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青山湖西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90273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市青山湖西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南昌市青山湖西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南昌市青山湖西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南昌市青山湖西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南昌市青山湖西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市青山湖西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市青山湖西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市青山湖西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 一、规划目的为有效指导南昌市青山湖西岸片区开发建设,促进区域内各项用地和设施的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其城市职能,协调其与周边地区交通及土地利用的关系,特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二、规划范围北至赣江、塘山街,东至青山湖西岸,南至青山湖隧道,西至洪都大道大道,总用地面积约3.19平方公里。三、规划定位青山湖西岸地区是集商业商务、文化创意、休闲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区。四、规划结构总体上形成“两带两轴、一心四区”的基本格局。两带:以滨江、滨湖两条景观带奠定规划区生态基础。两轴:以青山北路为都市主轴和连江通湖廊道“城市阳台”奠定规划区发展框架。一心:以轨道交通四号

2、线站点为中心构建集商业商务、文化创意、餐饮娱乐、文化酒店、滨湖休闲、体育运动于一体的核心节点形塑规划区成为南昌独特的文化休闲目的地。四区:由青山北路、中大路将规划区界定为四个功能各异的特色主题分区。各分区主要功能如下:文化休闲核心区位于青山北路以北,中大路以东,沿江北大道以南区域。是连江通湖的关键性区域,依托良好的景观资源、区位条件、轨道交通站点及工业文化历史痕迹,融合购物餐饮、商务办公、文化创意、休闲娱乐、高端居住等复合功能,创造以连江通湖无障碍通廊“城市阳台”为主导空间的城市特色景观环境。滨江景观居住区位于青山北路以北,中大路以西,沿江北大道以南,洪都大道以东区域。充分利用滨江景观,强调景

3、观渗透与共享,打造滨江景观特色的主题生活区。运动休闲居住区位于青山北路以南,中大路以西,洪都大道以东区域。凭借片区优越的滨湖环境以及较为成熟生活氛围,推动城市更新升级,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重点建设滨湖体育休闲中心,打造以运动休闲为特色的主题生活区。滨湖娱乐休闲区位于青山北路以南,中大路以东,青山湖西岸地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以及长约4.1公顷的青山西岸优质滨湖岸线资源, 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餐饮、五星级酒店、商业商务、体育运动、水上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滨湖娱乐休闲区,以高品质的景观环境融合多元化的活动场所,使之成为未来青山湖西岸地区最具魅力的场所。五、用地规模本规划总用地面积318.97公

4、顷,其中居住用地116.68公顷, 占总用地36.6%;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3.79公顷, 占总用地7.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41.48公顷,占总用地13.0%;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65.51公顷, 占总用地20.5%;公用设施用地2.94公顷, 占总用地0.9%;绿地与广场用地68.66公顷, 占总用地21.5%;水域1.75公顷,占总用地的0.5%;具体详见下表:规划用地汇总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人均用地(/人)比例大类中类小类(公顷)R居住用地116.6816.39 36.6%其中R1一类居住用地2.09 其中R11住宅用地2.09 R2二类居住用地112.62 其中R21住宅用

5、地94.53 RB商住混合用地15.59 R22服务设施用地2.50 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3.793.40 7.5%其中A1行政办公用地4.82 A3教育科研用地15.43 A33中小学用地15.43 A4体育用地3.37 A9宗教用地0.17 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41.485.93 13.0%其中B1商业用地14.01RB商住混合用地6.68 B13餐饮用地4.40 B14旅馆用地2.93 B2商务用地20.68 B3娱乐康体用地5.91 B4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0.88 其中B41加油加气站用地0.88 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65.519.36 20.5%其中S1城市道路用地63.

6、34 S4交通场站用地2.17 其中S41公共交通场站用地1.33 S42社会停车场用地0.84 U公用设施用地2.940.42 0.9%其中U1供应设施用地1.12U12供电用地1.12U2环境设施用地0.61 其中U22环卫用地0.61 U3安全设施用地1.21其中U31消防用地0.31U32防洪用地0.9G绿地与广场用地68.669.81 21.5%其中G1公园绿地49.45G2防护绿地9.55 G3广场用地9.66 E非建设用地1.750.25 0.5%其中E1水域1.75总用地面积318.9745.57 100.0%注:规划预测未来规划区人口约为7.0万人。六、道路交通规划区内道路根

7、据使用需要,分成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由于规划区用地以居住用地和商业设施用地为主,道路规划布局以主次干道为区域交通骨架,以支路为内部连接网络,合理的道路布局以满足规划区道路交通需求。其中支路长度占道路总长度的46.8%,满足了居民工作、购物、休闲等进出集散交通需求,同时主干道路为商业区物质快速流通提供了方便。规划区内路网以城市主干路网为基础构架,形成“三纵四横”的干路网格局,以快速疏导交通流。由南北向道路洪都大道、中大路和丹霞路连接线组成“三纵”;由东西向沿江北大道、青山北路、七里路和阳明路组成“四横”。快速路:丹霞路(昌航大道)、沿江北大道主干路:洪都大道、青山北路、阳明

8、路(青山湖隧道)。次干路:中大路、七里路、天骥路和斗门路,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3036米、24米、24米和20米。支 路:支路布置上主要结合居住生活区和配套功能区等进行安排。规划区内支路红线宽度1020米,均采用一块板形式。七、土地开发强度控制1. 规划范围内地块开发建设应严格按照分图图则控制指标执行,并符合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2. 容积率、建筑密度为上限控制指标、绿地率为下限控制指标,原则上任何建设应满足开发强度指标控制表和分图图则的规定。3. 规划区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根据地区发展建设的需要进行再细分或合并出让时,地块开发控制应满足:建设开发总量不应大于原各地块开发量之和。4. 对

9、轨道交通4号线站点(青山北路与中大路交叉口东侧)周边用地形成城市综合体,采用集约开发模式,地块规划容积率、建筑密度略高于其他地区而绿地率适度缩减。个别地块开发强度、建筑密度根据空间特定意图,控制指标在上表规定范围略有突破,按照分图图则具体要求控制。5. 当实际开发建设的总量超过分图图则的规划总量时,会对本地区的交通、配套设施等带来影响,这时应对本规划进行动态调适。地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用地类型单位类别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居住用地住宅1.630302.228302.525353.022353.52040商住混合用地1.83.53030居住区服务中心0.81.53525幼儿园0

10、.82535公共管理与公共设施用地机关团体、办公2.03.53030小学、初中、高中0.81.02535体育场馆0.40.83030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综合体2.05.04520餐饮1.21.54520旅馆2.04.03030金融贸易咨询、商务办公2.04.03030娱乐康体设施1.21.54520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0.81.23030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41.03030八、配套设施控制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类别项目数量用地面积(/处)建筑面积(/处)是否独立占地备注公共服务设施高中148170独立占地南昌第三十中学九年制学校146856独立占地中大学校初中125002独立占地天骥初中小学134

11、315独立占地光明小学体育场馆133749独立占地东湖区综合体育馆街道社区级街道办事处13600综合设置建筑面积60/千人街道综合服务中心1派出所11000综合设置街道医疗服务中心13000综合设置建筑面积50/千人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6000综合设置建筑面积100/千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45003500综合设置,有独立院落及出入口用地面积75/千人,建筑面积50/千人肉菜市场13000综合设置建筑面积50/千人基层社区级居委会/社区综合服务站11600960可附设,有独立出入口建筑面积60/千人社区文体活动站11建筑面积60/千人社区警务室1120可附设社区医疗服务站11120192可

12、附设建筑面积24/千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11400640可附设建筑面积80/千人幼儿园托幼106班2700,9班3780,12班4320可附设千人指标35生/千人交通设施公交首末站3独立占地根据南昌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设置公共停车场8独立占地或结合绿地等附设地面停车4处,绿地等半地下停车场4处加油站、加气站3独立占地市政设施电力110kv以上变电站2独立占地室外站220kv 0.8公顷,110kv0.4公顷通信邮电所3300可附设宜与商业服务中心结合或邻近设置环卫垃圾转运站2独立占地根据南昌市环卫设施专业规划设置公厕12601003060可附设人流集中处300500米设一处燃气燃气调压站5300120可附设服务半径500700米消防水上消防站13070独立占地根据南昌市中心城区消防规划设置南昌市青山湖西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规划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