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二次学段考试理.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288258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二次学段考试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二次学段考试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二次学段考试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二次学段考试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二次学段考试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试题 理(本试卷共4页,大题二个,小题29个。共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既不同于“人类文明”意义上的广义文化,也不同于“文化知识”意义上的狭义文化,而是指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下面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才能逐步培养出来 文化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等都属于文化

2、A B C D2.歌曲中国话中唱道:“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中国人的话让全世界都认真听话。”这种“汉语热”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体现了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3.在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仍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这说明文化 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反作用A C D4.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周”曾在香港特

3、区举行。文化周通过100块展板、500幅西藏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和60件文物,全方位介绍了西藏自治区的文化与风貌。这说明A.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 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5.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科学文化知识 B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政治、法律、道德观念6.中国人尊师敬长,对于长辈要用尊称,常常觉得西方人对父母直呼其名是不讲礼貌的表现;西方人注重平等,常常觉得中国人以职务称呼对方过于繁琐虚伪。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这主要说明文化的差异 A体现出民族文化

4、的优劣 B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C是中西价值观差异的反映 D体现着中西文化的不同7.第十六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11月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人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会不由自主地被运动员那种“拼搏、进取,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所感染。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特点。A.博大精深 B.深远持久 C.潜移默化 D.源远流长8.2017年8月27日至9月8日在天津的成功举办使全国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天津文化。在此期间我们举行了大量的文化交流活动,带有各地民族文化韵味的商品广为畅销,前来旅游的各地游客也对天津文化称羡不已。上述材料中所体现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商业活动 人口迁徙 文化交流

5、活动 旅游A B C D9.随着中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文化也日益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说明我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 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经济发展必然推进文化进步 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A B C D10.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是西方人的重要节日。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这是因为民族节日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蕴含着一个民族全部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包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A B C D11.“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

6、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的这段演讲,从文化角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C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D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的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但近些年来在清明期间因焚烧纸钱而引发山林火灾事件频频发生。于是植树纪念、网上献花等新的祭奠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这一事例主要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能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7、13.不会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文,一度被称之为“现代文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年轻人大都会上网冲浪,并创造了许多富有新意的网络语言。然而在现代青年人中,缺乏人文素质、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 我们应固守传统文化,保卫我们的精神家园 离开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民族文化会失去根基 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 B C D14.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8、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A B C D15.澳门是一个国际性城市,其主要特点在于它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教堂与牌坊、基督与天地(神),使澳门呈现出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象。澳门文化独具特色说明A.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B.只有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保存本民族文化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D.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果16.自古至今,人类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人类创造的文明越来越灿烂,人类的文化也不断地丰富、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是A文化传播 B文化继承 C文化交流 D文化创新17.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

9、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竞争力 D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8.我国疆域辽阔,既具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文化,又拥有粗犷豪放的北方草原文化;既有质朴淳厚的中原文化,又有浪漫神奇的西南文化。这说明: 我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明显 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文化差异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 我国各地自然与社会情况千差万别,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A B C D19.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文化的交流、传播、继承、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的基本载体是A民族节日 B文化遗

10、产 C、史书典籍 D文字20.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关于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 中华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 B C D21.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字,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兼收并蓄 D底蕴深厚22.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

11、,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精彩的大型文艺表演。开幕式表演中西交融,世界各地文化异彩纷呈、交相辉映,展示了各自独特的魅力。这说明: 尊重文化的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各国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国都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交流有利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B C D23.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国的壮举展现了A蒙古民族的凝聚力 B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C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 D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

12、重要特征24.在我国,以下的典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广为传颂。其中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A刻舟求剑 B屈原投江 C苏武牧羊 D岳母刺字25.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爱国主义 B经济建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改革创新二、简答题(共4小题,共50分)26.上海世博会从2010年5月1日开幕到10月31日结束,历时184天,吸引了世界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观人数达到7308万人次,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新纪录。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对于繁荣世界文化的重大意义,也再次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7分) 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了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上海世博会是世界文化的博览盛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及科技成果在这里展示、交流,给人以极大的启迪。许多中国专家、观众参观世博会后一致认为,今后我国城市的发展,应吸收和借鉴世博会上其他国家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切实搞好城市规划,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阅读上述材料,说明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