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农业推广 制度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8299202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农业推广 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农业推广 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农业推广 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农业推广 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农业推广 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农业推广 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农业推广 制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组织与制度 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农业推广制度 赵邦宏 宗义湘 丁振京 孙玉洁 内容提要 本文对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并综合分析了 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典型模式及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指 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缺乏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总体发展规模小 实力弱 管 理机制不健全 社会环境亟待优化等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 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对策 提出既要加强和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又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 革 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农业推广 合作服务组织 模式 1980年代 在农村改革中崛起的以农村专 业技术研究会为主的农

2、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 织 是制度变迁和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的产物 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间农业推广的 组织创新 作为农民自我发展 自我服务的技术 经济合作组织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我 国农业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经济学分析 一 农户直接进入市场寻求技术的交易模 式 农户最原始的经营方式是自己直接到市场 上采购生产要素 寻找生产技术 销售农产品 长期以来 农户一方面由于受本身文化素质 组 量标准 完善检测手段 落实优质优价政策 另 一方面 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时 以至企业无法 按照契约规定的价格进行农产品收购时 政府动 用基金予以部分补贴 从而稳定双方的契约关

3、 系 弱化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对双方的冲击 此 外 在国家短期内不可能出台 合作社法 的前提 下 地方政府可采取变通方式 发布地方性的法 规 促进当地流通合作组织的发展 3 信誉和合作 探索并逐步构建一个适用 于我国农村经济的信誉与合作机制有助于交易 的稳定和组织的完善 尽管信誉的确立需要 重 复博弈 在一个有高度信誉和易于合作的组织 安排中 经济主体运作的成本较低 而且容易造 就大的联合行动 反之 交易关系维系的链条就 会很脆弱 维持和运作成本会很高 合作和联合 的行动也难以做大 从这个意义上讲 契约双方 通过长期合作建立起来的信誉是一份具有很高 价值的资产 信誉的存在意味着不确定性降低 经济

4、主体相信自己在进行专用性投入以后对方 不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攫取租金 并相信契约 能得到很好的履行即对方的承诺是可靠的 建 立信誉是一个重复博弈过程 一些初始的制度安 95 本文为河北省社科基金课题报告的部分内容 农业经济问题 月刊 2003年第2期 织化程度及封闭经营的影响 在交易过程中难以 形成利益统一协调的产业力量 处于价格接受的 被动地位 另一方面 由于长期形成的二元经济 结构 使小而散的农户搜寻信息的效率极低 且 很难得到准确的信息 无法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 致的机会损失 因此农户通过直接市场交易方 式获得所需服务及技术的成本很高 二 农户通过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进入 市场交易模式 农

5、户为了避免在交易中的不利 地位及利益的流失 就自愿组织成利益共同体 以农户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方式进入市场 由一对一的交易变成集团交易 在寻求技术时 以整体身份与技术供给者进行交易 由于农民 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在传递信息 购销服务 融通资金和协调利益主体等方面 都比单个农户 具有较强的优势 就会产生一种聚合规模 制衡 力量和制衡机制 大大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但是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由于交易的双方所 掌握的信息及实力不同 生产者剩余的变化也就 不同 如图1所示 11 当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实力与 技术供给者的实力均等时 则SS与DD相交于 E0 消费者剩余不变 21 当农民技术经济

6、合作服务组织的实力较 强时 在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 迫使技术供给部 门服从自己条件 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MR2 MC2 均衡点为E2 此时 农户的消费者剩余与技 术供给者的生产者剩余分别为 CS P1FB的面积 PS P1CA的面积 消费者剩余的增加量为P0E0CP1的面积 这 正好是技术供给部门的生产者剩余减少的面积 即由于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整体优势 增加 在交易中 从供给者中获得了部分利益 图1 农户通过技术经济合作组织交易示意图 排显得十分必要 如通过专业分工 专用性投资 农户入股 利益制衡机制的改善 进一步稳定企 业 流通合作组织 农户相互间的交易关 系 在这一交易链中短期机会主义

7、行为可以带 来某些短期利益 但它同时会带来更大的长期利 益损失 参 考 文 献 1 纪宝成 1 商品流通论 M 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张维迎 1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 M 1 上海三联书店 3 林毅夫 1 农业合作化和效率 理论和中国的经验 1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香港 J 1992夏季卷 4 周立群 1 组织理论与组织经济学 1 经济学动态 J 1998 5 5 课题组 1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中介组织的发育和完善 1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J 2002 6 6 陈阿兴 1 推进供销社组织创新势在必行 1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 J 2002 5 7 Athar Hussain Nic

8、hlas Stern Joseph Stiglitz 1999 Chinese Reforms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1999年7月 第四届转型 经济学国际研讨会 论文 作者单位 安徽财贸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蚌埠 233041 责任编辑 覃丽群 06 组织与制度 31 当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实力较 弱时 处于谈判的劣势地位 与农户直接进入市 场时的情况类似 但由于总体实力大于单个农 户 成交价格也要低于农户自己交涉的价格 所 以农户通过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 去购买 技术进行推广 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 二 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发展模式 目前

9、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多种形式 的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 根据组织联结 方式的不同 基本可以分为民办型 官办型 商 农合办型 工农联办型等几种形式 一 农民自办型 由农民技术能人和有威 望的农民牵头组建而成 本着自愿互利 民 办 民营 民受益 的原则 将从事同一生产经营 的农民组织起来 一方面 以科研院校作为技术 依托 引进开发先进的生产及经营技术 另一方 面 面对众多的分散农户 推广技术 形成自我 管理 自我服务 自负盈亏的科技服务组织 比 如 河北省河间市的国欧农研会就是非常典型 的代表 1980年代 以鲁国欣为代表的植棉大 户于1984年成立了 国欣农研会 通过与有 关科研院校建立联系

10、 从单纯聘请专家指导 到 相互合作结为一体 先后与8个国家级和省级 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在全国率 先推广了全程化控 种衣剂棉种包衣 涂层尿素 等十几项先进植棉技术 并在国内外首创利用 芹菜 胡萝卜花诱杀二代棉铃虫蛾子 探索出一 条 治蛾不治虫 治蛾少治虫 的新路 目前 该 会已成为中国农大农作物化控技术试验 示范 基地 河北农大无毒棉繁种基地 中棉所和河北 省棉所短季棉繁种示范基地 河北省农资公司 农药试验基地 中国科协和河北省科协重点科 普示范基地 十几年的实践证明 国欣农研会 以其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较高的信誉 不仅成 为科研院校的成果试验 示范基地 而且成为其 尖端品系技术和最

11、新技术的试验载体 种植面 积连续保持115万亩 植棉效益不断提高 研究 会亦随之发展壮大 1998年会员达4200多户 二 官办型 在某一行政区域内 由政府 出面 负责组织协调 围绕主导产业 运用行政 手段吸收农民参加 通过扶持龙头企业 运用合 同 契约的方式开展服务 这种模式可以很快 地引进技术 筹集资金 能够真正有效地为农户 服务 比如 邯郸市临漳县兔业专业服务协会 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它是由县委和县政府组 织起来的 于1995年3月成立了兔业专业服务 协会 为养殖户在良种供应 市场信息 饲养管 理 商品兔销售等产前 产中 产后提供系列化 服务 专协由从事獭兔的生产 加工 经营的单 位和农

12、户自愿参加 在全县14个乡镇建立了 专协分会 以村或片为单位成立了265个村级 专协 使全县养殖服务初步形成网络 兔业专 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实行组织会员制 服务合 同制 会员制体现了协会的群众性和民主性原 则 合同制是把协会开展的服务活动纳入法制 化的运作轨道 使专协服务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进一步确保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到位 兔业专协 通过多层次 全方位服务 使全县獭兔产业已经 形成一种由加工 流通企业为龙头 会员与市场 紧密相接的经营体制 截止到1999年底 临漳 县已形成獭兔养殖专业村104个 规模养殖场 82家 饲养量达500万只 年销售额达1 6亿 元 带动3 4万农户从事獭兔养殖 兔业专协

13、 会员不仅分布在邯郸市 而且扩展到邢台及周 边地区以及河南 京 津等省市 专协在发展獭 兔养殖业 完善产业链条 增加农民收入中 发 挥了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贸农联办型 由商业部门利用自己掌 握的信息优势 把从事某一专业生产的农户 在 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 通过技术引进 开 发 试验示范和培训农民 指导农户安排生产 同时 负责供应农用生产资料及销售农产品 如清苑县高优作物繁销专业社 清苑县高优作 16 农业经济问题 月刊 2003年第2期 物繁销专业社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为宗旨 以引 进 试验和推广新品种 新成果 新技术 新化肥 新农药 新植物生长调节激素为主要内容 以种 植粮棉油等大

14、田作物的农户或农场为主要服务 对象 在农业推广过程中 与11所大专院校 科 研单位和信息中心有固定联系 还租用电视节目 进行科技讲座和宣传活动 加大了农业科技的推 广速度和规模 1997年专业社引进推广12项 科技成果 其中引进红薯 868 茎线虫病下降 91个百分点 亩增效益282元 推广面积6800 亩 农户增收190万元 四 工农联办型 属于龙头企业带动农户 推广型 龙头企业为了能够获得稳定的 质量和 规格符合要求的原料 围绕加工原料基地建设 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 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生产 引导农户进入 市场 促进新技术的推广 比如 安徽芜湖金田 集团是一个典型

15、安徽芜湖金田集团是以芜湖县农业经济实 业开发总公司为核心创建的 实行贸工农一体 化 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集团型综合企业 目前 公司下设色拉油厂 免淘米厂 精米厂 特种面粉 厂 颗粒饲料厂等10多家企业 几年来 公司大 搞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不仅壮大了自身 而且有 力地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了农业新 技术 新品种推广 引导千家万户农民顺利地进 入了市场 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1994年 集 团准备推广农业部确定的优质品种 四喜粘 稻 四喜粘 稻品质优良 但种植技术要求较高 农 民不太习惯 为了推广这一新中 公司首先与乡 村及县农业开发部门签订合同 建立生产基地 公司主要负责提供各项投入的资金

16、和收购产品 县农业开发办负责提供良种 开展技术培训和指 导 乡村和农户则负责落实种植面积 搞好田间 生产管理 其次 在生产过程中 公司又聘请了 2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基地进行技术咨询和现场 指导 收获时 公司组织上门收购 价格从优 1999年农民获利185万元 公司获利120余万 元 公司又按合同以8元 百公斤的标准付给所 有参与生产的科技人员报酬40多万元 这样 公司作为一个载体 把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推向了 市场 推到了田间 促进了科技兴农工作的落实 三 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 总体发展不够 对农户带动面小 难以 满足广大农户学习新技术的迫切愿望 以河北 省为例 截至到1999年 全省拥有各类农民技 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14446个 其中专业合作 社5856个 专业协会 研究会8580个 入社农 户177万户 约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0 左右 二 组织规模小 实力弱 松散的多 紧密 的少 河北省8580个农协中 办有经济实体的 只有12 这就容易造成农协的不稳定 加之 数目众多的同类服务组织集中在某一行业及狭 小的空间 与市场农业发展要求大规模社会化 服务不相适应 三 管理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