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学案人民版必修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285021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学案人民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学案人民版必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辛亥革命课程标准: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武昌起义1历史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以华制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2革命准备(1)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2)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3)1911年4月,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3有利条件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清政府调集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机会。4革命

2、爆发(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占领武昌。(2)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3)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政权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国旗:五色旗。(2)纪年: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3)性质: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颁布时间:1912年3月。(2)主要内容: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行政上实行责任内阁制。(3)意义:

3、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原因:帝国主义的支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2)过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两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2.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功绩(1)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

4、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2)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3)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1如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图中的寓意是什么?漫画中的“葫芦”喻指四川保路运动,“瓢”喻指湖北武昌起义,它预示着清朝统治面临崩溃,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2右图为辛亥革命后创作的漫画,讽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却是“猿”(袁)之天下。怎样理解漫画寓意?辛亥革命后建立起的中华民国政府尽管号称“共和国”,但由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成果而使得民国徒有虚名,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辛亥革命推翻了

5、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几个层面。而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仍广泛存在,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因此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结论是错误的。 主题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评价 史料探究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

6、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判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2)材料二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3)综合上述内容探究讨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提示:(1)主权在民。意义: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原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2)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实行责任内阁制。(3)以法律的形式否定封建制度,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

7、点及其评价(1)特点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修改程序。(2)评价:进步性: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的规定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国民拥有一系列权利自由的规定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它的颁布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局限性: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对

8、点训练1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对材料中“革命性、民主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了君主专制,实现了民权主义B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代议制C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制D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故选B。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主题二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史料探究材料一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

9、稳定下来。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材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1)据材料一探究,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依据材料二,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提示:(1)推翻

10、帝制,建立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革除旧风。(2)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尤其是农村的现状。拓展升华科学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成功”: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2)“失败”: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对点训练2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主要表现在( )A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

11、朽统治B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C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D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选B 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在于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考点一辛亥革命的过程 命题角度: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面临的形势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意义典题例析例1 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 ( )孙中山具有真诚的民主革命精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最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利益A BC D解题思路

12、 答案 D题组冲关 1.“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社论赞扬的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C清帝退位 D太平天国运动解析:选C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题干关键词是“君主国成为共和国”“流血这样少的革命”,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2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

13、流域解析:选D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两项只是符合辛亥革命,B项只符合太平天国运动,D项为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考点二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命题角度:1.辛亥革命的意义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典题例析例2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题思路选项分析判断A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B从题干歌谣“革命”“独立”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民族主义思想影响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民

14、族政策D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此时的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反帝答案 B题组冲关3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辛亥革命“不结果实”主要是指( )A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C三民主义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解析:选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4“辛亥革命后实行选举,老百姓从来也没有选举过什么官员,不知该怎么做,都不愿意要这个权利。在广西桂林,选举时百姓都不来,不来怎么办?发米粉票!每人来参加投票附几张米粉票,这样老百姓才过来投票。”这说明( )A老百姓文化水平低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任重而道远C中国平民力量弱小D革命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解析:选B 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并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举”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附几张米粉票来吸引民众的参与,反映了民众民主意识的薄弱。故B项符合题意。 课堂小结建通史 网络构建关键必背(1)1894年,孙中山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