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与沟通)案例激励唤醒鼓舞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312225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励与沟通)案例激励唤醒鼓舞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激励与沟通)案例激励唤醒鼓舞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激励与沟通)案例激励唤醒鼓舞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激励与沟通)案例激励唤醒鼓舞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激励与沟通)案例激励唤醒鼓舞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激励与沟通)案例激励唤醒鼓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励与沟通)案例激励唤醒鼓舞(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激励 唤醒 鼓舞以“二年级立定跳远评语评价教学”为例背景介绍:这是一堂二年级的体育课,当时执教教师用四块泡沫板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年级2班的朱怡雯同学和张志成同学,他们两个人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自身身体素质、对待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待学习的态度等等。朱同学是老师同学眼里的乖宝宝,虽然是全班最胖的一位女同学,但从没有因为自己太胖而放弃体育锻炼,仍旧在体育课上很认真的锻炼着。张同学是老师同学眼里的体育健将,任何体育项目他都行,只是经常性的我行我素,从来不把其他同学放在眼里。就是这两位学生,当在教学中进行游戏“量力而行”(让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在四块泡沫板的基础上逐一加上三分之一

2、、三分之二、一块泡沫板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比一比,谁跳的泡沫板多)时,出现了以下两个问题。存在问题1:在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教师如何用激励性的评语评价来强调对学生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和健身性的统一呢?课堂描述:朱同学在小组伙伴的鼓励与帮助下一次又一次地在跳四块泡沫板。虽然已经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但是伙伴不让她停,她就一直跳下去。这时,沈老师参与到他们小组的练习中,并问道:“你们看朱怡雯的脸上和你们有什么不同?”生:“她流了很多汗”。师:“对,我观察了因为她跳的次数最多。为什么让她一次又一次地跳啊?”生:“因为她连四块泡沫板都没跳过,一次也没成功过,所以我们小组帮助

3、她一次又一次地跳。”师:“嗯,大家互帮互助的精神,老师要表扬。但这个游戏叫量力而行对不对?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地加泡沫板。要让朱怡雯体验到成功,应该怎么做?”生:“哦,老师,我们从三块泡沫板的基础上逐一加板,行吗?”师:“这个办法很好,大家布置一下三块泡沫板,让朱怡雯试一试。”齐呼:“成功!”同学们拥着朱怡雯,我也抱着她,深深地亲吻了她的小脸蛋。师:“朱怡雯,老师看到你跳过三块比看到其他同学跳过四块还要开心,因为你的体重抵别人两个,就好像是背着一个人在跳。不过老师要给你提个小建议,当你累得时候,一定要对大家说,好吗?”生:“好。”评语评价:朱怡雯:胖胖的你,在锻炼学习中刻苦认真,虽然尽了自

4、己的最大能力。也只跳了三块泡沫板,但你认真的学习态度给老师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老师只想说:努力,不一定总会收获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意味着失败。希望你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存在问题2: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充满爱意的激励性评语中,如何在学生体能与形态、知识与技能都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不忽略学生身心的发展呢?课堂描述:学生玩得很投入,都想争第一。于是,有的同学就会问跳得远的同学有什么秘诀。“张志成你为什么跳得这么多,有什么秘诀吗?”小组同学问到。可是张志成根本不理睬,这时我走到了他面前。师:“张志成你为什么不帮助其他小伙伴呢?”生:“我不愿意。”师:“那你愿意和我比一比谁跳得多吗?我两块等于你一块,行

5、吗?”生:“好。不过我是男子汉,不要你让我。”师:“行。我们从五块泡沫板开始。预备,跳!”齐呼:“噢!老师和张志成都跳过了。真厉害。”师:“我们现在跳五块加三分之一块。预备,跳!”生:“这次没成功,不过我有三次机会。”师:“对。张志成起跳时双臂用力前摆,两脚用力蹬地。张志成加油!”齐呼:“张志成加油!”师:“啊呀,真可惜,还差一点点。不过你已是今天全班跳得最多的了。”生:“可是,我没比过老师。” 师:“按照你的实力,等你四年级了一定会超过老师的。老师相信你的实力。你注意到了吗?刚才你跳的时候,大家都在为你加油,激动吗?”生:“嗯。”师:“那小伙伴在跳得时候你也要为他们加油的。”生:“好!”生:

6、“竺奕涵你手臂用力摆高点,快!”师:“说得真好!张志成加油!”评语评价:张志成:在立定跳远练习中,你真厉害,能跟老师挑战。在跳过了五块泡沫板后一下子成了大家护拥的榜样。老师希望你:在自己成功后,不要忘记帮助其他小朋友共同提高。522案例: 评语赏识 激励评价以“一年级正面助跑屈腿跳高评语评价教学”为例背景介绍:初见小刘,都会觉得他与常人无异。一张白白净净的小脸,两只大大的眼睛,低着头笑得略显腼腆,多可爱的孩子呀!可是与他交谈就是另外一种感觉了!你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是漠然以对,或是闷声不响,或是躲闪着自己的视线,实在躲闪不及就索性颓丧着脸,耷拉着脑袋继而摆出一副一问三不知的架势,反正是坚决不理你

7、。偶尔被你催急了,他也只会稍稍地歪一下头、咧一下嘴算是给了你一个交代,不了解他的老师还以为他有听力障碍或语言障碍。时间一长,老师们渐渐地都知道这个班里有个不说话的的“闷葫芦”。开始,仅仅缘于同情,渐渐地,刘老师发现小李的拘谨和封闭仅仅限于课堂,局限于对老师,他其实很喜欢和小朋友相处。一下课,只要老师不在教室里,小刘同学偶尔也会和其他孩子一样会玩、会疯、会笑,虽然话不多,但也时不时地蹦出几个字来。看过几次以后,我恍然打悟:原来他会开口说话呀,他只是看到老师害怕呀!产生原因:经过了解得知,在幼儿园里他就是个内向的孩子,家长、老师把他的不善言语看作是乖巧、听话。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家长也意识

8、到,孩子太内向了,不愿与同龄孩子多交流。进入小学后,家长更是着急,老师也急着要与他交流,但“事与愿违”,他就是选择了“不开口”。实施策略:关注差异对评价影响的策略:评价活动应考虑到学生差异造成的对问题的不同理解,给予他们同等的表现机会与竞争的权利,在教学中避免因差异问题引起的恐慌或焦虑,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弥补自身由于性格差异造成的不足。使学生相信在学习中不会因为差异的原因造成成绩的较大差异,让学生感到所有参与者都会有机会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在评价中要注意对于有差异的学习任务分层开展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在评价中受益。充分关注该生的表现。在全班面前肯定他的进步、表扬他的优点,多树立正

9、面形象,激发学生进步的欲望。 定时与他交流近期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充满信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实施过程:怎么才能让这个孩子有所改变,慢慢变得愿意接受老师呢?首先要让他明白不是每个老师都那么可怕,老师其实是关心他、喜欢他的。心里有了谱,做起事来也有信心一定要改变他的“闷”,影响他的感受。希望通过体育课中的游戏,增进与孩子的关系。特别是对小刘,等待机会消除他的“戒心”。甚至刻意制造这样的机会。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观察,以及与小刘同学父母的多次沟通,刘老师对小刘同学的性格、习惯和爱好已初步了解,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正面助跑屈腿跳高”踏点过河游戏中,老师有意来到了他们小组,他一如既往地不理

10、采。“那么,想和我一起做游戏的人请举手!”刘老师说道。孩子们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惟独小刘腼腆地看着我们,一声不吭。刘老师注视着他,旁边一个小朋友看明白了,于是不由分说地拉着他的手举了起来。他半推半就地参加了这个游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他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只是常常偷偷地看刘老师一下,便连忙又把眼光转了开去。在接下来的“拼拼乐”游戏中需要两个人合作,老师又有意地与小刘同学分在一组。一来二去,他俩已能对上话了。渐渐地,“闷葫芦”不再“闷”了,小刘同学上课时肯发言了,也愿意与老师交谈了。虽然声音还是非常轻,虽然他只愿意回答一些他感兴趣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他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已经算是进了一步了! 个性

11、评语评价:可爱的你话语不多,但上课时我看到了积极的你,你也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好样的!如果你能在体育课上大声说出你的想法,凭借你那要强的精神,加上踏实,刻苦和持之以恒,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523案例:今天,你竖起“大拇指”了吗?以“三年级跳远评语评价教学”为例背景介绍:这是一堂三年级的助跑跳远一脚踏入60厘米宽的起跳区起跳,双脚落地的体育课。在本课教学中,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关注“学法”指导。由此,我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还设计了直观、简单、便于操作的“竖

12、起大拇指”的评价方法,使学生易懂乐学。其中,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组成,考验学生的信心和诚实,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同时,教师积极参与全过程活动,营造互动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评价方法,享受乐学过程,真正起到师生互动、和谐发展的作用。问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用可观察的、操作性强的指标开展相互间的评价,让学生体能与形态、知识与技能都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不忽略学生身心的发展呢?课堂描述:师:怎样才能做好“跳过小河”的游戏?生:(学生在通过小组练习后)单脚起跳,落地时屈膝缓冲。师: 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脚踏入60厘米的起跳区起跳,双脚落地的跳远动作

13、(教师示范),只要能在60厘米宽的起跳区单脚起跳,落地时屈膝缓冲就能得到2个大拇指,如果只做到其中的一点,只能得1个大拇指,如都没有做得,1个都没有。生:预备跑跳,哦,你起跳时做到了单脚起跳,但是落地时屈膝缓冲没做到,我只能给你竖起1个“大拇指”。(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为学生的表现树立一个标准,因此,在设计学生自评或互评标准时,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体育学习实际的、可观察的、操作性强的指标进行评价,以便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评价内容,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师:得到2个大拇指的举手,真棒!游戏的难度更大了,要做第3个游戏“跃过2米宽的小河”。你们对自己要有信心(集中交流,师生示

14、范)怎么做,游戏4人一组,我先和王家宁同学一起示范,仔细听讲,认真观察。游戏时我们要量力而行,依次加一块30厘米宽的礁石,既能跳过2块礁石又能做到单脚起跳,落地时屈膝缓冲就可以得2个大拇指,明白了吗?去试一试,练一练,评一评!师:今天,你竖起“大拇指”了吗?生:嗯。刚刚王倩辉很厉害的,一下子跳过2块礁石而且还做到单脚起跳,落地时屈膝缓冲保护了自己避免受伤。我送了2个“大拇指”给他。师:那你和他比一比,让我评一评。生:好。师:你也很厉害,和唐家明一样,我也送你2个“大拇指”。生:谢谢,沈老师。师:展示一下今天的一脚踏入60厘米宽起跳区起跳,双脚落地的跳远本领,跳过1块礁石的准备,跳过2块礁石的准

15、备。 (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时能让全班一起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肯定。每个小朋友以竖起大拇指表示对其他同学的钦佩,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激励下加倍努力。实践证明,教师日复一日的“你真棒!”远远没有小朋友发自内心地“你真行,我们要向你学习!”让小朋友更加充满自豪感。)师:刚才我们用这块板学习了一脚踏入60厘米起跳区起跳,双脚落地的跳远本领,从大家的展示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得到了2个大拇指,还能做到互帮互助,很好,1个大拇指的也不要灰心,加油(加油)。(评价不仅仅是老师自己的事,因为课堂属于学生。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的相互评价不但使教师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学生掌握学习的程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而且还可以增进同学情感,锻炼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会评价别人”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做人修为。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评语评价:通过课中学生所表现的情况,课后我纪录下对某些学生的评语评价。王倩辉同学主要从知识技能方面对他写道:你的体能及健身技能使同班的同学们都十分佩服,这是你坚持锻炼的效果。老师希望你能将这些好方法介绍给同学,带动他们共同提高。徐志毅同学主要从心理与社会方面对他写道:你善良、朴实、懂事,做事一贯认真,经常帮助老师排优解难,帮助其他同学攻克难关,我对你充满感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