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要点 整理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8306989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复习要点 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传播学复习要点 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传播学复习要点 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传播学复习要点 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传播学复习要点 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复习要点 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复习要点 整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学复习整理传播学定义: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传播现象以及规律的学科,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人类传播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传播传播学的源流:欧洲源流:塔尔德模仿的法则,模仿理论的创始人,模仿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和传播渠道发生。传播学的孕育:帕克:第一位大众传播研究者,创建芝加哥大学社会体系,移民报刊及其控制,第一个指出:民意是可以测量的;议题设置。米德:互动理论的创始人,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李普曼

2、:刻板印象;拟态环境是新闻过程中高度把关的结果。传播学的形成:20世纪初至40年代,起源于美国。传播学诞生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1. 从传媒媒介发展情况来看大众报刊,电影的高度普及,新的电子媒介发展迅速,媒介-社会影响力扩大,引起许多社会学家关注信息传播的问题。2. 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看世界范围的战争和革命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对媒介的应用威力巨大美国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相对安全,很多专家学者都逃亡到美国四大先驱和集大成者:一、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谁?说些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

3、、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三功能说: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社会遗产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 对传播学的贡献:提出传播行为的五大要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得学科研究清晰起来。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早期传播学研究类型。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到美国的社会科学开创了政策学。二、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对传播媒介的研究提出:“意见领袖”破除了魔弹论,导致了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和多级传播论,揭示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对传播学的贡献: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理

4、论的提出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传统方法论者,传播研究中定量研究的开创者,以及其他多种研究方法。创造了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三、 霍夫兰: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劝服说服/态度的改变对传播学的贡献: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说服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的(态度改变程度)的重视。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四、 勒温(卢因):代表作:解决社会矛盾提出把关人概念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不允许信息流通的即为把门人。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的研究领域是群体动力学,研究了很多群体传播问题,如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对个人态度和行为的制约。把关人概念的

5、提出。把关理论是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理论。五、 施拉姆:大众传播、报刊的四种理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人,第一个把自己称为传播学者的人。最早在大学里创办以传播命名的博士课程,培养了第一代传播学学者开创了很多新的传播学研究领域,比如国际传播学创建了传播学的学术单位。两大流派:经验学派:(传统学派、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四大先驱,施拉姆研究方法:经验调查量化研究研究出发点:研究具体的传播实践活动,认为传播现象天经地义,不可置疑,否认现有体制的不合理。 研究的领域:传播的效果研究总特点:小规律、微观,维护传播现状、只立不破,实用主义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6、阿多诺、霍克海默、哈贝马斯研究方法:以思辨为主,二者在方法上没有明显分歧且有融合的趋势研究出发点:对既定的传播现实和传播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的批判研究的领域: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宏观问题谁在控制?为什么控制?为了谁的利益在控制?总特点:大问题、宏观、只破不立、批判传播现状三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除了传统社会科学,还有20世纪新兴的学科汲取新的动力,如:信息工程、信息科学和控制论。申农的信息论: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不确定性地减少或消除。还提出著名的传播过程: 申农韦弗模式:这个模式是描写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变为可以发送的

7、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送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一定衰减或失真。维纳的控制论:是关于系统内秩序维护的一般法则的科学,控制的重要方法是反馈,反馈引入到传播研究传播: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依据传播范围的大小给传播分类: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人际传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是整个社交过程的基本形态。人际传

8、播的主要特点:1、传递和接受渠道的多样,方法灵活(可以用语言,也可以使用非语言符号,多媒体传播)2、的信息内容广泛,即使同样内容意义也更为复杂3、面对面传播,反馈及时,互动性强4、是一种非制度化传播5、人际传播的起点:身份认证。传播的功能:功能学说: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赖特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补充:娱乐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三功能说:授予地位、促进社会准则实行、麻醉受众神经(前两个是正功能,后一个是负功能)守门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每一个传播环节中,都从超过可能传送的新闻信息中进行选择,控制信息的流量与流向,直接影响受传者对信息的接收与理解,对信息进

9、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即为“把关人”。如网管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报刊”一词,是指一切大众传播媒介。集权主义理论:认为报刊是国家的,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赛伯特研究)自由主义理论:坚持个人的重要性,依靠个人和理智活动能力,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进而形成“观点的公开市场”。社会责任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主张传媒(报刊)对社会的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作为真正的职业传播者,应当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标准,切实关心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苏维埃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组织传播媒介不可分割;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国家和党的工具来使用。他的ppt上最后

10、一点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是两次不确定性之间的差,是意义和符号的结合。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物质运动过程中通过质能波动形式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进行储存、传递和能够被人感知的非实体性的情况和内容。信息的爆炸量的分析:1、新闻信息飞速增加2、娱乐信息急剧攀升3、广告信息铺天盖地4、科技信息飞速递增。导致的后果:1、信息泛滥2、信息超载3、信息浪费4、信息疾病信息的匮乏:质的审视:大众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1、真相信息匮乏2、重要信息匮乏3、知识信息匮乏。匮乏原因:1、人的惰性2、市场取

11、向3、传受失衡信息社会的特征:1、经济增长方式的高度集约化 2、劳动生产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企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灵活化4、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个人自主化5、信息化经济导致经济的全球化6、信息经济可能成为环保经济7、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加强和公开化8、军事技术和未来战争的信息化。它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主要标志。符号: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是用来指称或达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

12、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合的定义:符号是信息和声音,影像的组合,是信息的感性袒露和外在表征。符号的特征:1、任意性(能指和所指)2、约定性3、组合性4、传授性5、跨越性符号的功能:1、指代2、表义3、自律4、显示能5、认识6、交流功能符号的分类: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书面语、乐谱、摩斯电吗);1、语言是静态的,现实是动态的2、语言是有限的,现实是无限的3、语言是抽象的,现实是具体的非语言符号:多与语言符号组合出现;分类: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如声音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大小、粗细、工整或潦草等等,都是声音语言或文字的伴生物,也称副语言。第二类非语言符

13、号是体态符号,例如动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等第三类非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如建筑、旗帜。媒介:介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用于承载、扩大、延伸、传递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媒介三要素:物体、符号、信息英尼斯媒介偏向论:麦克卢汉的老师。帝国的传播和传播的偏倚中:要了解传播媒介的传播思想、控制知识、垄断文化的实质,必须要认识媒介的时间偏倚和空间偏倚。麦克卢汉媒介决定论:谷登堡群星:印刷文人的产生、理解媒介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2、媒介就是讯息,认为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3、媒介之热性与冷性,用冷热的特性将媒介一分为二。热媒介:作为高度清晰的媒介,提供的信息较多,明确度和完备度

14、较高,需要的参与度低。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中,受众是明确的,且人数较少。受众和传播者相对存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而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多、杂、散、匿的特点。受众的基本权利:1、选择权2、知情权(常与隐私权冲突)3、表达权4、反论权5、监督权6、隐私权受众的心理:马斯洛需要理论:生理、安全、社会、尊严、自我实现需要(不考)受众研究的理论:1、个体差异论2、社会关系论3、满足需要论4、社会参与论个体差异论:霍夫兰提出,德弗勒修正形成:人的心理结构千差万别;先天禀赋和后天习性造成这种差别;心理结构的不同包括:立场、价值观、信仰、态度等;

15、个体特性的不同决定人们在理解上的差异;理解不同趋于稳定后,又影响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选择和解释。(不考)社会关系论:拉扎斯菲尔德:比较注重受众参加的组织和团体的压力、合力对其接受信息的影响;大众媒介接受的任何信息,在生活圈面前都受到审查、过滤、也可能是强化;意见领袖的二次传播。(不考)使用与满足论:伊莱休.卡茨,对受众心理和行为进行微观考察;受众: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得这种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三种基本心理需求:竞争心理、获得新知、自我评价的需求意义:承认受众的能动性;强调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果(适度效果论)局限性:过分的强调了个人与心理因素脱离传媒内容与生产和提供的过程,单纯的考虑受众与媒介接触的行为,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只能说明部分能动性,但是不能反映受众作为传播权利的主体的能动性社会参与论(受众互动论):巴伦对报刊的参与权利:1、大众传媒应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