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之外 关系概念的再 思考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8305941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0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弱之外 关系概念的再 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强弱之外 关系概念的再 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强弱之外 关系概念的再 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强弱之外 关系概念的再 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强弱之外 关系概念的再 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弱之外 关系概念的再 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弱之外 关系概念的再 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弱之外 关系概念的再思考 3 李 继 宏 Abstract The thesis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tie in social network analyses Although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are constantly changed the concept of tie remains un2 changed in different analyses and different context hitherto The author rethinks

2、the conception of tie and propos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ie must be undertaken beyond the analytical dimension of strength by the demundaniza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a diachronic asymmetrical intersubjective and oriented concept of ti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ie attempts to bridge neither the micr

3、o2level interaction nor the macro2level so2 cial structure It just aims to offer a possible method to explore the chaos of everyday life 3 感谢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李文波老师给予我在课堂上和我的同学们探讨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的机会 本文的主要思路正是在讨 论中形成的 感谢王宁教授和刘林平副教授 他们在阅读完初稿后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还要感谢王宁教授和中山大学哲学系的 倪梁康教授 他们提供了关于社会学理论和现象学理论的有益指点 当然 文中一切不妥 均由作者本人负责 关

4、系在英文中的译法并不统一 有tie relation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linkage contact等 这反映了关系概念在英文中的模糊 一 导 言 众多社会学家运用网络的概念和方法来探讨社会网络究竟是促进还是约束人们的行为 对社会网 络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 一是社会资源派 他们展示从社会网络中抽离出来的关系对个体求职过程 的影响 一是社会支持派 他们的研究表明了在对社会支持的获取中 强关系和同质构成 homophilous 关系的作用比弱关系和异质构成 heterphilous 关系要强 Jeanne S Hurlbert et al 2000 598 59

5、9 社会网络的研究涉及三个重要概念 关系 社会资本或社会资源 嵌入性 社会资本的含义相当 复杂 普特南 Putnam 用它来表述社会组织 例如制度或者信任机制 中有利于协作行为的特征 林南 Lin Nan 和博特 Burt 用它来反思社会关系的工具理性价值 Roberto M Fernandez et al 2000 1289 科尔曼的定义是 当人们间的关系变动有利于行为时 社会资本就被创造出来 转引自Alberto Palloni et al 2001 1264 社会资本是行动者从特定社会结构中得到的用于追求他们自己利益的资源 它的产 生源于行动者关系的变化 Coleman 转引自Baker

6、 1990 619 布迪厄把资本区分为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 和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 那些资源同对某些持久性的社会网络的占有密 不可分 特定行动者占有的社会资本的数量 依赖于行动者可以有效运用的联系网络的规模的大小 依 赖于和他有联系的每个人以自己的权力所占有的资本数量的多少 布迪厄 1997 202 对嵌入性概念 的争议显然要少得多 格兰诺维特把它从波兰尼处借来用以说明个人行为的非原子化特征 嵌入性强 调了具体的个人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结构在产生信任和防止欺诈上的作用 Granovetter 1985 490 本文不打算全面反思社会网络 仅就关系概念及其在网络研究中的应用

7、做一些建设性的探讨 二 关系概念的应用 发展和评述 关系概念最初出现在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中 1973年格兰诺维特发表了 弱关系的力量 一文 初 24 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3期 步提出了关系的一些理论界定及关系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可能的作用 格氏对关系概念并没有直接予以 明确的定义 根据边燕杰的理解 在 弱关系的力量 一文中 关系 tie 指的是人与人之间 组织与组织 之间由于交流和接触而存在的一种纽带联系 1999 3 这样 关系就不同于社会学分析中的变量关系 和阶级关系 因为前两者是人们的属性 而关系则是由于交流和接触产生的那种纽带联系 边燕杰 1999 3 格氏根据概述关系特征的时间量 情感

8、紧密性 熟悉程度和互惠交换等四个标准把关系区分 为强关系和弱关系 格兰诺维特 1999 39 Bian 1997 368 并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判断方法 即朋友圈子 的重叠程度 当两个人没有关系时 他们的朋友圈子重叠程度最小 关系强时 重叠程度最大 关系弱时 重叠程度适中 格兰诺维特 1999 39 40 格氏考察了信息传播过程中强弱关系所起的不同作用 他认为 强关系的组成者的相似度高 他们 之间信息的重复性也高 通过强关系传播的信息更可能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弱关系中的信息传播由于 经过较长的社会距离 因此能够使信息流行起来 他进一步提出 强关系是群体内部的纽带 而弱关系 则是群体间的纽带 弱关系

9、 确实并不自动地充当桥梁 然而相当重要的东西在于所有桥梁都是弱关 系 格兰诺维特 1999 41 格氏得出的结论是 弱关系因其在信息流通过程中的桥梁作用而被视为个 人机会和社区整合所必须 强关系因为限制了信息向更大范围的流通而在培育局部的内聚力的同时导 致了总体的支离破碎 1999 48 翌年 格氏以职业流动为题对弱关系假设进行验证 得到的结论证实 了弱关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即人们更经常地通过弱关系而不是强关系获得帮助 众多调查支持了格氏的观点 威尔曼和沃特利认为强关系在提供财政帮助或大宗服务时的作用并 不显著 Barry Wellman 他们彼此之间的了解很浅 难以知道对 方在想什

10、么和做什么 Tround Peterson et al 2000 809 关系就是提供了信息交流的渠道 这样 弱关系 显然比较重要 在上述的研究中 关系处于一种强弱对立的二元状态 它们是现成的 静止的 而不是有一定历史基 34 础的 变化的 刘林平对此进行了批判和修正 刘林平从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点定义关系 比如过去是强 关系现在是弱关系 则是一种强弱关系 依此类推 一共得到了四种关系类型 强关系 弱关系 强弱关系 和弱强关系 刘提出应该从动态的 多维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竞争的角度把关系看成是一个生产和再生 产的连续过程 通过关系链的建构 刘林平认为强关系也可以获得信息 弱关系除了提供信息外 还会

11、起到别的作用 他认为关系的功用是在比较中存在的 是人们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 也是一种资源的配 置手段 关系的实质是利益交换 在竞争不充分 信息不完全 规则不完善的条件下 关系就会发生作用 人们运用关系的原则是理性选择 寻找关系的路径是一个从强关系到弱关系的扩展过程 几乎可以这样断言 所有社会资源派的研究都证明了弱关系的力量 格兰诺维特 1999 Nan Lin et al 1981 Barry Wellman Tround Peterson et al 2000 Palloni et al 2001等 所有社会 支持派的研究都证明了强关系的力量 Bian 1997 边燕杰 洪洵 1999 刘林平

12、 2001 Zang 2000 这一方 面是不同的研究目的造成的 另一方面是由网络理论自身造成的 传统的网络研究只是在某一时间关注社会关系的某一领域 Palloni et al 2001 1269 刘林平 2001 113 对关系强弱的界定基于一个核心 边缘的网络 格氏的信息桥只有在这样的网络中才能得到理解 Bian 1997 368 核心网络是网络中包含了强关系和同构成关系的部分 它们的结构显示出高密度和 低分化 Hurlbert et al 2000 格兰诺维特 1999 边燕杰 1999 刘林平 2001 古拉蒂指出 强关系意味着 高粘合度群体 cohesive clusters 妨碍其

13、内部成员与外群体成员的合作 Ranjay Gulati 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这样一种误解 关系 不单是静止的 而且也是一成不变的 他们既无法解释关系从无到弱到强的产生 也无法解释关系从强 到弱到无的破裂 刘林平的强弱关系当然仍无法解释过去的强关系是怎样随着信任的产生而产生 但 却足以使得分析中的强弱关系有一个理性的信任基础 但刘林平本人似乎忽略了他的理论的意义 没 有从这一方面去阐释 因此虽然关系理论的诞生是建立在对不充分社会化和过度社会化的批判上 他得 到的结论却令人吃惊地带着浓郁的不充分社会化的理性人色彩 刘林平 2001 认为关系是一种资源 配置手段并无不妥 但把利益交换当成关系的实质 把

14、理性选择当成人们运用关系的原则却不免有将个 人原子化之虞 此外 显然是由于关系与嵌入性原理是用来批判制度主义经济学的 我们看到的关系毫无例外都是 人们之间相互的非正式关系 与制度安排没有任何相关 值得指出的是 新经济社会学家在试图泼掉制 度主义的脏水时 把盆里的孩子也一同泼掉了 他们急于论证制度主义的缺陷 而忘却了制度限制给人 们带来的心理张力对关系的影响 44 三 关系概念的反思 回顾关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可以看到 即使一直有社会学家对其进行补充 关系在经济社会学中 的运用仍充满了争议和不确定性 边燕杰 1999 6 8 笔者认为 网络理论在不同研究中得到不同结 论的主要原因既不是 西方的组

15、织行为理论不适合东亚及东南亚的公司行为 Zang 2000 88 也不是 不同的关系满足不同的需求 因而在不同的情景中 强弱关系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Barry Wellman 而格氏对关系概念的界定是可以商榷的 在格兰诺维特看来 关 系是客观存在的 由人们从属于同一群体的属性或由血缘确定 如同学关系 兄弟关系 同事关系等 由 于个人间关系的力量决定于概述关系特征的时间量 情感紧密度 熟识程度和互惠交换的复合体 而没 有考虑到处于关系的连结点的个人对关系的认同程度 关系在上述社会学家的研究中更多的时候是一 种对称的理想型 关系作为网络结构观 被认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 于是 影响个体行为的是个

16、体之间的关 系而不是个体的特征 将个体按其社会关系分成的社会网络代替了按个体的特征分类的社会阶层 对人 们社会关系面 社会行为的嵌入性关注代替了对人们身份和从属群体的关注 强调人们对资源的占有转 变成强调人们对资源的涉取能力 网络的平行的中心 边缘位移代替了结构的垂直的顶端 底层距离 边燕杰 1999 2 这些表面上的区别掩盖不了这样一个事实 无论是地位结构观还是网络结构观都赋 予人们在社会空间的位置以客体性 一种垂直的漠视人们意识的武断被一种平行的漠视人们意识的武 断所代替 更重要的是 后一种武断显然与前者有着同样多的非理性 如果不比前者更多的话 总之 强关系假设的缺陷是简化了社会网络和假定了在多元社会中并不存在的高同质群体 弱关系 假设的缺陷却是先验地断言存在着两个或者更多没有任何交集的群体 尽管刘林平认识到了关系的变 动形态 但他依赖格兰诺维特的关系定义的结果使足够描述关系的动态过程的理论工具显得那样遥不 可及 强弱关系和弱强关系在分析的应用中仍是静止的 一张20岁时拍的相片固然无法使观看者对相 片里的人过去20年的成长历程有动态的把握 再加上一张10岁时拍的相片所能得到的结果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