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求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8297838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求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求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求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求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求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求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求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求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充满了数学实验的过程如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美妙,进而使思维品质得到有效的锻炼、逐步形成“数学的看世界”的思维方式呢?本人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教学实践证明:“经历”是最好的训练手段在数学问题的解答、研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猜想、修正猜想、验证猜想、严格证明、拓展研究”的数学问题解决、发展的全过程,即合情推理、逻辑推理、数学实验的过程,可以强化学生的种种“感受”,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形成数学的看世界的思维方

2、式”好方法之一结合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感知问题背景,为了使猜想更加令人信服,为了更深刻挖掘教学的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只靠粉笔、黑板是绝不可能达到的)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由于“通过几何图形性质的坐标形式,求出某些动点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由于对“椭圆焦点三角形的性质”的有关问题的解决,要用到初中、高中的代数、三角和平面几何的知识,对这类问题的解决能有效的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它在高考试题中也是“上式率”比较高的内容所以,对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轨迹方程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2.学生情况分析这是一节解题方法探索

3、课 知识方面:学生刚刚学完圆锥曲线的知识,对椭圆的基本性质掌握的比较好;初中学的三角形内心的性质已经淡忘,布置学生课下复习或从网上搜集材料;“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学生刚刚学完,中等、中下等学生运用的不太熟练,课前需要简单的复习能力方面:多数同学能够解决一些“求轨迹方程”的简单问题,但是,对利用画图、轨迹经过的特殊点进行合情推理(猜想、验证)的运用意识和能力不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解题方法探索”课,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学生可能的问题:由于受手画椭圆准确程度的限制,学生可能猜不出轨迹,这时需要课件适时的演示,加以确认;认可轨迹是椭圆后,容易把猜想出的轨

4、迹方程当作所求方程;缺乏严格论证的意识,需要教师加以阐明;中等、中下等学生对给出的知识、方法不会合理应用,需要教师的课上单独辅导(只能是少数的学生)教学软件:由于教师经常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课件授课,所有学生对几何画板软件有一定的了解(多数学生已经安装在自己的计算机上)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式的采用: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我采用“启发方法、引导猜想,让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探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实验、合情推理、逻辑推理”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强化学生的 “感受”,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能力(2)教学手段的采用为了更有效地突出本节

5、课“探索”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研究“几何学”的方法,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利用几何画板的强大的绘图功能及其动态演示,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引发学生对问题更深入的思考 用课件演示椭圆动态的形成过程和规范的图形,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图象印象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椭圆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对“运动、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这是粗糙的手绘图形所不能相比的 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只能有一部分同学猜出椭圆焦点三角形内心的轨迹是椭圆,多数同学对需要准确的图形来印证,图形连续变化形成轨迹的过程,更具有可信度,间断、粗糙的手绘图形说服力不够(尤其对数学学习有障碍的学生) 学生画椭圆的时候,

6、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在长轴顶点位置不光滑或太“尖”;焦距、长轴的比例与离心率不符;掌握不好焦点与准线的位置,,这些都应当在准确的图形中加以说明 利用课件中准确的椭圆焦点三角形外心的轨迹,讲解更简单、明了,对学生思路的启发效率更高 课件中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同时运动,可以自然、流畅的把欧拉线问题引入;通过将问题类比到双曲线、抛物线中去,使问题研究的方法、范围自然、流畅的引向它处,4. 信息技术准备运行软件:几何画板,powerpoint,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动态椭圆、动态焦点三角形及其内心轨迹的课件,使图形更直观、形象,猜想更可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更深

7、科的思考;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三 教学目标及内容框架设计1 教学目标 a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的过程,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通过寻求解题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数学科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 c通过严格的论证过程,使学生体验数学理性思维的本质特征;通过对原问题的不断挖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积极探索的精神.2内容框架设计本课是对书本知识的延伸、基本方法的巩固,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课堂内容包括:复习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展示动态的椭圆焦点三角形,给出问题,引发猜想;学生实验、探索过程;展示所求轨迹,确认猜想;严格论证;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过程设计

8、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 能把你复习到了解或从网上找到的“三角形角平分线和内心的性质”告诉我们吗?三角形ABC中,AD平分CAB,则(r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如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既求出动点横、纵坐标的关系式;具体方法有: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利用已知点的轨迹方程;利用所给图形的性质;引进新的参数.可以查笔记,也可以互相交流回忆知识,提高速度。保留板书新课讲解展示动态背景,提出问题展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展示椭圆焦点三角形的运动过程图(1)提出问题:椭圆:焦点三角形内心的轨迹及其方程是什么?启发思考,引导猜想你能猜出它的轨迹吗?通过什么进行猜想? 画图:画出几个不同

9、位置的内心,光滑连接.图(2) 直接从运动的图中观察.你能猜出它的轨迹方程吗?通过什么进行猜想?通过轨迹与x轴、y轴的交点.猜想:方程.观察、思考学生动手画图;或继续观察课件.得出: 仍然是一个椭圆.学生动手画图、验算:由轨迹通过的特殊点.由动态图形,降低形象力要求,直接观察就可以猜想.启发、引导学生画图、演算适时演示课件,确认学生的猜想,时间不能过长新课讲解展示轨迹,验证猜想图(3) 确实象一个椭圆. 通过原椭圆的焦点,与y轴的交点坐标如何求的?图(4)提示:利用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和椭圆的知识理性思考,严格论证 你有充分理由说明这个椭圆焦点三角形的轨迹是椭圆吗? 不能通过椭圆的两个定义说明

10、这个方程可靠吗?在没有说明是椭圆的时候,这个方程也不可靠如何说明它的轨迹是椭圆呢?通过方程如何正确的求出它的轨迹方程?借助点P的轨迹方程.展示学生解答过程翘首以待学生证明并展示交流思考问题,可以交流思考问题,可以交流思考问题,可以交流独立思考,设计方案,稍后交流多方面验证猜想正确后,再考虑证明运用初中知识,并为后面的证明作好准备巩固基础知识,同时感受数学理性思考特征新课讲解解:如图(5),设点P,内心为,焦点,则 图(5)过内心I作垂直于点 点I是的内心,点是切点, 得方程组,结合,解得:而, ,既又 面积,既=将代入,得可知,椭圆焦点三角形内心的轨迹是一个椭圆利用前面所学知识求解.思考问题,

11、可以交流综合运用三角形内心的性质、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性质和基本方法解题. 式得出的难度教大,应及时引导.得出式的方法很多,可以交流.方法小结,巩固练习椭圆:焦点三角形外心的轨迹及其方程是什么?()独立思考,设计方案,稍后交流课堂巩固知识、方法、解题过程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拓展问题本节课你对哪些知识、方法有比较深的体会?再遇到新的“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问题,你知道怎样去思考,怎样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吗?你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吗?回顾反思,提出问题.作业因人而异,自选作业请你自选一道题,作为今天的作业椭圆:焦点三角形重心、垂心的轨迹及其方程是什么?双曲线:焦点三角形内

12、心的轨迹及其方程是什么?因人而异.教学过程流程图 开始 展示问题情景 引出椭圆焦点三角形 引发猜想,引出作图 由特殊点.验证猜想 严格论证巩固练习由画图 课堂小结 拓展问题自选作业四 学习效果评价本节课,在教师引导学生对“椭圆焦点三角形内心的轨迹及其方程”的实验、观察、猜想、验证、论证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椭圆的基础知识、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得到巩固和强化,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合理的教学结构设计,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融洽,学生思维量大,学生智力得到有效开发;特别是,学生在“实验、观察、猜想、验证、论证”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体验到数学学科理性思考的特征,体验到数学家们“一丝不苟,严谨求实,善于探索”的优良品质;课后学生们都说“这样的课有意思”,对数学问题探索的方式、方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本节课是邱老师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过程,经过分析、提炼、删减、组合设计而成的一节课,充分体现了“研究、教学、学习共同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活力,使这节课能力立意突出,充分体现了数学课上培养学生能力的特征和途径word 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