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辨读写”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8295960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思辨读写”中培养批判性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思辨读写”中培养批判性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思辨读写”中培养批判性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思辨读写”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思辨读写”中培养批判性思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思辨读写”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浅阅读”泛滥成灾,是当下语文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浅阅读,意味着阅读中的思维活动处在游离、浮表和芜杂状态。更为严峻的问题是,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我们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推波助澜。 高中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理性精神与思辨能力的培养,一旦错过,便成终身难以治愈的“童子伤”。但是,当下教材选文有些不妥之处:其一,无论是长度、容量和内容,还是难度、高度与宽度,都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不太匹配,有的甚至落后于学生发展水平;其二,选文多是两三千字的短文,低水平重复的多,老生常谈的多,课文多是些一眼即可洞穿的文章;其三,从阅读层级看,高中越来越显现出与初中

2、“同质化”的倾向。比如,杨绛的老王、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初中选,高中也选,且文后的练习设计也大同小异。总之,理性不足,学术欠缺,文化视野不够宽广,思想认知失之于浅,妨害了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养成。 我也曾鼓吹过多读多写,组织过散漫无边的课外阅读,终因缺乏明确的宗旨和清晰的内涵,最终效果欠佳,难以维系。经过长期摸索,在内容的选择与组合上渗透“思辨”理念。近10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几个阅读系列,包括广受关注的“万字时文阅读”“经典的思辨性阅读”“杂文的主题性阅读”等,都偏向于读长文,读理性文本,读经典名著,致力于培养高中生的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 “万字时文阅读”,“万字”只是个

3、标志性的说法,实则多在五千到万字之间。“万字”主要强调阅读长度、容量和难度上的挑战性,同时也暗示了其内容建构上的理性化与思辨性。一般说来,长文的展开,依凭的是知识与视野,依靠的是逻辑与思辨,总体上倾向于理性化和思辨性。读这样的文章需要精神集中,摒除杂念,思维清晰,思路明晰,前后关联,排除干扰,且需要有相应的人生体验、背景知识和逻辑素养。这一点恰恰是“浅阅读”所稀缺的。除了长度,在选文上还应坚守3个标准:思想认知上高于学生,文化视野上宽于学生,写作表达上优于学生。这样,才能保持阅读的挑战性与激励性,保持阅读教学的尊严,让学生保持“跳一跳,摘桃子”的欲望与意志。 在阅读教学中,可汲取国外流行的“批

4、判性阅读”理念与方法,进行大量细致的微观文本分析,并注重文本之间的对比、拓展、互文、解释等各种关联性与整合性的思辨。例如,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周国平)与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话题(骆玉明)的对比阅读。苏格拉底可以苟活,但他却选择了死;司马迁按世俗的观点应该死,但却选择了苟活。两个人的人生形态迥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生命态度,那就是把生命价值看得比生死重。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和沉淀出“时文综述”撰写这个项目。要求对若干篇“万字时文”进行分类与分析、抽象与综合、整合与表达,必然引导学生走向逻辑与思辨。 古人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敬畏这个说法,将自己的探索称之为“思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强调独立的阅读姿态与批判眼光,强调思辨的过程,既质疑又求证,既批判又融合。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建构自我的论断仅质疑或求证,而忽略结论的推导,思维的培养往往流于形式。只有尝试自己做结论,才能在事实、文献、逻辑和情理的整合中锻炼思辨力和表达力。 总之,“思辨性阅读”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兴趣,又能改善学生的阅读素养与思维品质,其现实效益在表达与写作中也得以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