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7846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9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现状与形势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情况二、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四、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与供需形势分析第三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一、总体思路二、调查评价及勘查方向三、勘查区域布局四、勘查准入条件五、地质勘查部署六、勘查规划区块划分及管理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一、开发利用方向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三、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四、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五、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政策措施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2、与恢复治理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分区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制度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第七章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一、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二、严格规划的组织实施及监督管理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各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五、建立健全分阶段实施计划和规划评估制度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矿产资源利用和规划的编制水平附表目录附表1:呼和浩特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呼和浩特市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呼和浩特市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4:呼和浩特市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5:呼和浩特市探矿权现状表附

3、表6:呼和浩特市矿产采矿权现状表附表7:呼和浩特市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8: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表附表9: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勘查区规划表附表10: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附表11::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表附表12: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3:呼和浩特市矿山(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及年限规划表附表14:呼和浩特市主要矿产“三率”规划指标表附表15:呼和浩特市矿山整改、联合、关闭、新建规划表附表16:呼和浩特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与治理及土地复垦规划表附表17:呼和浩特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及地质遗迹保护区一览表附图目 录图1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分

4、布图(1:20万)图2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1:20万)图3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规划分区图(1:20万)图4-1呼和浩特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北部区块图(1:10万)图4-2呼和浩特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南部区块图(1:10万)图5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分区图(1:20万)图6呼和浩特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图(1:20万)图7呼和浩特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1:20万)第一章总则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

5、划、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和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旗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指南及成果要求(内国土资字2008170号)要求,本着矿产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认真总结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全市矿产资源现状,立足新起点,应对新形势,对全市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进行统筹规划,编制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

6、活动的重要依据。适用范围为呼和浩特市所管辖行政区域。本规划以2007年年底为基期,2015年为规划目标年,2020年为远景目标年。第二章现状与形势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情况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及开发工作起步较早,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发现黑色金属、贵金属、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能源、水气矿产等矿产资源9大类,44种,已投入日开发的矿产地221处(见附表1、附表2)。已查明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14处,小型矿床206处。全市矿产资源有如下特点:矿产种类上,非金属矿产占优势地位,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饰面石材(花岗岩、辉绿岩、大理岩)、高岭土、石墨等为优势矿种。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铁、

7、银、铅、锌等。从地貌特征上看,全市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大青山山区;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大青山南北坡、大青山山前冲洪积平原和南部清水河和林地区。在地理分布上,本市的矿产资源分布于三个带,即以大青山及其北部为主的北带,大青山山前冲洪积平原为主的中带及以清水河县与和林县为主的南带。北带金属矿产主要为金、铁、银、铅、锌等,非金属矿产主要为大理岩、饰面石材(辉绿岩)、石墨、建筑用砂、石等;中带以泥炭、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等为主;南带的矿产主要为煤、石灰岩、白云岩、饰面石材(花岗岩)、砖瓦粘土等。二、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期间取得的成效2003年完成的呼和浩特市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使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和合理

8、开发利用与保护逐步纳入规划管理的轨道,促进了管理方式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为:1、全市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为实现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奠定了基础。有效强化了矿产资源的管理,使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明显提高,矿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初见成效。“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关闭、取缔非法采矿点100余处,解决了一批长期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重大问题。尤其是2007年,非煤矿山整顿和资源整合取得显著成效,加速了矿业结构的调整,将300余处小矿山,通过整合与关闭,减少至221处。2、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投入资金力度加强。 “十五”期间,特别是2004年以来,随着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资金的投入,带动

9、了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快速发展,我市主要矿产的资源储量明显增加。自治区专项地勘资金投入1600万元,社会商业性地勘资金投入8300万元。全市实施矿产勘查项目150余个,勘查16个矿种,工作面积2000余平方千米,新发现矿产地40余处。新增资源储量:铁1129万吨(矿石量),金1995千克(金属量),石灰岩1.1亿吨。3、全面建立了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十五”时期,除国家和自治区重大项目外,我市的矿业权全部以市场方式出让,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使矿业经济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十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出让探矿权36个 ,收益3039万元;出让采矿权260个,收益802万元。4、矿山地

10、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按照总体规划的部署,加强了矿山地质环境管理,部分矿山“三废”排放达到了地方环保指标的要求;矿山占用破坏土地的恢复治理面积逐年增加;环境恢复治理项目、重点治理工程的实施,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示范,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矿山生态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在呼和浩特市所属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入资金2150万元,治理面积52.05公顷。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一)基础地质工作情况1、区域地质工作截至2007年底,涉及我市行政区域的1:100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完成1幅(武川县),面积约

11、120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96%;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共完成15幅,面积约550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1.93%。2、区域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截至2007年底,1:100万、1:50万航磁测量已经覆盖全市;大部分地区已经覆盖1:5万航磁测量;部分地区已经完成1:2.5万航磁测量;1:20万重力测量完成相关图幅6幅,我市境内面积约580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3.67%;1:5万区域重力测量工作已经完成面积约390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2.64%。3、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截至2007年底,我市总计完成1:20万区域化探测量面积550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1.93%;1

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完成300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7.6%,化探工作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综合全市区域地质、物探、化探工作成果,圈出编号航磁异常30余处、水系沉积物金异常70余处;划出了四个金矿成矿远景区;两个银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一个石墨成矿远景区。(二)矿产勘查工作截至2007年底,在一些重要成矿区或远景区进行了大比例尺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开展工作的矿区数及累计完成的工作量见专栏一。专栏一 呼和浩特市基础地质及矿产勘查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工作方法累计面积(平方千米)累计工区数量(个)1:1万1:5万1:1万1:5万1:1万1:5万1:1万1:5万地质测量8121527363(15幅)69

13、426磁法测量131544017034833电法测量14925220422化探测量12011010168526截至2007年底,我市共完成了矿产资源勘查项目200多个,主要为铁、金等多金属矿及大理石、铝土矿、石墨、饰面石材等非金属矿的勘查,提交各类矿产勘查工作报告250多份。通过各类勘查工作,共发现矿床、矿点、矿化点341处。截至2007年底,我市共有在期探矿权111个。(见附表5)。(三)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1、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100万水文地质调查、1:50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已经覆盖了全市。另外,我市还完成一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对我市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及富集规

14、律、水质特征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概算和评价。2、城市、工矿企业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我市进行了1:5万(部分地区1:2.5万)城市供水水文地质详查工作,在查明我市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地下水资源估算和评价,论证了地下水资源保证程度,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了水源保障。3、旗(县)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我市先后在托克托县和土默特左旗进行了1:2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旗县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开采现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研究。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对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重新核实和估算,取得了一些新的、比较实用的成果,为地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四)地热资源勘查呼市地热资源普查工作于1997年开始,第一眼热水普查孔(HR1)在地热异常区东部地矿局院内,地热钻孔孔深3000米,其涌水量为110立方米/日,水温57(该孔1997年7月28日开工,1999年10月21日结束,2000年7月验收)。地热井热储层主要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