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7831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公示材料伴随着“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省西部隆起带”、“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阳谷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并融入区域,在山东省乃至国家层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推进阳谷县发展,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协调城乡各项建设,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受阳谷县城市规划局委托,编制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1、区位概况阳谷县位于东经1153839至1160615,北纬355515至361815之间;地处鲁西平原,黄河北岸,聊城市南端;北接东昌府区,西邻莘县,东毗东阿县,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接

2、壤。县境西起西湖镇西界之金线河,东止于阿城镇东境之黄河,东西长42.14公里;北起郭屯镇北界之徒骇河,南至寿张镇之金堤外,南北宽42.59公里,总面积1065.7平方公里。阳谷县城北距聊城中心城30公里,现状对外交通依靠铁路与省道,较为便捷。京九铁路从县域中部穿过,在城区设有客货站各一处,另在北部石佛镇设有货站一处。县域内无现状高速公路,可通过聊城连接京深、济青高速;建设中的德商高速从县域西边界穿过,在县城西侧规划有出入口。 2、经济社会现状概况 (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2013年,阳谷县地区生产总值247.9亿元,人均3.2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6

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117.5元。2013年户籍人口795063人,常住人口约77万人左右。已建立了义务教育、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全县现有公办学校166处,其中:小学136处,初中22处,高中3处,职业学校2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实验幼儿园1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1处;另有民办小学2处。医疗体系不断完善,全县248个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在18个乡镇办事处:其中县级综合医院5家,乡镇卫生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民营医院9家,标准化村卫生室217所;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614人;床位1928张。 (2)产业发展现状阳谷县三次产业结构持续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

4、7.8:41.1:21.1调整到2012年的15.8:58.4:25.7,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比重大幅上升,三产比重稳步提高。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为支撑的县域产业结构。 (3)历史文化概况 阳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阳谷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柯邑,西汉时期分属东阿县、阳平县、范县管辖,后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沿袭至今。县城几经迁徙,到宋景德三年(1006年)迁于现址,被誉为“千年古城”。阳谷历史文化资源可大致归结为六大类,即水浒文化、金瓶梅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蚩尤文化以及近代红色革命文化;所涉及的时间跨度,从远古时期直至建国前后。部分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景区塑造

5、等方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弘扬和挖掘利用,如县城狮子楼景区、张秋镇景阳冈景区、十五里园蚩尤陵景区等。 (4)自然生态环境概况阳谷县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气温适中,河流水系众多,构成多样化的生态格局。县域境内分布有景阳冈市级森林公园1处、生态林场5处,苗圃3处。2013年,阳谷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3.1%;湿地面积2030公顷。 3、规划背景 (1)阳谷进入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2013年,山东省下发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打造济南为核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提出增强核心城市济南的龙头带动能力,加快形成以70公里和150公里为半径的紧密圈层和辐射圈层。规划明确提

6、出对地区基础设施设立200亿元的西部经济隆起带投资基金,将在地区有色金属深加工、优质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对阳谷县产生直接推动力。 (2)山东省西部隆起带规划为区域发展加速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提出构筑京杭运河、德聊荷和临枣济荷三大发展轴,促进西部区域发展。阳谷地处大运河和京九与德商两大发展轴交汇地区,依托两大发展轴,将加快承接京津地区、中原经济区、济南省会都市圈辐射,将运河文化资源、农业资源提升为文化旅游和商贸流通优势,将特色农产品和工业品市场地位由地区扩展到区域乃至全国。 (3)国家中原经济区战略带动阳谷扩大开放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发展进入国

7、家战略,阳谷县位于规划提出的“米”字型结构中郑州至济南的发展轴,郑济客运专线等重大交通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善阳谷县的交通区位,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4)聊城市总体规划提升阳谷区域发展地位新版的“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已开始修编,在市域产业空间布局、市域城镇规模结构布局和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多方面对阳谷县的发展提出新的发展定位与要求。阳谷将是聊城市域城镇重要战略节点和聊茌东都市区的扩展区,并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特色产业中心,带动聊城南部地区发展。 一、规划理念与期限 1、规划理念本次总体规划,本着“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便于弹性发展与可操作”的规划原则,注重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及

8、技术上的可行性,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生态平衡;在对城市发展未来的展望中,力争做到目标适度、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在考虑产业、配套服务、居住空间布局,以及交通市政支撑体系等规划问题时,将市民的就业、居住和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努力创造优美、舒适、便捷、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便于实施管理。 2、规划期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衔接上一层次相关规划,结合阳谷县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的特点,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15-2030年。 3、规划层次本次规划分为县域、县城两个层次。县域层次:即阳谷县行政辖

9、区,总面积1065.7平方公里。县城层次: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南起南外环路,北至北环路以北2公里处,东临寿郭路,西达老金线河,涉及16个居委会和126个行政村,总面积113.22平方公里。 二、发展目标与战略 1、发展目标规划以实现阳谷“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发展协调稳进、社会民生不断改善”为总体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力争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第二和第三产业年均增速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由目前以工业为主导逐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方向转型。城镇和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形成完善的城乡协调发展的市政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环境保护体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

10、经济发展同步,建成完善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和卫生体系。形成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地区。规划阳谷县域2030年常住总人口达到85万人,县域城镇化水平达到58%左右,县城常住城镇人口35万人。 2、县域定位规划确定阳谷县域总体发展定位为:鲁西特色产业创新基地,山东特色历史文化传承展示区,鲁豫交界特色城乡协调发展中心。 3、发展战略以产业发展战略为重,以“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基础产业”为产业发展战略。巩固提升特色种植和畜禽养殖两大现代农业基础产业,做大做强铜及铜制品加工、电缆、食品加工、塑料化工、轻纺及汽车饰品5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光纤通讯产业三大

11、战略产业。 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县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规划阳谷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轴一带,双心多点”。 “两轴”指南北向的城镇产业发展主轴和东西向的城镇产业发展副轴;“一带”指运河-金堤河旅游休闲带;“双心”指阳谷县城、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这一主一次两个中心城镇;“多点”指阿城、张秋、寿张等重点镇。 在强化县城和祥光新城之间快速联系通道的同时,向北经郭屯镇对接聊城主中心,向西南经阳谷光电产业园区向德商高速方向延伸,构建南北产业和城镇发展主轴。同时,以县城为中心,向西北经郑济客专与京九高铁站点、德商高速出入口,衔接莘县县城方向,向东南串联蚩尤陵景区、景阳冈景区及运河古镇张秋,以

12、交通和重要历史文化资源为吸引点,形成东西向城镇发展副轴。以小运河、金堤林带等生态景观资源为依托,通过县域景观道路串联七级、阿城、张秋、十五里园、寿张、李台、金斗营七镇及若干农村社区,整合沿线城乡空间,形成特色旅游休闲带。阳谷中心城区进一步培育发展功能,加强二、三产业和人口集聚,推动县域城镇化进程。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进一步巩固其在山东省、聊城市的产业地位,以产业发展吸引人口集聚并逐步完善其城市服务设施水平,逐步向具有一定综合服务能力的城市型地区转化。确定阿城、张秋、寿张为重点镇。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将吸引更多的观光旅游者,运河古镇张秋、阿城等应抓住发展契机;寿张

13、以原有老县城人口集聚优势为基础,同时借力连接河南濮阳台前县的跨河通道带来的人口和物流,带动金堤河北岸地区发展;重点镇以旅游、商贸、农业服务为重点,配以适度的乡镇级产业区,逐步提成乡镇的公共服务、市政交通设施水平,改善居住环境,塑造独具特色的小城镇风貌。 2、县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在县域内,确定不同城镇的职能分工如下:阳谷县城,作为综合型城镇,一方面,壮大城区经济功能,形成区域性特色工业、商贸物流和旅游服务中心城市。依托东西两大产业区,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光电信息产业、塑料管材、汽车坐垫产业基地。建立我国北方重要的电线电缆、塑料管材、汽车坐垫商贸物流中心。建成运河和水浒文化旅游重要的服务中心,带动

14、现代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继续完善和加强面向县内外的教育卫生服务功能,扩大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设施规模,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和医疗,形成面向濮阳邻边地区的地方公共服务中心。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确定为重点产业型城镇,加快建设祥光生态产业区,逐步形成铜冶炼、精深加工和资源再利用三大产业基地,带动电线电缆、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发展。建立铜矿储运和铜材以及贵金属交易物流中心。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铜产业综合发展基地。张秋、阿城、寿张等各乡镇驻地作为特色乡镇节点,发展不同类型功能。其中张秋和阿城为旅游服务、加工工业型;寿张为交通区位、商贸、农业服务型;七级为旅游服务、商贸型;定水为交通区位、工贸型;郭

15、屯为交通门户、加工工业型;李台为商贸、农业服务型;十五里园、高庙王、金斗营为农业服务型。 3、县域城镇规模等级规划县域城镇规模等级分为四级:一级中心:阳谷县城,城镇人口规模35万;二级中心: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城镇人口规模5-8万人;三级城镇:重点镇,阿城、张秋、寿张,城镇人口规模平均约1万;四级城镇:一般镇,李台、郭屯、七级,城镇人口平均规模约0.6万;十五里园、定水、高庙王、金斗营,城镇人口规模平均0.25万; 4、县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铁路系统规划:以京九、郑济客运专线为骨干,形成快速联系国家主要城镇群的客运通道;以京九铁路为辅助,主要承担货运功能。京九、郑济客运专线在中心城区内设阳谷西站,京九铁路在县域内设石佛站和阳谷站。高速公路规划:规划德商高速,位于阳谷县与莘县的交界处,设三处出入口,分别与祥光新城道路、蒙馆公路、齐南公路互通。干线公路规划:规划干线公路网由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构成。一级公路形成“一环三纵四横”格局,主要服务于中心城区、祥光新城、重点镇与聊城市区及周边县城的快速联系。二级公路形成“两横三纵”格局,主要承担中心城区、祥光新城对县域乡镇的辐射以及重点镇之间的联系功能。公路客运站规划:规划在县域内形成“一主两辅”格局。阳谷汽车站为主客运站,承担对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