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7135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昌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许昌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许昌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许昌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许昌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许昌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昌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许昌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许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65目 录一、基础与形势1(一)“十二五”工业发展主要成就11.工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12.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3.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34.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高55.绿色发展能力不断增强6(二) “十三五”发展环境71.机遇和有利因素72.矛盾和未来挑战10二、总体要求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目标13三、 重点任务18(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91.智能电力装备192.信息产业223.机器人与数控设备254.新能源汽车265.生物医药296.新材料31(二)优化壮大特色优势产业331.汽

2、车及零部件342.电梯及电机产业353.食品及冷链产业374.再生金属及制品415.发制品产业42(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431.煤化工及循环经济432.钧陶瓷及新型建材443.农业机械464.纺织服装46(四)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471.创意设计与研发产业482.现代物流493.电子商务504.金融服务业515.制造业服务外包52(五)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521.加快装备智能化改造522.推进制造智能化533.深度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54(六)实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工程551.十大产业链建设工程552.“百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553.重点企业培育工程554.企业家“十百千”培育工程565.产业

3、创新工程566.智能制造行动计划56四、空间布局57(一)总体布局57(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58(三)特色优势产业布局59(四)传统产业布局59(五)生产服务业布局59五、保障措施60(一)推进创新驱动发展60(二)强化人才智力支撑61(三)加快对外开放发展61(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62(五)建立健全服务体系63“十二五”时期,许昌市工业经济跨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积极转型的新阶段,“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许昌加快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为更好地走新型工

4、业化道路,实现许昌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方针,特制定本规划。一、基础与形势(一)“十二五”工业发展主要成就“十二五”期间,许昌市牢牢抓住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机遇,按照建设“五型许昌”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把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调结构、促改革、稳增长、保态势,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创新驱动,争创新优势,积极构建以中高端产业为引领、主导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市工业经济总体上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1.工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许昌市工业规模快速扩大,效益及质量快

5、速提升,在全省工业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2015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1280.8亿元,GDP比重为59.0%,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294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完成5406亿元、438亿元,分居全省第3位、第2位。“十二五”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十一五”末增长85.6%,年均增长13.1%,占全市GDP的比重较“十一五”末提高了6.5个百分点。2.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许昌市把调结构、转方式摆上工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产业集聚和结构升级,着力做优做强特色产业,着力推动

6、绿色低碳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十百千”培育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多数效益指标保持全省靠前位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工业经济增量提质,三次产业结构经过调整比例为7.8:59:33.2。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1300亿元和500亿元,年均增长18.8%和37.9%。产业集聚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60%,年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工业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百亿元企业从无到有,民营百亿元企业数量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企业研发平台数量翻一番。企业结构不断优化。深入实施大企业、集团企业、小巨

7、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制度,龙头企业数量与质量同步提高,优势进一步突显,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7家,森源集团成为全市首家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的企业;许继、森源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全国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许继集团在2015年第16届“中国电气工业100强” 排名第3位,荣获“中国电气工业最具竞争力10强企业”称号;森源、黄河、众品、鑫金汇4家企业入选“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占全省入围总数的1/4。“十二五”以来,许昌市工业企业单位规模不断扩大,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单位数由2010年底的1286家增加到2015年的1487家

8、,全市中小企业已达到4万余家。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六大物流园区和十大特色产业物流中心建设顺利,许昌成为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重点企业抓住互联网、物联网快速发展机遇,创新商业模式,加强研发设计,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生产与服务的融合,众品构建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冷链物流规模全国最大,鲜易网率先占领全国冷链电商市场。3.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集群经济,着力构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的新格局,谋划建设了“一带十区二十个产业集群”, 深入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十大产业链发展计划,加快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通过

9、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60%,10个产业集聚区全部为星级产业集聚区,其中,1个产业集聚区达到三星级,2个产业集聚区达到二星级,7个产业集聚区达到一星级。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百亿元,其中长葛市产业集聚区超1000亿,禹州、大周产业集聚区超500亿元,长葛市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十强”。十大产业链集群快速崛起。积极推动十大产业链发展,初步形成了电力装备首席产业链,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链,以及汽车及零部件、电梯、食品及冷链、超硬材

10、料及制品、再生金属及制品、发制品六大优势产业链。加快培育千百亿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以黄河集团为代表的人造金刚石、以瑞贝卡公司为代表的发制品、以许继集团为代表的电力电气生产、以众品和鲜易网为代表的食品制造及公共交易平台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人造金刚石、发制品生产规模亚洲最大,电力电气生产规模全国最大,正在加快建设的中原电气谷将成为全国输电保护、风电光电以及民用电气制造核心区。此外,许昌的汽车传动轴、农业机械和低速汽车均处于全国领先位置。4.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高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强化创新增优势,发展后劲不断得到提升。2015年,科技创新奖

11、励资金达1400多万元,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新增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量居全省第1位。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分别为8097件和3529件,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省第3位。“十二五”期间,全市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68个,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12项;全市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306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积极推进实施质量立市、国家商标战略,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件,位居全省第

12、三;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位居全省第六;拥有河南省著名商标152件,位居全省第六;许继集团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原电气谷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河集团获得省长质量奖。连续 6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绿色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重点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用能效率和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开展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低碳行动,大力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实施蓝天工程,

13、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实施热力锅炉除尘提标改造等蓝天工程。2015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954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122吨标准煤下降15%;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减少9.8%和30.6%。大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全市节能减排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定任务。实施碧水工程,强化水污染防治。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许昌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为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以清潩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淘汰关闭水泥企业5家,造纸企业6家,

14、电解铝企业1家,大力推广污水零排放技术和超低废水排放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及清洁生产,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初步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美丽许昌正在成为现实。(二) “十三五”发展环境1.机遇和有利因素新产业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制造业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化趋势不断加强,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孕育着新的代际变化。为了抓住新产业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缩小与制造业强国差距,国家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

15、制定实施了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拟通过三个十年“三步走”战略的行动纲领,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提出五大工程和十大重点建设领域。结合河南省情,省政府出台了立足基础、着眼未来、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要,瞄准智能终端及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冷链与休闲食品3个重点优势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3个战略新兴领域,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现代家居、品质纺织业3个民生消费领域,冶金新型材料、现代化工材料、新兴绿色建材3个传统提升领域,许昌在部分领域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抓住机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标志性产品,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有望推动许昌工业实现新跃升。国家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驱动的机遇。在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发展动力机制转换的形势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要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构架,通过创新引领发展;提出了深入实施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