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导学案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8296797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9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2讲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2讲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2讲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2讲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导学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讲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导学案 一 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1 商业发展历程 1 春秋战国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 和大商人 2 秦汉 商业发展艰难 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3 隋唐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 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4 宋元 宋代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出现纸币 交子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代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5 明清 商业繁荣 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货币作用加大 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知识拓展古代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1 自然货币向

2、人工货币的演变 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2 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3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4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 元宝的演变 5 金属货币向纸币 交子 的演变 2 市的变迁 市的位置 时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 宋朝以 前 1 在特定的位置 设市 市四周有围 墙 与民居严格分 开 2 按时开市 闭 市 闭市后不许交 易 官府设市令 或市长 对市 场交易进行 严格管理 西汉都城长安 设东 西 市 九处 唐长安城 设东西二市 宋朝时 期 1 城市中坊市界 限被打破 市分散 在城中 2 经营时间限制 被打破 早市 夜 市昼夜相接 市场交易活 动不再受政 府的直接监 管 全国出现数十 座较大的市镇 其

3、中以汉口镇 佛山镇 景德镇 及朱仙镇最著 名 3 城市的发展 1 原因 丝绸之路的开通 大运河的开凿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 表现 北方 长安 洛阳 开封 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 军事 重镇 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南方 扬州 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 出现 扬一益二 的说法 4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 表现 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唐朝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外 贸 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元朝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 对外贸易逐渐萎缩 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 特点

4、形式 以朝贡贸易为主 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交易 目的 宣扬国威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 特产的需求 趋势 由对外开放 外贸兴盛到明清时期闭关锁国 教材补缺古代丝绸之路 1 陆上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 以长安 今西安 洛阳为起点 经甘肃 新疆 到中亚 西亚 并联结地中 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2 海上丝绸之路 又被称为 海上陶瓷之路 海上香料之路 其 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 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 朝鲜 日本 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 南亚 阿拉伯和 东非沿海诸国 3 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 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对 促成中国古

5、代经济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 至今仍 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4 汉代至宋代 丝路贸易发展的特点 1 覆盖范围广 远及西亚 北非 欧洲 2 汉代以陆路为主 宋代以海路为主 唐代陆上 海上并举 3 陆上丝绸之路渐趋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荣 4 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5 注重平等贸易 和平交往 睦邻友好 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 重农抑商 政策 1 原因 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 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 收 巩固封建统治 根本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 商品经济不发达 不如经营农业有保障 2 表现 战国首倡 商鞅

6、变法时首倡 重农抑商 限制工商业发展 西汉时期 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 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 物价管 理等一系列经济政策 明清时期 明太祖强调 厚本抑末 清雍正帝强调 农为天下之 本务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 3 措施 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 工商业为末 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 取向 在土地问题上 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 防止农民大量破产 稳固农 业生产基础 强化户籍管理 限制人口流动 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通过国家立法 征收重税 国家垄断 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4 松动 中唐以来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如商人参加 科举 宋代的榜下 捉婿 之风等 5 评价 积极影响 经济上 有利于稳定农

7、业人口 推动农业发展 从而巩固专制国家的 经济基础 政治上 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 进而保障国家安全 维护 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 强化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长期的 重农抑商 政策 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 到压抑 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 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造成中国社会 的落后 2 海禁 与 闭关锁国 政策 1 闭关锁国 政策是 海禁 政策的延续 二者都是 重农抑 商 政策在对外关系上的反映 原因表现终结 明朝 海 禁 明太祖担心流 亡海上的敌对 势力勾结倭 人民不得擅自 出海与外国互 市 对外贸易 鸦片战争失败 后 清政府被迫与 西方殖民者

8、签订了 寇 危及统治只能在官方主 持下进行 南京条约 等一 系列不平等条约 开放了一系列通商 口岸 标志着 闭 关锁国 政策开始 走向破产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 清政府又被迫 签订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开放 十一处通商口岸 准许外国人自由进 入内地经商 标志 着 闭关锁国 政 策彻底破产 清朝 闭关 锁国 为对付东南沿 海的抗清斗 争 认为天朝 大国无需与外 国进行贸易 厉行海禁 禁 止官民私自出 海 不许人民 片板下海 2 评价 积极影响 作为一种防御手段有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 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 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消极影响 闭关政策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 不能从根本上抵挡

9、殖民势力的侵 略 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限制了中 外文化的正常交流 妨碍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输入 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中国脱离世界潮流 与西方差距越来越大 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于 西方诸国的重要原因 考点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1 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 是 由官府控制 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 易 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而是要宣扬国威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针对练 1 2018 太原高三模拟 29 解读下图 能够获

10、取的历史信 息是 A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贸易兴盛 B 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 C 工业革命下的世界市场体系 D 新航路开辟之初的世界状态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途经中亚 西亚到达欧洲 与图中大多数地 区无关 故 A项错误 图中中国处在贸易体系的中心 其他地区处于 边缘地位 符合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的特点 故B项正确 工 业革命下的世界市场体系的中心是西欧国家 故 C项错误 新航路开 辟之初的世界处于相对分散隔绝状态 而图中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联 系紧密 故 D项错误 2 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代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又叫 洋行 或 洋货行 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也阻

11、碍了中国与 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 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影响 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 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先主要在城市 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至 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 市镇 先是固定时间 场所 到后来打 破界限 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贩运 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 经营统治者 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 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 手工业产 品为主 交易媒介的变化 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 为媒介 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 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 交子 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

12、系的 组织 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商人地位的变化 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 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 有所提高 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生产关系的变化 明清时期出现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 萌芽 政治环境及政策对商业的影响逐渐加深 2 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 刺激了农业 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 同时也是 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2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 从城市 功能看 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 军事重镇 其后城市 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从商业 活动看 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

13、制逐步放宽 如宋代打破坊 市界限 且出现晓市 夜市 从数量 和 规模看 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 而且还兴起 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 这些市镇商业繁荣 人口 密集 从地区 分布看 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 明清 时期 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 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 1 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不 同 时 间 封建社会初期出现 并贯穿 封建社会始终 明代中期出现 到清朝进一 步加强 点目 的 促进农业发展 稳固封建统 治基础 抑制中外交往 维护封建专 制统治 作 用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 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

14、发展 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 发展起阻碍作用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 略 维护了国家主权 但限 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导 致中国的落后 相 同 点 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 都重视农业 抑制商品经 济的发展 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 位的逐步下降 2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针对练 2 2018 山东临沂高三模拟 9 明清时期的富商巨贾大多 通过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 来获得社会声望 并 保护其利益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 观念的淡化B 商人重利轻义的品行 C 八股取士制度的实行 D 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 重农抑商 政

15、策强化 故A项错误 商人重利轻 义的品行与材料不符 故B项错误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但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故C项错误 由于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 使商人 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 来获得社会声望 故 D项正确 唯物史观 辩证看待重农抑商政策 唯物史观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也就是从历史上的社会存在解释历 史上的人物 事件 制度和社会意识 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 具体的分析 如对 重农抑商 政策可作如下分析 1 重农是目的 抑商是手段 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 退私商而进官商 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手段使小农经济不致全面崩 溃 保持自然经济结构 维护封建生产关系 2 对 抑商 的

16、辨别与分析 首先 抑商 主要是 抑制私营工 商业 而非不加区别的绝对抑制 汉唐时期官营工商业的发展就是 这一政策的典型体现 其次 抑商 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取 比如西汉初年的 抑商 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 但是明清时期 的 抑商 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取的 对内以重税 关卡 官营 矿 禁等手段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规模 对外以 海禁 等政策阻断了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机会 材料明清时 唐宋以来被称作 草市 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 据统计 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 出现了71 个市镇 明代达 316个 清代增至 479 个 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 一些市 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 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 布行与 手工作坊 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 进行深加工 吸引外地客商 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要求 根据材料 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信息 答案特点 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 经济功能加强 辐射范围广 分布密集 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材料明清时期 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 淮扬盐 商 康乾年间 奢靡风习创于盐商 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 扬州地区物质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