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第16讲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8301127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第16讲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第16讲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第16讲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第16讲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第16讲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第16讲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第16讲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2)进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作用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战后日本的崛起(1)原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朝鲜战争使美国在日本进行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

2、济的发展。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3)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3)政策初期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

3、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图示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2)苏联解体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苏联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4、。2.“冷战”后的形势(1)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表现1999年,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1年,发生“911”事件,纽约世贸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结果: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特别提示苏联

5、解体对世界的影响(1)国际格局的改变:从两极格局变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加速发展。(2)经济全球化加速:从两大经济体系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变成了单一的市场经济。(3)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4)各种矛盾凸显:由于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原先各种掩盖着的矛盾,如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凸显。不结盟运动与不结盟政策(1)不结盟运动:是由广大发展中国家组建的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不结盟”是不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2)不结盟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独立自主

6、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不结盟战略作为一种全方位的无敌国式外交战略,它强调不与美、苏两个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也反对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成为盟友。考点一欧洲走向联合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合作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个经济领域扩展。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模式。(2)影响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政治上: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关系上: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政策,冲击了两极格局。2.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表现为: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要求:根据下列材料,概括“舒曼计划”的核心内容和影响。材料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在

8、他宣读的一项声明中指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就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德、法之间的冲突。”他在声明中倡议:“当务之急,是在最短期间内,把法、德两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此即“舒曼计划”。舒曼计划不仅标志着法国对德政策的一大转折,也为日后欧洲走向联合奠定了基础。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主要信息:_答案(1)内容:把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2)影响:有利于法、德结束冲突,实现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基础。1.20世纪70年代的“崭新的世界格局”(20世纪70年代)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

9、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发现问题20世纪70年代,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命题角度20世纪70年代“崭新的世界格局”的含义;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及原因。2.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崛起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展开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作为

10、政治大国的分量。”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其家乡群马县的演讲(1983年7月28日)发现问题材料反映的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命题角度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对外政策及成因;日本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因素。考点二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和影响(1)直接原因: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瓦解。(2)根本原因:两极格局的基础并不稳固,两极格局的力量对比并不均衡,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趋势。(3)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对苏联来说,是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败;对美国来说,巩固了其世界霸主地位;对世界来说,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世界持久和

11、平与发展;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利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2.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2)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

12、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要求:分析下面的材料,论证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材料有人说: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并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

13、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摘编自卫报(2006年5月25日)论证:_答案1989年,东欧剧变,促进了全球化的扩展;使美国崛起并成为新世界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世界两极格局的相对平衡被打破,世界形势局部动荡。1.相互依存、和平共处的世纪我们只有一个世界,因而也只能有一种世界政治。它不应是对立的政治,它必须是相互依存的政治,它应是世界的内政。尽管存在地区和民族的差异,新千年的世界社会所面临的任务却应该是,使所有人都能够和平共存和共处在一个有生活价值的环境里。德曼费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发现问题材料作者表达的愿望反映了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命题角度当今世界局

14、势的特点;政治多极化与和平发展。2.苏联解体对美国是灾难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发现问题材料作者对苏联解体后的政治格局有较清醒的认识,这是难能可贵的。命题角度苏联解体后的政治格局;苏联解体对美国的影响。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7全国,352015全国,351.命题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2017课标全国,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