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8405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7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昆明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昆明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昆明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昆明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目 录一、“十二五”科技创新发展成效1(一)科技创新整体实力显著提升1(二)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日趋完善2(三)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四)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夯实3(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快速发展4(六)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逐渐壮大4(七)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能力稳步提升5(八)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5(九)科学技术惠民利民进一步深化6二、“十三五”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需求6(一)新形势6(二)新机遇8(三)新需求9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2四、“十三五”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任务13(一)区域创新体系建

2、设13(二)产业技术创新工程15(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7(四)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29(五)科技合作与交流31(六)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32(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5(八)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36五、保障措施39(一)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39(二)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保障机制40(三)落实与完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41(四)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42(五)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432前 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云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3、2006-2020年)等科技创新重大部署,结合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时限为20162020年。一、“十二五”科技创新发展成效“十二五”以来,全市科技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科技事业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一)科技创新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提升了昆明市整体综合竞争力,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及“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等多项殊荣

4、。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现代服务业)基地及集群达到10个,数量名列西部地区第一位、位居全国第十位;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六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九位。(二)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日趋完善“十二五”以来,紧扣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重大机遇,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法规政策,先后出台了昆明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条例、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昆明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昆明市贯彻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2013-2017年)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昆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快

5、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促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昆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若干政策等创新政策,科技创新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热情,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三)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十二五”期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年均增长率为15.85%;市级财政拨款年均增长率为25.2%;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率为26.29%。同时,有效利用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到“十二五”末,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按国家统计口径)达到1.86%,比“十一五”末增长0.45个百分点。昆明市R

6、&D投入情况表年度R&D投入经费(亿元)R&D投入强度(%)国家统计口径全口径统计国家统计口径全口径统计201029.9831.041.411.46201137.5940.961.51.63201246.0951.791.531.72201351.7459.011.511.73201457.3264.591.541.74201573.7380.73(预测)1.862.04(预测)(四)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平台因其具有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服务能力等功能,越来越成为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核心抓手。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既是实现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

7、集聚发展的时代要求。“十二五”期间,围绕昆明市重点发展领域、产业,各类创新载体建设持续加强,创新条件基础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截至2015年,各级重点实验室达到48个,其中国家级6个;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17个,其中国家级4个;各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34个,其中国家级14个;各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36个,其中国家级2个;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9家,其中国家级10家。(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及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科技计划,积极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

8、化(现代服务业)基地及集群达到10个,建设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个;拥有578家高新技术企业、124家省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59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8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03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了昆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增强了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六)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逐渐壮大研发队伍不断壮大,每万人口中R&D人员数达到60人,较“十一五”末期增加27人。高层次创新人才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全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达到686名,其中,带头人246名,后备人选440名,分布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环保、生物医药和城建社科等

9、八大领域170多个专业。“十二五”期间,认定市级院士工作站25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15个;昆明市科技创新团队达到77个,全市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316名。昆明地区共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才809人,占全省的93.63%;入选云南省创新团队116个,占全省的99.15%;入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498人,占全省的80.58%;入选云南省科技特派员177名,占全省的7%。(七)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能力稳步提升专利申请授权量稳步增长。“十二五”时期,昆明市新增专利申请37259件,年均增长25.86%,是“十一五”时期的2.82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094件,年均增长23.09%

10、,占申请总量的41%;昆明市新增专利授权22454件,年均增长22.88%,是“十一五”期间的2.69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034件,年均增长24.11%,占授权总量的22%。已拥有172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事业单位,基本形成了昆明市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新格局和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八)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充分利用昆明市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有计划地推进产学研合作,截止“十二五”末,与我市有科技合作关系的省内外高校已发展到10所、科研院所10个;省外城市合作扩展到长沙、成都、南宁。与国外的合作机构已涉及美国阿拉巴马州大学、法国高等教育署、德国LAVARIS公司、新西兰皇家植

11、物和食品研究所、印度工商联合会等。建立促进和深化中国与东盟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创新中心,同泰国、老挝、斯里兰卡、越南、缅甸、东盟秘书处等有关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交流合作。(九)科学技术惠民利民进一步深化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以实施“科技惠民工程”为抓手,重点围绕医疗卫生、人口与健康、环境治理、资源保护、公共安全和科技强警等领域,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先进技术研发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在高原湖泊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太阳能光伏照明、城市污水资源化综合利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市认定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48家、科普精品基地23家。科学普及取得显著成效,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12、比例达到3.3%(2011年普查数据)。二、“十三五”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需求(一)新形势国际经济发展形式十分严峻,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出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产业革命也已初现端倪,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高技术不断涌现,将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将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全球创新创业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全球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全球创新版图的重构,为昆明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

13、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云计算等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创时代”,不断催生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释放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动能,使其成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重要突破口。“十三五”时期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关键时期,为昆明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未来的方向。滇中城市经济圈与滇中产业新区的快速发展,习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发展提出的新定位,使得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门户的优势更加凸显,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对

14、昆明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新机遇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面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深水攻坚期以及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国家顶层设计不断加强,以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科学、公平、高效的科技管理体系,改变现有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决定作用,使科技创新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为昆明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投资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以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微刺激”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这些政策的效应将在“

15、十三五”期间逐步显现,将为我市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外部动力,政策红利释放将迎来新突破。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更加需要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转型、城乡协调发展、扩展经济发展空间,科技创新将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的强大引擎。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服务业产业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三)新需求面对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昆明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度还相差甚远。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支撑开展研发活动的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86%(按国家统计口径)与国家平均水平的2.05%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方面,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还尚未真正确立,一方面是企业还远没有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67%(2014年),低于国家平均水平的0.84%,另一方面是企业也远没有成为创新产出的主体,企业专利申请仅占全部申请总量的49%,授权量只占授权总量的5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39.46%,发明专利授权占41.29%,低于国家60.2%与60.5%的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