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考试题

上传人:男**** 文档编号:128287920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考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课内基础知识(共 29 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 分)(1) ,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3) ,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6)李白在蜀道难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7)杜甫在登高中“ , ”两句,写落叶飘零、大江奔流, 抒发了人生有尽、天地无穷的感慨。(8)白居易琵琶行中以“ , ”两句,写琵琶女的梦回往昔, 无限

2、伤感。(9)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 , 。”(10)韩愈在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好古文”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修养。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2 分)A却(后退)坐促弦弦转急凡(大概)六百一十六言 B作师说以贻(赠送)之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C秦人开关延(迎击、迎战)敌郯子之徒(的徒弟),其贤不及孔子D以手抚膺坐(因为)长叹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3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 分)填然鼓之 砯崖转石万壑雷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巫

3、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 相师 天下云集响应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席卷天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素善留侯张良 流血漂橹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以愚黔首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则其至又加少矣A/ B/ C/ D/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 分)未之有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大王来何操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不拘于时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是亦走也A/ B/ C/ D/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用诗笔写出自己在安史之乱中的见闻和感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段时期的社会现实,其作品被称之为“诗史”。

4、B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他与元稹并称“元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C“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D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被后人称为“亚圣”,主张“性恶论”;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主张“性善论”。6翻译下列句子(6 分)(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 分)(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8 分

5、)(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8 小题,26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0 题。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 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取材

6、于吕氏春秋)【注释】且:连词,表示转折。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治:国家安定或太平B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C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D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化:变化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虽愚犹可矣即使是愚蠢也可以(知道)B其始若秋毫它们开始时如动物秋天的毫毛(一样细小)C取其金于府从政府(国库)领取奖金D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9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 分)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10本文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写出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7、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 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 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 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

8、,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

9、年,怀王骑, 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B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C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D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

10、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欣赏,被推荐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 律令更定等国家大政方针,都是贾谊的建议。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

11、,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 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3 分)(2)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5 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

12、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凤凰来游象征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金陵见证的历史一去不返,只有长江永恒。B颔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建都金陵的六朝:吴国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C颈联,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眼前的河山,写景气象壮丽,境界阔大,对仗工整,是诗人大手笔。D尾联,浮云遮挡了太阳,诗人触景生情,由感慨历史兴替无常转而抒写对长安城的怀念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617 题。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

13、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巴峡:长江自巴县(重庆)至涪州(涪陵)的一段,因皆在古巴县或巴郡境内,故称巴峡。际晓: 犹黎明。树杪:杪音 mio,树梢。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

14、读(共 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 足登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的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茶房刚走开两步。“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拿枕头!”“先生,请等一等。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的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客人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拿茶!”“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表示歉意。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茶房!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