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庐山旅游研究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286998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庐山旅游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旅游行业)庐山旅游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旅游行业)庐山旅游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旅游行业)庐山旅游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旅游行业)庐山旅游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庐山旅游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庐山旅游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号:2005040020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 目 庐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学 生 龚力指导教师 徐淑梅 教授年 级 2005级专 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 别 地理系学 院 地理科学学院哈 尔 滨 师 范 大 学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庐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学生姓名 龚力指导教师 徐淑梅 教授年 级 2005级专 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09年4月课题来源: 老师的指导下自拟题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1让庐山在旅游市场中能够站稳脚跟,让更多的人了解庐山。2宣传庐山的五教以及诗文化。3争取庐山在中国名山中的崛起。意义: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正确分析庐山旅游的历史优缺

2、点,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与国内其他名山对比发现不足,全面阐述庐山未来旅游的具体意见,旨在更好的开发庐山旅游的巨大潜力,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让庐山成为不仅中国的庐山,也是让世人皆知的庐山。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蒋晓伟 冯丽梅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提出:气候资源是旅游事业开发中极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分析和评价了庐山旅游气候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指出庐山具有适宜的气温,适中的湿度,丰沛的降水,类型多样的气象景观,并且还有较长的适宜旅游期等资源优势.据此提出了开发四季旅游和度假旅游,建设世界别墅公园和大自然花园的构想,以期能充分发挥庐山风景区的旅游气候资源优势,使风景区保护与资源利用、旅游

3、开发相协调,同时又利于实现风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2.湖海辉 王鹏谨 张丽丽在庐山风景生态旅游分析及发展对策中提出:庐山生态旅游当前存在着景观单一、一山多治、资源破坏及“三化”现象等问题。应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足,提出整合资源、建立“大庐山”生态旅游系统,理顺体制、均衡景观资源颁,协调资源开发与保护,合理调整、严控“三化”趋势等建议与措施。2.盛学峰在中国黄山旅游:分析与展望中提出: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城市现状和旅游供给的分析,提出了建设黄山特色国际旅游城市的一些构想;在分析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黄山旅游,促进旅游开发

4、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在黄山旅游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提出要很好地把握机遇,并提出了迎接挑战的一些措施;在黄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方面,认为在保护世界遗产的同时,更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并做好经营和管理,以提升黄山旅游的竞争力;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除大力发展世界遗产旅游外,应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列举了一些专项旅游产品;另外作者还就旅游市场营销提出了一些建议。全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黄山旅游发展的一些情况,提出了他的一些看法和构想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主要内容:全面分析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的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价庐山旅游资源特色和开发潜力,

5、将庐山与全国其他名山的开发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庐山风景区未来旅游开发的具体建议。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献搜集与实地踏查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设计相结合。主要问题:第一手资料获取较为困难,知识积累尤其是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解决办法:寻求老师和当地政府的帮助,自己多花时间钻研。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起止时间:2009年1月至2月:开题报告;2009年3月至5月:毕业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 电脑相关的3D,CAD软件,绘画图纸,相机等外出调研主要单位,访问学者姓名: 九江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庐山旅行社负责人学 士 学 位 论 文题 目 庐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学 生

6、龚力指导教师 徐淑梅 教授年 级 2005级专 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 别 地理系学 院 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4月庐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龚力摘要:本文结合庐山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特征,对庐山的旅游开发进行了历史研究、现状分析和问题诊断,进而对庐山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就其深度开发的战略、原则和策略进行了探讨。对庐山的潜在价值进行了评估,并深度挖掘其潜在价值。最后,结合其现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庐山旅游;旅游特色;旅游潜力;开发研究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地旅游一直以来很受大众的欢迎,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还能增强体制锻炼身体。庐山作为历史

7、名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一、 庐山风景区简介(一)庐山概况庐山是中国江西省北部名山,位于九江以南,星子县以西。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1,400公尺。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公尺(4,836呎),山势雄伟。传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名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东汉明帝(5875年在位)时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68世纪又为道家、诗人、学者驻地,寺庙道观遍布。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含鄱口等。山地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22.6,为著名避暑地。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年平均雾日190天,

8、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称。山中牯岭,又名牯牛岭,以有大块岩石状如牯牛得名,海拔1,167公尺。清光绪年间先後为英、法、美等国强行租占。1935年始收回。现兴建疗养院、休养所等多处。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1。风景区主要景点介绍:1、含鄱口: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1211米,左为五老峰,右为太乙峰。山势高峻,怪石嶙峋,形凹如口,以“势含鄱湖,气吞长江”而得名。含鄱岭是一座长达数公里的狭窄的岭脊,前面有一牌坊,正中上方有“含鄱口”三个大字,左右各刻“湖

9、光”、“山色”二字。岭上中央为一座攒尖式双檐亭,叫含鄱亭。倚亭四望,浩浩荡荡,胸襟顿时为之开阔。这里是庐山观日出和云海的胜地。最佳时光是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每当晨光微曦,天水一色,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金光万道,绚丽多姿,美不胜收。2、秀峰:秀峰位于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江西星子县,由香炉、鹤鸣、双剑、姐妹、文殊、龟背诸峰组成。这些山峰,千姿百态,玲珑秀丽,层峦流翠,风光旖旎,聚尽山南之美。“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名不虚传。南唐中主李璟少年时曾在此筑台读书,继帝位后在读书台旧址建寺,取开国兆光之意,名为开元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南巡,手书“秀峰寺”匾赐寺僧超渊,此后改名为秀峰寺

10、,俗称“秀峰”,为庐山山南五大丛林之一。秀峰不但峰秀,而且瀑布、峡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诸秀汇集,各施其妍。3、三叠泉:三叠泉也称三级泉,位于五老峰以东的山谷中。三叠泉汇五老峰、大月山之溪水,沿陡崖折成三叠飞流而下,三级总落差长达300余米,依着山势分下、中、下三级,但又一气呵成,宛如一幅水帘悬挂长空,是“庐山第一奇观”,故人们称“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又是庐山众多瀑布气魄最雄伟姿态最秀丽的奇景,故有“匡庐瀑布,首推三叠”之说。唐代大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更是令人赞叹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堪称天下之绝。4、五老峰: 五老峰位于江西庐山的东南侧,为庐

11、山著名的高峰,海拔1436米,山顶苍穹,下压鄱湖,削辟千仞,绵延数里,山峰受岩层垂直节理的影响,形成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连的五个雄奇的峰岭。五座主峰俨若五老并坐,故名五老峰。二、庐山风景区开发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历史 1895年牯牛岭案件解决协议条款的签订,标志着以李德立为首的西方文化正式植入,庐山社会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要说明的是,早在1886年李德立便在庐山开展其非法的租地活动。此后,庐山经历了避暑地阶段和“夏都”阶段,在西方外力和国民政府强力经营下,庐山近代旅游业兴起并发展,从而带动了一系列相关行业的诞生和发展,促使区域社会经济的转型,文化与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习俗的缓慢变迁;

12、同时,在北伐战争和日寇占领等外部事件影响下,旅游业受挫,对社会、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一定消极作用。直到1949年解放,庐山开始迈入了一个新时期,成为共和国领导人和劳动人民的避暑胜地和疗养大山2。(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庐山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开发是从1982年国务院审定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后,原庐山管理局着手编制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开始的,20多年来,庐山的旅游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一系列殊荣: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4A级旅游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世界地质公园、我过目前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世界文化景观2。在旅游开发的具体实践中,庐山主要取得了以

13、下成绩:1、产业定位基本实现。近年来,庐山通过引进外资,合资合作和入股等形式改造了景点、饭店、宾馆等旅游基础设施,初步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旅游目的地的经营有原来的计划经济下的会议接待型向市场经济下的旅游经营型转变,已经初步构造了“以旅游为主,旅、工、贸、文综合发展”的经济格局3。2、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庐山的决策者改变了过去单纯保护的传统观念,形成了以开放开发达到积极保护,促进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在江西旅游和全国山岳旅游中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每年,全山中外游客接待总量达100万人、200万人天次;地方财政预算内外收入以两位数的比例递增3。3、行业管理逐渐加强。1997年

14、,江西省颁布了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使庐山的管理和保护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此后世界遗产的成功的申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文化市场管理和旅游区安全等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4、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在旅游目的地建设上,庐山管理局注重完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日常规划的编制工作。庐山引进外资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系列开发和成片开发,以开发推动老景点、旧别墅、老馆店、落后设施的更新改造,并开发一批新景点、新馆店、现代化新设施3。5、对外促销广泛展开。庐山基本形成了旅游及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想结合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促销方式呈现多样化,一方面通过积极组织或参加国内外大型旅游促销活动以培育客源市场;一方面实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促销方式,通过承办国内外大型比赛和文化艺术节庆活动来扩大影响,吸引游客;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开发潜在客源;同时,通过制作电视风光片、旅游地图等旅游宣传品和设立旅游网站等手段,丰富了宣传载体,优化了促销效果,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客源市场3。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全国各地在重视环保、做强做大现有经济的同时,竞相发展旅游业、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纷纷尝试着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着旅游客源的争夺。然而,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江西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