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区游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8011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仙区游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游仙区游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游仙区游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游仙区游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游仙区游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仙区游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仙区游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游仙区 游仙镇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绵绵阳阳市市游游仙仙区区游游仙仙镇镇人人民民政政府府 二二 一一年五月一一年五月 目目 录录 前 言 1 第一章 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一节 游仙镇概况 4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5 第三节 土地利用特点 8 第四节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0 第二章 规划目标 10 第一节 规划目标 10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2 第三章 规划用地安排 13 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13 第二节 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 14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 15 第四章 土地综合整治 16 第一节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资源状况 16 第二节

2、土地综合整治安排 16 第五章 土地用途分区 17 第六章 村土地利用控制 19 第七章 土地规划管制区域 20 第八章 近期用地安排 21 第一节 近期用地安排原则及规模 21 第二节 近期主要建设项目 22 第三节 实施规划的措施 23 附表 25 1 前 言 为了贯彻党的 十七大 精神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严 格保护耕地 节约集约利用每一寸土地 统筹安排各产业用地 强化 土地生态建设 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能力 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将游仙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 环境优美 社会和谐 文化繁荣

3、人民富裕 宜居宜业的示范乡 本 着充分地利用游仙镇区域内的各类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率 明确 每块土地用途 切实保护耕地的思想 编制游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目的 为了有效而具体地贯彻落实 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 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 科学 合理地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加强 对全镇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 优化配置乡域土地资源 协 调好乡域各类 各业用地的矛盾 努力推进土地利用的根本转变 促 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节约利用 实施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 社会发展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 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 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土地利用率 以及土

4、地生产力 为乡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土地保障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环境 2 保护法 等相关的法律 法规 2 国土资源部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乡镇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3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GB18055 2000 4 关于贯彻的意见 川委发 2000 42 号文 5 国务院办厅转发国土资源部 国办发 2005 32 号 6 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年 7 游仙镇经济发展现状及近期发展规划 规划任务 根据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游仙镇的自然与社会经 济条件 在综合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 发展方向 以部门需求

5、 和现状分析为基础 社会 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为目标 通过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统筹安排各类用地 协调各业用地的 矛盾 确定各业 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 划定用途分区 重点安排好 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 基 础设施用地 确定村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 以控制和引导土地 利用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 2010年为近期规划年 2020 年为规划目标年 规划时段分2006 2010年和2011 2020年两个时 3 段 规划原则 1 恢复重建与发展提高相结合原则 2009 2011年为恢复重建 期 2012 2016年为发展提高期 远期指

6、2020年 重建期以重建生 活设施 恢复生产建设 发展公用事业 保持社会稳定为主 发展期 以优化城乡空间 完善旅游设施 推动产业发展 提升社会和谐为主 2 以人为本原则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 完善 城镇功能 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促进城镇良性发展 要进一步明确政 府的职责和权利 赋予城镇更大的管理自主权 完善城镇管理法规 突出城镇文化特色 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 3 传承地方人文特征 彰显地方环境特色与经济适用原则相结 合创造特色城市风貌 充分考虑民族与地方特色 继承和发扬优秀文 化 空间布局和建筑形式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体现本地特色 4 尊重农民意愿 因地制宜 完善乡域的村镇体系布局 促

7、进 城乡协调发展 扎实稳步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 强化全镇域空间管制 合理引导城乡发展空间 优化产业和 人口的分布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优化生态环境承载力 提高用地集 约性与生态可持续性规划原则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游仙镇行政区划内全部土地 全镇总面积4821 94公 顷 4 第一章 土地利用现状 第一节 游仙镇概况 1 自然状况 位于区境西部 距市区5 2公里 面积47 8平方公里 人口1 7万 108国道过境 全镇幅员面积6351 48公顷 下辖3个社区 8个行政 村 51个村民小组 游仙镇属中浅 丘地形 海拔最高 728米 最低429米 森林覆盖率 34 6 气候属亚 热带湿润型

8、季风气 候 四季分明 年 平均气温16 4 C 每年一月最冷 平 均气温5 2 C 八月 最高 平均气温为26 2 C 无霜期为275天 全年大于10 C的有 效积温5212 C 降水游仙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969 6毫米 降水 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历年平均降水量中 春季 3 5月有 为 163 2毫米 占全年的16 夏季 6 8 降水量为622 7毫米 占全年的61 秋季为211 9毫米 占全年的 20 8 冬季为22 2 毫米 占全年的2 2 5 2 社会经济状况 总户数145270户 总人口46 4万人 其中农业户107066户 农 业人口32 9万人 农业劳动力18 7万人 游仙区实现

9、国民生产总值13 亿元 其中农业总产值7亿元 财政收入1亿元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 2400元以上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游仙镇土地总面积4821 94公顷 以农用地为主 农用地 3749 44公顷 占全镇总面积的77 76 其中耕地1251 1公顷 占总 面积的25 95 建设用地715公顷 占总面积的14 83 其中城镇 建设用地257 4公顷 农村居民点265 5公顷 未利用地357 5公顷 占总面积的5 63 2005年游仙镇三大类用地结构 14 83 7 41 77 76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6 游仙镇土地利用现状三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 公顷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 名称面积名称

10、面积名称面积 水田 603 2 水浇地 7 3 耕地 1251 1 旱地 640 6 园地 696 64 园地 696 64 有林地 1281 8 灌木林地 4 6 林地 1319 8 其他林地 33 4 牧草地 18 4 天然草地 18 4 设施农用地 18 4 农村道路 69 3 坑塘水面 155 5 农用地 3749 44 其他农用地 463 5 农田水利用地 220 5 城市 0 建制镇 257 4 农村居民点 265 5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0 建设用地 715 城乡建设用地 583 采矿用地 60 1 7 铁路 0 公路 75 民用机场用地 0 水库水面 27 8 交通水利用地 12

11、7 3 水工建筑用地 24 5 其他建设用地 设用地 4 7 风景名胜 设施用地 4 7 水域 350 8 水域 350 8 滩涂沼泽 5 滩涂沼泽 5 其他土地 357 5 自然保留地 1 7 自然保留地 1 7 合计 4821 94 1 1 农用地结构及分布 全镇农用地总面积为 3749 44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77 76 包括耕地 园地 林地 其他农用地 1 耕地 全镇耕地为 1251 1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25 95 其中水田 603 2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 9 5 水浇地 7 31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 0 1 旱地 640 4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 10 3 2 园地 全镇园地

12、为 696 64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4 45 园地主要是 果园和其他园地 3 林地 8 全镇林地为 1319 8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27 37 林地中有林 地 1281 8 公顷 灌木林地 4 6 公顷 其他林地 33 4 公顷 5 其他农用地 全镇其他农用地总面积 463 6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7 3 其 中 设施农用地 18 3 公顷 农村道路 69 2 公顷 坑塘水面 155 5 公 顷 田坎及其他为 220 5 公顷 1 2 建设用地的结构及分布 全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715 公顷 占辖区土地总面积的 14 83 1 城乡建设用地用地 建制镇用地 257 4 公顷 农村居

13、民点 265 5 公顷 独立工矿用地 60 4 公顷 2 交通水利用地 全镇交通水利用地 127 3 公顷 其中公路用地 75 0 公顷 水库 水面 27 8 公顷 水工建筑用地 24 5 公顷 3 其他建设用地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4 7 公顷 1 3 其他用地 全镇其他用地总面积为 357 5 公顷 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5 6 其中河流滩涂 355 8 公顷 自然保留地 1 7 公顷 第三节 土地利用特点 1 耕地在农用地中比重较大 9 全镇农用地面积 3749 44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77 76 2 土地利用率高 2005 年全镇土地总面积 4821 94 公顷 其他用地 357 5

14、公顷 其他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7 41 土地利用率为 94 4 土地利用率 较高 3 其他用地的挖掘潜力小 全镇其他用地主要是河流 挖掘潜力较小 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 足 10 第四节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游仙镇位于绵阳市主城区 交通区位比较便利 12个行政村 以游仙镇市区为中心 由于位置处于主城区周边 游仙区交通便利 经济比较发达 但较偏远村地区村庄仍然相对分散 交通不便 不利于公共设施的配置 用地构成不合理 住宅用地户均 及人均偏大 公共设施相对偏小 1 可垦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较少 全镇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较少 新增耕地潜力有限 因 此 需要更加重视和推进耕地保护和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15、 2 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城镇土地利用效益仍然偏低 布局不尽合理 未能发挥城市集约 用地效益 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 村中尚有大量空闲宅基 2005 年 末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 265 5 公顷 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和人均 用地量偏大 布局分散 用地粗放 迫切需要从内涵挖潜入手 调整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 挖掘存量用地潜力 缓解用地空间不 足的矛盾 第二章 规划目标 第一节 规划目标 逐步把游仙镇建设成为第一产业稳固 第三产业发达 第二产业 能够为一 三产业提供良好支撑 商贸繁荣 环境优良 充满吸引力 和竞争力 富有现代气息的多业并举的新型乡镇 1 耕地保护与控制目标 11 1 1

16、 耕地保有量目标 2005 年全镇耕地面积 1251 1 公顷 规划期间耕地将净减少 154 1 公顷 2020 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为 1097 公顷 1 2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目标 由于游仙镇位于主城区周边 为了满足未来绵阳市城市发展的需 要 规划期末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为 167 6 公顷 2 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规划期间 游仙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46 7 公顷内 其中 占用耕地控制在 32 1 公顷以内 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1255 4 公顷 以内 1 2010 年农村居民点总规模控制在 237 2 公顷 2020 年总规 模 342 69 公顷以内 2 到 2020 年采矿及独立建设用地增加 127 9 公顷 达 188 公 顷 3 到 2020 年交通水利用地增加 11 8 公顷 达 134 79 公顷 3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 规划到 2020 年开发整理面积 1 31 公顷 包括开发滩涂 荒草地 整理出的土地除部分复垦为耕地外 其他补充为园地和建设用地 4 生态环境目标 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加强山体 水体保护 构建人与 自然协调的生态环境 塑造山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