详情参见 5 但这些地实际上无非就是

11、总价高一点而已 如果按平均单价来看 2009年新增的土地楼面地 价也不过在2100 2200元 平方米 包括上海的长风地块 整体来看 这个并不高 此外 中海的融资能力也是民营地产企业望尘莫及的 中国建筑董事会2009年8月审议通过了向中海集团增资50亿港元的议案 除此之外 中 海还设立了房地产投资基金 3月17日 中海发布公告称 将与工银国际投资管理公司成立 一只规模约为2 5亿美元至5亿美元的房地产基金 以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及项目 相比之下 万科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则要艰难许多 虽谋划良久 融资规模亦高达112 亿 但直到2009年8月才发公告 至今亦无下文 加速扩张 孔庆平透露 2010年中

12、海预计新开工面积900万平方米 建筑规模将达1600万平方米 完工入伙数目约105个项目 楼面面积600万平方米 相对于2009年475万平方米的销售量 中海在2010年的开工面积大约相当于2009年销售面积的3倍有余 此外 孔庆平还表示 中海2010年将进入3至4个新城市 预计新增土地储备不少于600 万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 2010年以来 中海已经在国内8个城市购入9幅地块 可供开发的 楼面面积260万平方米 接近全年购地计划的一半 这一规模已赶上体量巨大的万科 万科预计2010年新开工面积855万平方米 不过 由 于近年来新开工项目中装修房比例持续上升 整体竣工时点 销售时点将有所延后

13、预计2010 年竣工面积504万平方米 较2009年有所下降 在土地储备上 中海比万科略胜一筹 万科2009年共获取新增项目44个 对应万科权益 建筑面积1036万平方米 截至2009年末 规划中项目按万科权益计算的建筑面积为2436万平 方米 数据显示 中海在2009年上半年未买地的情况下 下半年短短几个月内 购入12块土 地 大部分为总价较高的大面积地块 新增项目储备1210万平方米 截至2009年底 中海于 内地20个城市 香港及澳门总储备楼面积共增加23 至3055万平方米 可满足4至5年保持每 年盈利增长20 以上的开发所需 中海的快速扩张还得到了母公司的支持和保证 前几年中海地产的

14、资本运作为集团整 体上市让了一点路 发展慢了一点 中国建筑上市后 中海地产一定会加快发展 提高盈利 在中国建筑上市前的路演推介会上 董事长孙文杰向机构投资者保证 公司上市后会从多方 面加强对中海地产的支持 首先是给中海地产充足的决策权 其次可以从资金上给予支持 除了民用住宅 早年已完成在商业地产布局的中海再次发力 如今 中海处于开发中和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待开发的商业地产面积超过了200万平方米 预计大部分可于2012年底前完成 而其中约100 万平方米会保留为长线投资物业 中海称 从2015年起 全部投资物业每年将能提供不少于 12亿港元的稳定租金收入 商业

15、地产抗周期价值 不容忽视 曾被万科视为 学习标杆的美国帕尔迪 正是单一住宅开发模式 帕 尔迪在美国房地产高峰期的2006年曾经进入当年的财 富世界500强 然而在金融危机冲击下 帕尔迪近两年 来连续大幅亏损 亏损额超过收入的两成 资产和收 入更是大幅缩水 股价只剩下高峰期的1 5 美国其他 类似帕尔迪的大型住宅开发商 境况也大体相似 反 观美国的非单一住宅开发商 如普洛斯 西蒙斯等 在面对危机时的表现就好得多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认为 新政又使得传统住宅市场利润空间进一步萎缩 投资者开始寻找新的渠 道 而未来利润增长点将来自具有较高价值空间的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发展必将迎来新的高潮 详情参见

16、 6 在2009年年底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中 万科总裁郁 亮首次透露了公司这一重大决定 万科未来将加大持 有型物业的储备 并在近期内陆续推出养老物业 酒店 及商业配套等多种物业类型 其中 住宅产品仍将占 据80 比重 其余20 则将开发持有型物业 显然 竞争越激烈 两个地产标杆之间的相似之 处越多 但是对于中海而言 盆满钵满固然是收益 但由于过于低调 在公众心目中 这个庞然大物一直 表情含糊 如何在品牌及公众形象方面 塑造出鲜明的形象 是反过来需要向万科 问道 的地方 2010 2015 年中国写字楼市场投资分 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共五卷 中投顾问发布的 2010 2015 年中 国写字楼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 告 共十五章 首先介绍了写字楼的 相关概念 特征 分类及划分标准等 接着分析了中国写字楼的发展环境及 行业现状 然后分别介绍了北京 上 海 深圳 广州 天津 南京 青岛 重庆等主要城市写字楼市场的发展 随后 报告对写字楼市场做了市场营 销分析 物业管理分析 投融资分析 和政策背景分析 最后对写字楼市场 的未来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 预测 您若想对写字楼市场有个系统 的了解或者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