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9155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宁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济宁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济宁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济宁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济宁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宁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宁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 宁 市 人 民 政 府济政字201771号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 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管委会(推进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济宁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济宁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23日 济宁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基本情况济宁地处鲁西南腹地,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东邻临沂,西与菏泽接壤,南临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交泰安市,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最北端北纬3557,最南端北纬3426,最东端东经11736

2、,最西端东经11552;南北长约167千米,东西宽约158千米。全市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中部洼,地貌较为复杂。我市水系发达,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库塘坝星罗棋布。黄河、大汶河穿境而过,泗河贯穿7个县(市、区),南水北调东线重要输水干线京杭运河贯穿南北,南四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承接苏鲁豫皖8市34县3.17万平方公里的客水,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17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中型骨干河道12条。2015年底,水库达314座(其中大中型6座),总库容61507.65万立方米,塘坝1622座,泵站1850座,机电井332750眼,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762处

3、,各类水利设施较为齐全。 我市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3.314.1,平均无霜期为199天,年日照时数历年平均2500小时左右,日照率为55%60%,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在59782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58立方米,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67倍,在全省属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但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可利用量仍不能满足全市工农业生产需要。“十二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有了很大提高。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13.12亿元,人均GDP4.8

4、5万元(约合7792美元),财政收入368.62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9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87元。“十二五”水利建设主要任务目标基本完成,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49.89亿元,是“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的2.58倍。济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已达29亿立方米,南四湖整体防洪标准基本达50年一遇,骨干河道重要河段防洪标准大部分不低于20年一遇,大中型水库防洪标准最高达到1000年一遇,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06万亩,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个、省级17个。水利设施为我市实现粮食连年增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二)“十

5、二五”期间水利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水利部门紧紧围绕“保障防洪、供水、生态安全,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水总目标,加快实施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城市水利、生态水利建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水利保障。1抵御水旱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完成了我市境内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梁济运河输水与航道结合工程、柳长河输水及交叉建筑物工程、南四湖湖内疏浚工程及抬高蓄水位影响等工程,2013年11月工程正式通水,济宁首次实现大规模长时间的当地水、黄河水、长江水“三水”联合调度局面。完成了南水北调一期续建配套、金乡

6、县高河水库和梁山县蓼儿洼水库建设、河道拦蓄等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增加供水量9293.61万立方米,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逐步提升。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东堤工程、湖内工程、湖西大堤加固工程顺利通过水利部淮委和省水利厅组织的竣工验收,全面完成了境内洙赵新河治理工程、泗河中游治理等大中型河道治理,泗水县济河、嘉祥县赵王河、曲阜市及邹城市小沂河、嘉祥县红旗河、济宁市洸府河、汶上县小汶河、嘉祥县蔡河等9项列入国家20092012年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河流,济宁市洸府河城区段、小汶河和梁山县郓城新河治理工程3条列入山东省重点河道治理规划重点河段治理任务;加快实施了东沟河、老万福河、南跃

7、进沟、石莱河、北沙河、白马河、老运河、十字河、险河等13项列入国家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规划项目;实施了凤仙山、尧乔沟、苗马等10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大汶河琵琶山引水闸改建、泗河大闸除险加固等,启动了红旗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水闸防洪蓄水能力得到增强。完成了曲阜市、邹城市、泗水县山洪灾害防治项目,落实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初步建立起山洪灾害综合预警管理体系。完成了世行贷款淮河流域涝洼地治理任务,累计治理了老赵王河、龙拱河、老万福河、微山老运河及老泗河等5条河道,新、重建和加固了43座排灌站,治理面积648.7平方公里。以上工程的实施,使水利工程防洪能力得到提高,重点河

8、段防洪能力普遍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南四湖堤防防洪标准50年一遇,涝洼地治理项目区达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针对20102011年及20142015年严重的气象干旱,济宁积极采取措施,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特别是为应对南四湖生态危机,累计调引黄河水2.8亿立方米、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向南四湖补水1.68亿立方米,有效维护了河湖生态健康,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统筹兼顾,全面做好防汛工作,确保了度汛安全。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自2011年起,全面实施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市政府出台了济宁市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济政发201122号)、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9、的实施意见(济政发201224号)、济宁市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济政发201315号)、济宁市计划节约用水办法(济政发201316号),编制了济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济政字2010168号)、济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济政字201247号)、济宁市水功能区划(济政字2012103号)、济宁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济政字2016103号)等,促进了水资源规范有序管理。严把论证许可关、计划用水关、计量收费关,全面构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实行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强化水资源管理营造了良好氛围。2015年底,全市新鲜水取

10、水总量控制在26亿立方米以内,全市用水总量(不含非常规水)约21.98亿立方米,比2010年减少3.87亿立方米,减幅14.9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控制在61.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至13.58立方米,比2010年17.68立方米,下降23.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3.51%,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59,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6%,调水干线水质达标率100%。“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征收水资源费7.2亿元,其中征收超计划水资源费1.1亿元,均位居全省前列。我市“十二五”规划期及各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均为优秀,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市”,

11、6个县(市、区)成为省级水资源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市、区)。3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5平方公里,按照“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思路,把治山、治水、治污、致富有机结合,涌现出了一大批水土保持精品工程,其中泗水县万紫千红生态园2013年获得全国第五批“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称号。曲阜市、泗水县、金乡县和嘉祥县积极申报全省水生态文明县(市)。我市以水域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2015年底累计打造了微山湖、蓼河、南池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处,西侯幽谷、狼舞山、羊山湖、麒麟湖等省级水利风景区17处,建设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进一步推进

12、美丽济宁建设,持续抓好“三河六岸”洸府河、梁济运河、老运河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建成了7处大型中水截蓄导用工程。2015年实施了全市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河塘综合整治工程,综合整治了2171个农村坑塘。湖库风景区、滨河大道、生态湿地、美丽坑塘等优美景观逐步形成,重点城市、镇域水系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4民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我市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了单村、联村、管网延伸供水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69亿元,全面解决了规划内142.56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及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任务;投资4436.36万元升级改造了29.65万人

13、的农村自来水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兖州区率先实现了农村供水“同网、同质、同价”,获“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示范县(区)”荣誉称号。市财政每年安排投资500万元实施入户入室防冻工程。坚持“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大力推进梁山县陈垓灌区、国那里灌区、贺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田间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全市11个县(市、区)先后分六批全部成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三次实现小农水重点县全市覆盖,总投资19.08亿元,其中省以上投资13.12亿元,截至2015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8.56亿元,治理农田面积215.66万亩,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392.91万亩,占有效灌溉面

14、积的55.7%,其中低压管灌面积285.12万亩,渠道防渗面积103.28万亩,喷灌和微灌面积4.52万亩,水利建设项目为保障粮食12连增发挥了有力支撑作用。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得到实惠,全市累计发放移民后扶资金3.46亿元,累计使用结余资金2.9亿元,实施项目750个。争取了邹城、泗水、梁山三个县(市)两批次17163人的避险解困建设项目,争取省以上资金4.3亿元。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改善了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与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5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出台了济宁市水利局深化水利改革实施方案(济水办字201515号),启动实施事权划分、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

15、等深化水利改革工作。全市试点工作开展顺利,其中全市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3处,兖州区为国家级试点县、邹城市及鱼台县为省级试点县;邹城市、鱼台县等6个县(市、区)开展了小农水管护管理试点工作;泗水县开展了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我市被推选为全省水权交易平台和水市场制度建设试点,启动了兖州区、曲阜市作为水权交易平台和水市场制度建设试点。完成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了人员基本支出;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适度分离,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并重”的原则,制定出台了指导意见。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济宁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办法(济政办发201242号),对

16、国家和省投资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产权登记造册和产权移交,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大力推进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梁济运河管理处及贺庄、华村、龙湾套水库管理处4个水管单位达到省级管理单位标准,管理水平和工程面貌较以往大幅提升。推行申报信息网上公开,对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实行公开透明管理,评标专家异地抽取系统实现了与省级平台的联网。大力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通过BT、BOT、PPP等新型水利融资模式,在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平原水库建设、河湖整治等方面积极进行融资。新建、恢复乡镇水利站143个,组建农村用水合作组织190个、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队143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6依法治水管水取得新成效。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四制”管理,水利工程质量合格率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