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方法和 任务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8306902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1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方法和 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方法和 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方法和 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方法和 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方法和 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方法和 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方法和 任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年第期总第期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方法和任务 束 定芳 笙讲 月认 犷 户治 杭 运吨 玩切肠 价斗面 却 灿 功 本文主要讨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任务和方法 但是 为了论述上的需要 我 们首先简要回顾一下西方 隐喻研究的历史和 现状 以及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隐喻现象 的研究情况 讨论的顺序是一 国外隐喻 学的历史发展 多 二我国的隐喻研究 多 三 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方法和任务 一国外隐喻学的历史发展 隐喻研究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 同 的观点 一种是布莱克 所称的 贬斥派 认为隐喻对 我们思维的发展影响甚小 有时甚至有害另 一种是所谓的 赞赏派 拓 认为

2、 我们的语言和思维过程中充满了隐喻 认为 人类思维本质上是隐喻性的 隐喻贬斥派的鼻祖当推古希腊的柏拉 图 虽然柏氏本人是娴熟地运用隐喻 寓言 和神话来表达其深邃的哲学思想的大师 他 却把隐喻和其它的辞格看作是哲学的大敌 柏氏认为 哲学讨论的是真理 而修辞格却 教人如何 花言 巧语 是与哲学的宗旨背道 而驰的 隐喻 赞赏派 的代表人物 包括亚里 斯多德 昆提良 方 达尼尔 理查兹又记 雅各布逊 叮么 犯 布莱克改 利科 又 莱考夫和约翰逊 肠 等 其实也 正是这些人对隐喻现象的研究和论述构成了 西方隐喻研究的历史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 西方的隐喻 研究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 隐喻的修辞学研究

3、从亚里斯多德 到理查兹 大约从公元前年到本世纪三 十年代 时间跨度为两千多年 隐喻的语义学研究 约从本世纪初 到七十年代初 包括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 喻的语义研究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 研究 隐喻的多学科研究 从七十年代至 今 包括从认知心理学 哲学 语用学 符 号学 现象学 阐释学等角度对隐喻的多角 度 多层 次研究 西方对隐喻比较系统的研究 最早可以 追溯到亚里斯多德 在他的经典名著 诗学 和 修辞学 中 亚里斯多德多次提到了隐喻 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 亚氏对隐喻的定义 和功能的讨论影响了其后二千多年西方修辞 学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解释 亚里斯多德认为 隐喻是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来表 达 一

4、同 一 意 义的语言手段 两者属于一种对比关系 因 此 隐喻与明喻本质上是一致的 隐喻的主 要功能是修饰作用 亚里斯多德认为善于运 用隐喻这一言语艺术的人是天才 他有一句 经常被隐喻 赞赏派 所引用的名言 邵 应 功贪 公元一世纪的罗马修辞学家昆提良提出 了 替代论 昆提良认为 所谓隐喻 实际 上是用一个词去替代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 如在中 是用来替 代直接说法 的 无论是亚氏的 对比论 还是昆提良的 替代论 都将隐喻看作是词语层 次的一种 修辞方式 都将隐喻的功能看作是一种 附 加 的 可有可无的 装饰 同时 两种理 论都认为 隐喻就其结构和形式来看 都是正 常语言规则的一种偏离 本世纪三十年

5、代 理查兹 发表了 元 首先提出隐喻互动 理论 后来 布莱克在其基础 上 发展和完善了互动理论 使其成为自亚 里斯多德的 对 比论 昆提良的 替代论 以 来的第三种最有影响的隐喻解释理论 隐喻 互动论的主要内容是每一隐喻陈述含 有两个主词 一个主要主词和一个次要主词 次要主词应该被认为是一个系统 隐喻句通过将组成次要主词 的一组 相关隐 含 映射 到主要主词上 使其产生隐喻意 义 因此 在理查兹和布莱克看来 隐喻是 一种新的意义的创生过程 是两个主词的词 义作用的结果 因而他们对隐喻的研究突破 了传统修辞学将此限制在词汇层次并将此看 作是一种对比和意义替换的修辞现 象的局 限 把隐喻作为一种语

6、义现象放到了句子层 次进行考察 几乎与其同时 语言学家雅各布逊结合 失语症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换喻和隐喻这两种 辞格的不同修辞学功能 并得出这样的结论 诗功能即从选择轴上把类似性原则沉 而 转换到结合轴上 因而 抒情诗一般富于隐喻性 史诗富于换喻性 前者重于类似性关系 后者侧重于 邻近性 关系 雅各布逊将隐喻的形成 定位在词与句之间 或者系统与过程之间 他认为 隐喻 似乎不只是属于 结构 侧的 现象 也是属于 过程 侧的现象 语义和用 法的创新发生于言语过程中 当然在言语创 生中 词义的调整也必然依赖于它在词 汇结 构中原已具有的位置 因此 在言语过程中 新的语义的产生就是结构关系力与过程运用 力

7、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七十年代初开始 随着西方哲学的语言 学转向以及符号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等 在西方的发展 哲学家 心理学家 符号学 家 甚至心理分析学家开始关注这一特殊的 语言现象并将此纳入其研究的范围 这一时 期引人注目的隐喻研究者有符号 学 家 艾柯 利科 哲学家塞尔 语言学家莱考夫等等 利科年出版了 全面评述了传统修辞学对隐喻研究的 贡献与局限 并从话语语 义分析的角度将隐 喻置于话语语义学的研究范围 利科隐喻理 论的主旨在于使隐喻的功能从词级过渡到句 级和话语级 他认为这是现代隐喻学与古典 隐喻论的基本区别 利科接受语言学家班旺尼斯特 的观点 认为词作为词汇代码 中的记号 是符号学

8、对象 而作为最小的完整意义的载 体则是语义学对象 隐喻产生于作为整体的 句子 中 但意义效果反映在孤立的字词上 塞尔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把语言意义 分作句子系统意义和句子使用意义两种 他 认为隐喻属于句子使用意义 理 解如 丫 之类的隐喻句子需要在排 除系统意义后作出一系列的语用推理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 欧美 尤其是美国 学者对 隐喻的研究达到了高潮 约翰逊等人 戏称这是一个 隐喻狂热 时代 年 在美国伊利诺宜斯大学 召开 七魂 学术讨论会 参加者来自各个领域 包括了当时隐喻研究的绝大多数知 名人士 会议主要论文会后 由 奥特尼 编辑成书 沙 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仅仅一年之后 在美国加 州大

9、学戴维斯 分校又一次举行了国际跨学科隐喻 研究 学术研讨会 重要论文会后由霍尼克 等编辑成 加 马一书 年由场 掀出版社出版 更加值得一捌的是 此 次学术会议之后 在一年之间 霍 夫曼和史密斯 价 而向 主编出 版了 吐 并在 年改刊 为 出版至今 其推动隐喻研究不断深 入的贡献不可低估 早在年 谢布斯 哟 就 曾编辑出版 多巧 据统计 收集在此 书目中的条目有四千之多 年 诺朋等人 收集了年代后有关隐喻研究的书目种 包括址漏收的年代前的论 著 出版了又一部论著目录集 年 库柏 发表 从哲学角度讨论隐喻的语义问题 年 克 特 发 表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和语言 学 的角度讨论隐喻所涉及的有关语言学

10、和心理 学间题 年 莱考夫和特纳 出版 蛾 论述一般隐喻 与诗歌 隐喻的区别 年 英杜荷亚 坤 发 表 脚 论述隐喻的 认知功能 年 成 出版 了 隐喻和语言的记号性 专号 综观国外近年来的隐喻研究 我们可以 发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隐喻从传统修辞学的研究对象逐渐 成为众多学科 如语言学 哲学 语用学 语 义学 心理学 文学批评 认知科学 心理 分析 语言心理学 翻译学 符号学 外语 教学等的研究对象 从不 同角度对隐喻进行 研究说明了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隐喻在 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突破了传统隐喻研究注意力集中在 词语层次的局限 把隐喻作为一种话语现象 在更为广 阔的言语环境

11、中寻找隐喻意义的基 础 从将隐喻作为一种语 言 偏 离现 象 寄生现象 过渡到将其作为人类不可 或缺的认知工具进行多层次的考察和阐释 二 我国语言学界对隆喻的研究 与国外近年来的 隐喻热 相 比 我国的 隐喻研究显得极其的沉寂和单薄 在汉语语言学界 除了在一些修辞学刊 物或专著中如 修辞学习 偶尔见到一两篇讨 论比喻的文章外 其它语言学刊物 如 中 国语文 等极少刊载过这方面的论文 我国修 辞学界对 隐喻的讨论仍停留在相近辞格的对 比 如隐喻与明喻 隐喻与借代等的对比 以及对具体的作品语言进行修辞分 析的 层 次 只是在年的某一期 修辞学习 上开 始登载刘宁生摘译的 毗 和加的 七 巧 有关章

12、节 首次引 进了 隐喻性概念 的讨论 至于隐喻的产生 原因 理解机制和认知功能 汉语修辞学界 至今尚未有人认真系统地加以探讨 外语语言学界的情况并不好出多少 笔 者查阅了一 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 引 发现这近四十年中 涉及比喻 非隐喻 的仅篇 绝大部分限于对英语隐喻辞格的 简单介绍以及将其与汉语进行简单的对比 对国外近几十年来的 隐喻热 未见有系统介 绍 年以后的外语刊物中 笔者查到了不 足十篇讨论隐喻现象的论文 至多是介绍一 些隐喻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更多的仍停留在 辞格的对比上 我国近几年出版的两部英语 修辞的专著 一部是范家材的 英语修辞格 赏析 另一部是胡曙中的 英汉修辞比较研 究 两书虽

13、都设专章讨论隐喻 但范 书 更 侧重辞格的对比 胡著虽用一定篇幅介绍了 七几 中的一些观点和例 句 说明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但 由于受其篇幅和研究重点的限制 未能就隐 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使用规律作出系统的阐 述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值得注意的是 近两年来 国内一些主要 外语刊物连续刊登了几篇介绍国外隐喻研究 情况和重要论著的文章 如广外 现代外语 年第期刊登了一篇 隐喻与科学概念 的论文 介绍了 一书中有关隐喻与科学发现方面 论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 大连外国语学院学 报 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第期刊登了一篇 题为 隐喻的语用观 的文章 介绍了列文森 诚 著一 书 中有关 隐喻的语用学研究一

14、节的主要内容 北 外 外语教学与研究 年第期刊登了林书武 先生对 加 一书的评介 年第 期发表了赵艳 芳的对 一书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评价 外国语 年第期发表了严世清的 隐喻理论史 探 介绍了西方的一些著名的隐喻理论 这 说明 我国外语界对 隐喻现象研究的兴趣正 在逐步提高 另外 在我国起步仅十几年的符号学研 究对 隐喻 现象表现 出了浓厚的兴趣 李幼 蒸编著的 理论符号学导论 中就有专章较详 细介绍了当代符号学家 尤其是艾柯和利科 对隐喻间题的研究以及传统隐喻研究的主要 内容 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的耿占春 著 隐喻 一书 用诗化的语言 比较全面而深 刻地论述了隐喻在哲学和诗学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 这

15、不能不 引起我国语言学界和外语 界的注意 二三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方法和任务 毫无疑间 对隐喻的研究已构成了一门 专门的学间 我们不妨称之为隐喻学 我们特别要提出隐喻学这一概念 是要 强调 它的独立性 因为在以前的许多研究中 尤其是传统的修辞学中 隐喻研究依附于其 它学科 不是一 门自主的学科 作为一 门独 立的学科 现代隐喻学就必须有自己的研究 目标和研究方法 对其它学科中隐喻研究的 内容和成果 现代 隐喻学的态度应该是吸取 其精华 借鉴其方法 但决不照单全收 现 代 隐喻学应该致力 于一个统一的完整的隐喻 理论 西方的隐喻研究 源远流长 西方许多 哲学家 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对隐喻的研究

16、对我们认识隐喻现象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尤其是当代西方对 隐喻的多学科研究 对我 们极有启发 我们要建立我们自己的隐喻学 就必须对国外已有的各种隐喻理论进行系统 的研究 同时 我们应该对我国学者有关隐 喻的论述进行发掘和整理 虽然我国历史上 并没有西方那种系统的隐喻理论 但我 国历 代的文学精品中充满了精彩的隐喻 历代先 哲和学者有关文学和语言的论述中也不乏对 隐喻现象的真知灼见 我 国流传最早的古代 文学作品 诗经 最具特色的写作手法是 赋 比 兴 比 就是 比喻 包括隐喻和明 喻 只有将西方语言中的隐喻和汉语 中的隐 喻加以对比 将西方的隐喻理论和中国的隐 喻理论加以对比 才能够真正比较全面地发 现隐喻的构成和使用特点 才可能较为全面 地认识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 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两类语言学家的协 同努力 一是外语背景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 优势是熟悉西方的语言学传统 能够较为迅 捷地了解西方的学术理论动态 另一类是汉 语背景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优势是汉语功底 好 对本国的语言学传统较为熟悉 如果双 方能够改变以前那种互不信任 老死不相往 来 的局面 取长补短 通力合作 必将有 所作为 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