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干货版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8313573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拖延心理学干货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拖延心理学干货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拖延心理学干货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拖延心理学干货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拖延心理学干货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拖延心理学干货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拖延心理学干货版资料(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拖延心理学(干货版)导读拖延心理学的研究和出版耗费了作者近25年的精力。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咨询中心的成员简博克(Jane B. Burka)与莱诺拉袁(Lenora M. Yuen),从他们多年的心理治疗和经验分析中发现:从表面上看,拖延是一个时间管理问题,但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关乎人的自尊的问题,涉及个人与其自身和谐相处的复杂心理。拖延心理学的问世,既总结了近三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又联系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从心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方面找出了拖延的缘由,并给出了一些帮助我们征服拖延的建议。一、拖延的原因在字典中,“拖延”一词由两个拉丁词组成,写为procrastina

2、te。前缀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意为“属于明天”,合起来可理解为“往后挪到明天”或“以后再做”之意。如此,“拖延”从字源上本就带有正面与负面双重含义:它既可以是一个好习惯,避免因冲动而牺牲精力,以保存能量;同时,也可以是一种坏习惯,比如,在必须完成的任务中表现出的懒惰或逃避。无论怎样,关键在于:“要弄清拖延有没有成为你的一个问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它是不是让你烦恼不已”。 在拖延问题上,有些人全无烦恼,因为他们本来就喜欢轻松自在的生活,或者说已经接受了自己能力有限的事实,又或是他们容许自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而另一些人,则让自己必须承受拖延带来的情绪困扰,从愤怒、后悔

3、到强烈的自我谴责直至绝望。拖延者的情绪波动呈现出诸多共性,被归纳为七个阶段,称作“拖延怪圈”: (1)“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2)“我得马上开始。” (3)“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 (4)“还有时间。” (5)“我这个人有毛病。” (6)“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 (7)“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对于一个“怪圈”,有些拖延者可能会经历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而另一些人可能从头到尾只需要几个小时。尽管很多人很多次痛下决心,以一个坚定的誓言为拖延怪圈画上句号,但是大部分拖延者却仍会重蹈覆辙,在怪圈中一次又一次地挣扎。毕竟,导致拖延的原因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它们大多源自恐惧,而恐惧的对象却

4、各不相同。1恐惧失败对于恐惧失败者而言,为成就而奋斗像是一场令人恐惧的冒险,而拖延能够作为其应对恐惧时的慰藉。在恐惧失败的拖延者心中藏着一道公式,他们认为,自身表现是其能力与自我价值的直接反映: 自我价值能力表现 若该公式成立,意味着,一次出色的表现就能证明一个出色的人,而一次平庸的表现就代表着一个平庸的人。当我们对一件事的评价不再是单纯的“做得好”或“做得不好”,而涉及“是否有能力”、“是否有价值”等判断时,唯有拖延可以消减人们心中的压力和恐惧。 当那些担心被人批评、害怕暴露不足、忧虑无法达到目标的人选择拖延时,他们坚信“是时间或努力不足而非我的能力有限”。这些人宁可接受“邋遢”、“懒惰”、

5、“不可靠”等关于自身表现上的责备,也不愿出于现实地承认自己能力和价值上的缺点。 对于那些恐惧失败的拖延者而言,他们往往没能意识到自身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心理学把“完美主义者”分成两类:一类是“适应型”,他们对自己要求高,并能如愿完成,从而奠定了自尊的基础;另一类是“适应不良型”,他们对自己要求高,却不能按理想完成,从而导致自责、自卑甚至自尊心受到伤害。面对难以容忍的挫折与失望,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会选择拖延。他们钟爱一些信条: 平庸招致轻蔑 无法忍受平庸的完美主义者们,希望自己每做一件事都能够达到优秀。如果无法实现,他们宁可采用拖延来避免自己小看自己。 优秀不用努力 完美主义者一般相信:再困难的

6、事情自己都能够易如反掌地解决。然而,这种不切实际的确信,往往导致他们以拖延来回避努力,在对聪明的渴望中变得越来越无知。 一切都自己来 完美主义者常把求助看作软弱的表现,凡事都想亲力亲为。直到负担过重,他们才不得不以拖延来获取短暂的休息。 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 这似乎是完美主义者最喜欢的观念之一。他们认为凡事均有正解,并且找到这个办法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因此,在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时,完美主义者宁可什么也不做,也不会冒险去犯错。 我无法忍受失去(或难道我是一个好胜的人吗?) 表面上看,做事拖拖拉拉的人,似乎并不争强好胜。然而,完美主义倾向的拖延者所表现出的对竞争的漠不关心,其实是在掩盖害怕失败

7、的真实感觉:在他们眼中,竞争是危险的,因为失败意味着自己一无所用。 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这种在完美主义者身上颇为常见的心态,会导致他们在没有完成计划中的每一件事情时,在没有以原计划行事时,在有的事情做得不错但有的不够完美时,在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时,感到沮丧,甚至放弃所有努力。2恐惧成功你大概万万没料到,成功也会让人恐惧,从而引发拖延。 试试询问自己的内心:你是否会在受到表扬称赞时感到尴尬?是否会在被很多人认可时感到更加焦虑?是否会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时,有意无意地把其他领域弄得一塌糊涂?是否会在一项计划进展顺利时,故意放慢前进的节奏?是否会在自己比亲戚朋友获得更好的机遇时,担心失去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8、? 成功之所以让人害怕,因为它会带来变故,而变故意味着风险。为了避免成功引发的恐惧,人们往往选择拖延,一般会表现出以下的心理状态: 成功需要付出太多:这令我望而却步 想要获取成功,你需要付出大量勇气、时间和精力,但有些人认为他们达不到这些要求,还不如站在原地更为安全。这些人当中:有的认为,成功需要通过竞争来夺取,但竞争会暴露野心,即便成功也会带来更多压力,因此他们以拖延来避免全力以赴;也有人发现,拖着不做出承诺可以躲避竞争,这样就无法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往前迈进,更不会一蹴而就取得成功,因此拖延在他们身上表现为对承诺的恐惧;还有人担心,成功会使自己变成工作狂,没日没夜地工作违背了他们自由生活的意愿

9、,而拖延能帮助其夺回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权和选择权。 成功是危险的:总会有人受伤 那些用拖延来逃避成功的人,会极端地认为,成功伤人伤己。对成功者而言,他担心优异的表现会使自己陷入险境,不得不忍受“高处不胜寒”的痛苦,接受更多的挑衅、压力、嫉妒和批评,因此,要用拖延来保护自己;对其他人而言,一个人的好消息有可能是他们的坏消息,一个人越成功、越快乐,他就越痛苦。所以,那些会为他人考虑、害怕伤害到他人的成功者,更愿意把好消息隐藏起来,把成功看得轻描淡写,为的是通过拖延来消除内心对“获胜欲”的羞愧,避免他人因自己的成功而受到伤害。 成功是禁区:让我觉得自己不太对劲儿 某些极端的经历会让人认定自己一生不配享

10、有成功或幸福,心理学将其称作“幸存者歉疚”。例如,一位丈夫开车造成车祸,妻子不幸身亡,他自己却幸存下来,因为愧疚和悲痛,他在未来的工作中不再努力,停止了进步,也放弃了享受生命的可能;又如,一对兄妹,哥哥在农村种地挣血汗钱,养活在城里上大学的妹妹,妹妹却因自己享有的这一切而感到愧疚,在学业上拖拖拉拉,不肯争取更多机会和更大成就。当成功来临时,人们却始终认定自己不配享有更好的生活,便会以拖延来逃避,从而扫除歉疚感,重获内心安宁。3恐惧失去掌控权来看看你有没有这些表现:对信用卡的还款日期视而不见;对于领导安排的任务迟迟不愿开工;对于假期打进来的客户电话,愤怒地挂断或多次不肯接通;对于父母要求的相亲约

11、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脱这些常见的表现,存有一个共性:它们都与必须顺从的规则相关。当我们被工作、生活、学习、权威等压力强迫着必须去做某些事情时,拖延常是我们重新赢取自主权利和自由尊重的战斗武器。下面,有几种典型的战斗形式: 规则不废不立 规则总是令人厌烦,因为它是“以某种外在力量加诸于我们身上的限制或者期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则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法律、法规,到校训、公司条例、父母命令,甚至于购物退换货方法,它们在提供规范与便捷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如果这些法则让人显得无足轻重、任人摆布,那么打破规则的欲望会促使你采用拖延来获取自由。 弱势者的权力

12、 与拖延战斗有时会发生在权力等级之间,例如,孩子对父母、学生对老师、下属对上司等。不同于规则压迫带来的自我轻视,等级之间的权威足以让人感到自身渺小。为了赢得主权和尊重,地位较低者会以拖延来实现心理平衡。这让地位高者的权威受到挑战,因为他无法完全逼迫下属准时完成任务;同时,这也让地位低者获得了自由掌控的感觉,因为他至少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推迟行事。 让我清静点 当人们感觉受到了侵犯,拖延的欲望也许比被规则或权威压迫时来得更加强烈。侵犯往往涉及私人领地,比如,隐私、秘密、家传的做菜秘方儿、非工作日的闲暇时光等。如果他人的一个普通要求不经意触碰了“禁区”,那么拒绝的表现会异常强烈,人们会以拖延的方式请旁

13、人离自己更远一些。 与时间竞赛 有的拖延者偏爱“冒险刺激”,对于一件很容易成功的事或很快就结束的任务感到不满足,拖延能将普通体验转化为挑战体验,像是在与时间赛跑,看自己如何在倒计时中运用智慧和技巧把事情完美搞定。 报复的滋味 拖延也可能带给人报复的快感。当面对同事的反复要求、伴侣的持续唠叨、伙伴的临时变卦时,你可以利用拖延加以报复。你不配合同事及时完成报告,暗中期待他受到老板的责骂;你会“忘记”给家里买油添米,等着妻子难为“无米之炊”时的愤怒;你会在下一次约会故意迟到,让同伴尝尝独自打发时间的无聊。在这些情境中,你其实想表明自己对某些人和事的不满,你甚至会享受对方因你的拖延而受到的痛苦。 终极

14、之战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拖延战斗是与“现实”的对抗。例如,一名叫林赛的程序员,她总是不认真工作,因为她认为自己足够聪明且抱着一个铁饭碗,哪怕并不了解某种计算机语言,也不急于学习,并且总期待公司给自己安排培训机会。虽然这类人常被劝告说“现实点儿吧”,可他们依旧会固执地用拖延麻痹自己,逃避现实。4恐惧亲近和疏远在心理学中,“心理舒适区”决定着个体与他周围人群关系的亲疏、远近。每个人的心理舒适区不同,有的喜欢与人亲近,有的却偏爱相对独立,一旦离开了心理舒适区,人们便会不遗余力地使用拖延来恢复平衡。 恐惧疏远的拖延 当人们感到无法独立完成一件事或是渴望有人陪伴时,他们会采用一些策略来拖延。在需要帮助时,

15、他们会手足无措,必须等别人给出具体的观念和意见才能行动,如,很多在家被父母过度管教的孩子,上大学后难以独立去探索和学习。当有人愿意出头露面时,他们会努力成为那个人的副手并始终止步不前,因为保持与“一把手”不远不近的距离能使其获得安全感。甚至有人为了寻求他人帮助,故意用拖延给自己挖坑,把局面弄得不可收拾,并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拯救自己。 恐惧亲近的拖延 与恐惧被疏远的人相反,有些人会因为与他人保持距离而更加自在,拖延是他们逃避亲近的一种方法。例如,同事想到你的新家做客,但你并不希望他们知道更多生活中的你,所以迟迟没有安排邀请;又如,你有很多创意和想法,但又怕自己的想法被窃取,所以迟迟不愿意分享;再如,你和别人渐渐产生了感情,却担心对方知道你过去的阴暗面,所以一直避免卷入更加亲密的关系在这些情况中,拖延能为你暂时划出舒适的界限,却无法解决根本的人际关系问题。二、拖延的根源1心理根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矛盾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即便请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解释也无法达到共识。现代人将时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时间”,指被日历和钟表平均划分规定好的某年、某月、某时、某刻;二是“主观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