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7988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豫发改能源2017916号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企业:现将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认真组织实施。2017年8月30日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 展 规 划二零一七年八月目 录前 言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6(一)发展现状. 6(二)资源条件. 8(三)面临形势. 14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5(一)指导思想. 15(二)基本原则. 16(三)发展目标. 16三、重点任务. 17(一)加快开发风能资源. 17(二)有序开发太阳能资源. 20(三)提升生物质

2、能利用水平. 23(四)推动可再生能源供热. 25(五)提高电网消纳能力. 26(六)建设多能互补及储能示范工程. 27(七)带动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发展. 28四、保障措施. 29(一)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 29(二)提升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30(三)加强可再生能源监管工作. 30(四)培育可再生能源中介服务行业. 31五、经济和社会效益. 31(一)投资估算. 31(二)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31六、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33(一)环境影响分析. 33(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71 2 前 言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

3、扩大,应用成本快速下降,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许多国家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我省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转型、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顺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我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更好地满足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编制了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涵盖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指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

4、能和水能,规划期为20162020年。3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我省立足于可再生资源状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各项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着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施了一批可再生能源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初步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体系,为“十三五”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截至“十二五”末,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192万千瓦,累计达到227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3.3%,非化石能源年利用量达1350万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5.88%,较“十一五”末提升了2个百分点。1、风能:初具规模、跨越发展。以豫西、

5、豫南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为重点,通过以点带面,初步形成了以三门峡、平顶山、南阳等区域为中心的山地风电基地,并逐渐向周边地区辐射。平原低风速风电开始起步,首个5万千瓦示范项目建成投产。截至“十二五”末,风电装机规模120万千瓦,年平均增长89.8%。2、太阳能:从无到有、创新高效。结合全省太阳能资源条件及产业特点,积极探索光伏发电与农业、养殖业、生态治理等融合发展,建成了内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大棚125兆瓦光伏电站,对推动“光伏+”发展新模式、促进高效农业生产方式升级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太阳能热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建成了一批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截至“十二五”末,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0万千瓦;太阳能

6、热水器集热面积达1800万平方米以上,年平均增长12.5%。3、生物质能:梯级利用、多点并举。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形式多样,门类齐全,涵盖有农林生物质发电、生活垃圾发电、燃料乙醇、沼气(生物天然气)、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柴油产品,建成国家车用生物燃料实验室,打通纤维素乙醇-气-电联产工艺,纤维乙醇产业化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截至2015年底,全省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7万千瓦,年平均增长13.7%;实行全省封闭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燃料乙醇年产量达到80万吨,建成国内首个醇-气-电联产装置;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分别达到427万户和5900处。4、地热能:摸底勘查、示范先行。完成了重点地区的地热能

7、资源勘查工作,在郑州、洛阳、南阳、濮阳等地建成了一批地热集中供暖示范项目。截至“十二五”末,利用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建筑面积达3500万平方米,地热供暖制冷初具规模。表1 “十二五”末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内容单位2010年2015年年平均增长率折标煤(万吨/年)一、发电万千瓦267.94965151.风电4.912089.8%752.光伏发电050173.各类生物质发电305713.7%1154.水电2332693%308二、热能利用万平方米280053004201.太阳能热利用1000180012.5%2702.地热1800350014.2%150三、燃料万吨1032841981.固体燃料3818

8、437.1%922.液体燃料651009%106四、供气2171.沼气用户万户3504274.1%2.大中型沼气处2320590020.7%合计1350(二)资源条件1、风能资源我省属于风能资源可利用类地区,风电可开发资源总体条件一般,而且区域分布不均。全省风资源较好的五个区域分别为:(1)豫西北黄河两岸台塬地区;(2)豫北太行山与平原过渡地带;(3)南阳盆地与平顶山隘口区;(4)豫西南伏牛山区;(5)豫南大别山区。其中,伏牛山东部余脉为我省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年平均风速在5.27.1米/秒之间;伏牛山西南部和大别山区域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风速在5.77.0米/秒之间;风能资源相对一般

9、区域主要以太行山和沿黄平原区域为主,年平均风速在5.46.0米/秒之间。随着我国风机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我省平原区100米高度及以上年平均风速在4.85.5米/秒之间风能资源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图1 河南省风资源分布图2、太阳能资源我省太阳能资源属于III类地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43005000兆焦/平方米之间,多年平均光伏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在9001100小时。从全省年平均太阳总辐射的区域分布看,基本上表现为北多南少,随纬度的变化较为显著,随经度的变化不明显,集中表现为豫中黄河沿岸的较多区,南阳盆地和大别山南部山区的较少区。以年平均太阳总辐射4800兆焦/平方米线为界,经过沈丘、

10、西平、宝丰、卢氏把河南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此线以北有三个相对高值区:一是豫东北的南乐县、濮阳县,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4900兆焦/平方米以上;二是中部沿黄地区的焦作、洛阳、郑州、开封、新乡等地;三是豫东的虞城附近。此线以南有2个相对低值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4600兆焦/平方米以下:一是南阳盆地的西南部,淅川、内乡、邓州一带;二是驻马店的东北部、信阳大别山区的南部。图2 河南省年太阳总辐射分布图(兆焦)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主要以荒山荒坡和未利用地为建设区域,根据目前我省及各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各地区自然地貌条件、未利用地规模和项目建设可行性,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林业种植及风景旅游区规划等限制

11、因素,我省集中式电站发展空间有限。分布式光伏主要利用固定建筑物屋顶架设。我省人口众多、城镇稠密,政府机关、居民住宅及公共建筑屋顶面积巨大,还有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等众多屋顶资源。考虑现有技术水平和屋顶承载力要求等条件,全省分布式光伏可开发量约为400万千瓦,其中公共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量约为200万千瓦,产业集聚区及工矿企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量约为150万千瓦,居民住宅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量约为50万千瓦。3、生物质资源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食品工业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畜禽饲养量位居全国前列,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有机废

12、弃物等有机质资源丰富。2015年,全省共产生各类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0150万吨,可收集量为8200万吨。秸秆资源以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豆和薯类、油菜秸秆为主,理论资源量分别为4390万吨、4050万吨、400万吨、85万吨、535万吨、150万吨和330万吨、120万吨,其他类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0万吨,其中小麦、玉米秸秆分别占秸秆理论资源量总量的43.3%和40.0%。秸秆类型呈地域一致性,全省有16个地市秸秆产生类型以小麦、玉米秸秆为主。2015年,河南省各类秸秆综合利用量6970万吨,利用率达到85%,其中,秸秆肥料化利用3328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2011万吨,秸秆燃料化利用

13、423.15万吨。燃料化利用量仅占全部秸秆可收集量的5%,挖潜空间较大,为河南省农林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资源基础。河南省人口基数大,生活垃圾产生量大,现有城镇生活垃圾清运范围主要覆盖到市、县以及周边大的乡镇。2015年,河南省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约900万吨/年,其中省辖市市区清运量较为集中,超过1000吨/日的有5个省辖市,另有8个省辖市城镇生活垃圾日清运量均超过600吨。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覆盖城乡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逐步建立,预计“十三五”垃圾清运量会有较大规模提升,垃圾焚烧发电具有较大发展潜力。4、地热能资源我省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境内蕴藏有

14、丰富的地热能资源。我省浅层地温能资源丰富,适宜进行地源热泵(地下水、地埋管换热方式)开发利用的面积达到10.9万平方公里,占我省总面积的65.32%。浅层地温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西部、南部的山间盆地区域。其中,地下水换热方式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部黄河冲积平原、沙河冲积平原及济源、洛阳、三门峡、南阳盆地的中心部位,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占地源热泵(较)适宜区总面积的32.59%,占全省总面积的21.4%。除了西部、西南部的基岩山区及洛阳城区浅部地层以卵石为主的区域外,均适宜地埋管换热方式。中深层地热可采资源主要分布于沉积盆地,隆起山地呈带(点)状分布。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分布规律为新生界在东明断陷、开封凹陷的郑州以东地段、菏泽凸起的范县至台前一带,热水资源丰富;其次,在济源至开封凹陷的西段及灵三断陷盆地一带,热水资源较丰富;其它地区可采资源一般;在永城一带,热水资源贫乏。构造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我省西部隆起的基岩山区,地表一般以温泉的形式出露。图3 河南省地热能丰富区域分布图(三)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攻坚阶段,对能源供给保障及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机遇:1、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国家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逐步实施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