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文.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287844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 文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回答13题。1.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

2、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3.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人们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学者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的哲学”。这说明( )A. 哲学是智慧之学,为人们的实践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B.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C.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科学地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D. 哲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4.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今天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

3、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可见(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和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回答56题:5.上述论断说明( )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6.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

4、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D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7.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 接 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 B C D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

5、气、土等形态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回答910题:9.“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种观点( )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 没有正确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A B C D10.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按图索骥 画饼充饥 削足适履AB C D11.康德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

6、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这一观点强调事物因我而存在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属于不可知论ABCD12.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 B C D13.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A B C D恩格斯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

7、时代内容”。回答1415题: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15.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16.习近平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8、。这表现为真正的哲学()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17.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理,其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实践性 D革命性18.习近平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真正哲学马克思主

9、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ABCD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树立20.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C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D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

10、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回答2123题:21.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C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民主主义文化 B毛泽东思想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3.邓小平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转化为思想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科学性和阶级性是统一的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是统一的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D科学性和革

11、命性是统一的2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5.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6.下列各项中属于规律范畴的是: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水往低处流 摩擦生热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起反作用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资源合理

12、配置 交通规则 A B C D 27.2017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中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C静止是无条件的,运动是有条件的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8.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涵的哲理是( )A. 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

13、和发展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2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说明( ) 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必然破坏自然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改造自然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改造自然必然保持自然的原貌A B C D30.“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下列与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有( ) “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