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3491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东营市人民政府二O一二年六月前言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函2009138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也是全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区域发展战略。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指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制定和调整相关专项规划。为了更好的地贯彻国务院指示精神,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东营市土地资源的突出优势,着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特编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

2、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本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目标年到2015年,远期目标年到2020年。规划范围包括东营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为8243.26平方公里。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区域发展基础一、自然环境条件(一)地理区位优越。地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的渤海湾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东北经济区的枢纽位置,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二)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和岩盐等能源及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3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295.95亿

3、立方米。岩盐分布面积1057平方公里,资源储量5882亿吨。卤水资源储量9.5亿立方米。地热资源富集,可采热水储量750亿立方米。(三)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人均土地面积0.41公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拥有未利用地27.18万公顷,约占全省的20%;黄河平均每年造陆面积1000多公顷。沿海防潮大堤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吹填造陆可增加土地面积4.67万公顷,是我国东部沿海未利用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四)自然生态环境独特。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带,河流冲积物与海相沉积物,陆地和淡水、淡水和咸水、陆生和水生、天然和人工等多类生态系统交错分布,生态类型多样。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

4、护区,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大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五)浅海综合资源潜力大。海岸线长近412.67公里,沿海滩涂面积12万公顷,浅海面积48万公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滩涂养殖资源,初级生产力高,综合开发潜力大。二、社会经济条件(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本世纪以来,市域经济得到了持续而稳定的发展。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9.94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448元,是全省同期人均水平的2.81倍。财政总收入395.55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48.98亿元。(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加快改造

5、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服务业比重有较大提高,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5:64:33.5。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5%以上,形成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三)对外贸易实现强劲增长。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79.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0%。其中,出口27.58亿美元,增长57.1%,进口52.02亿美元,增长135.9%。进出口增幅连续列全省首位,总量从上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6位。首次入围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第52位。(四)城市化水平和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全市总人口203.53万人,按城镇驻地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为60.0%,逐步形成了规模等级有序的网络化城镇群体。全市环境空气质量

6、优良率达到94.8%以上;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近岸海域功能区达标率100%,各类噪声均符合相应功能区划要求。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2010年东营市土地总面积为824326.16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425530.06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126959.78公顷,未利用地面积为271836.32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1.62%、15.40%、32.98%(见附表1)。二、土地利用区域分布(一)农用地的区域分布。农用地面积最大的是垦利县,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6.28%;其中耕地面积最大的是广饶县,占耕地总面积的27.57%。农用地面积最小的是东营区,占农

7、用地总面积的12.42%;其中耕地面积最小的也是东营区,占耕地总面积的11.88%。耕地面积最大的广饶县为耕地面积最小的东营区的2.32倍。(二)建设用地的区域分布。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的是东营区,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2.54%;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的是东营区,占总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9.92%。建设用地面积最小的是利津县,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3.87%;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最小的是垦利县,占总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15.32%。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的东营区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最小的垦利县的1.95倍。(三)未利用地的区域分布。未利用地面积最大的是河口区,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39.27%;未利用地面积

8、最小的是广饶县,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4.01%。未利用地面积最大的河口区为未利用地面积最小的广饶县的9.79倍。三、土地利用主要特点(一)人均土地资源量大,耕地所占比重高全市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占有量为0.41公顷,人均耕地为0.11公顷,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和1.38倍。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种植业较发达,耕地所占比重大。全市耕地面积为222379.74公顷,分别占农用地和土地总面积的52.26%和26.98%,是区域土地利用面积分布最广、所占比例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二)未利用地资源丰富,便于大规模开发利用全市可作为未利用地资源的滩涂面积116320.21公顷,盐碱地面积13100

9、7.80公顷,其他荒草地面积8900.82公顷,三者合计256228.82公顷(384.34万亩),分别占未利用地和土地总面积的94.26%和31.08%。未利用地资源大部分为国有未利用地,地势平坦、成片分布。由于土壤盐碱化程度过高,大部分不太适宜农业利用,但适合进行成片建设用地开发。(三)采矿用地面广量大,影响建设用地成片开发全市采矿用地面积达17778.85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和土地总面积的14.00%和2.16%。作为主要采矿用地的胜利油田,近几十年以来,在境内已建成胜坨、东辛、孤岛、孤东、滨南、利津、现河、五号桩、乐安、埕岛等50多个油田和油气集输、供水、电力、通讯、交通等系统工程,并

10、配套了数十个集运输、供应、修理、加工等一体的生产保障工程体系,整个胜利油田的占地面积高达8.67万公顷。由于油井及其管道的分散和不规则分布,造成建设用地形态破碎化,影响土地成片开发利用。(四)受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土地利用强度比较低受地基承载力影响,土地利用强度比较低:辖区第四系广泛分布,厚达数百米,整体为第四系凹陷盆地构造。基岩断裂构造特别发育,并且活动强度大,周期性明显。按断裂的展布方向可概括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及近南北向四组。其中,近东西向断裂45条,北东向断裂30条,北西向断裂19条,南北向断裂12条,共计106条断裂。由于受特殊的地质条件影响,工程地质条件差,地基承载力低,高层建筑前期需

11、要投入巨大资金进行地基处理,本地的社会经济条件难以承受,因此,致使本区建筑容积率较小、规模不大,土地利用强度较低。(五)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大,中心城区集聚效益低各县(区)的土地利用效益差异比较大。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按以下顺序降低(万元/公顷):广饶县(187.79)垦利县(90.03)利津县(69.88)河口区(59.31)东营区(53.82)。处于中心城区的东营区建设用地利用效益最低,仅为广饶县的28.66%。四、土地利用主要问题(一)土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本市土地多为新生陆地,成陆时间较短,土壤盐碱化程度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受海潮、风暴的侵袭,旱、涝等原发性自然灾害交替、频繁发生,地质

12、构造背景复杂,地面沉降潜在威胁大。土地生态环境脆弱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善。(二)农用地质量总体较差区域土地资源很大一部分是百余年来由黄河泥沙淤泥而形成的新成土。这些土地虽然地形平坦,起伏不大,但由于泥沙沉积物不同,土壤土体构型复杂繁多,浅层地下水埋深较浅,矿化度高,土壤盐分重,有机质含量低,缺乏团粒结构,普遍存在旱、涝、碱、瘦的问题。(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全市油田井架林立,管线交错,井路如网,给耕作带来很大不便,破坏了地面上原有的水利设施,造成了耕地的退化;同时,也形成了大量边角地、三角地和不规则地块,严重影响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2010年末全市城乡建设用地81228.91公顷

13、,人均占地399.10平方米,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有关建设用地标准。(四)土地利用率有待提高全市已利用土地552489.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02%,低于全国72.43%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山东省89.06%的平均水平。(五)城镇用地布局有待优化市域小城镇密度为0.45个/100平方公里,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99个/100平方公里,城镇间的平均距离为14.8公里,远大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0.1公里。全市29个小城镇(不含城关镇)中,城镇人口超过3万的只有3个,13万的只有5个,其余21个小城镇的人口均不足1万,最少的不足2000人。中心城区的规模集聚和影响力明显不足,缺乏对人口信息等生产要

14、素的空间集聚力,利津县和滨州市联系密切,广饶县由于远离市区且经济本身具有的独立性,因而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更弱。另外,广饶、利津、河口等县域中心城市的城市规模与辐射集聚能力也十分薄弱,严重阻碍了城镇化的推进。第三节土地利用的功能定位一、土地利用的历史任务大江大河入海口三角洲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莱茵河三角洲鹿特丹、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新奥尔良、尼罗河三角洲开罗等城市的兴起,中国深圳特区、浦东开发区的快速崛起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启动,都表明大河三角洲最终能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经济区。为促进新经济区的形成,土地利用的主要历史任务是:(一)全面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统筹土地利

15、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土地生态功能和保育水平。构建核心生态网络体系,形成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维护和改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对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敏感的土地,使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沙化、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的土地基本得到恢复,土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二)切实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坚持把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保护放在首位,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耕地保有量有增加,耕地质量明显提升。(三)全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坚持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持续高效利用,促进城市紧凑型发展。(四)合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布局。加强

16、区域土地利用调控和引导,优化城乡用地布局,加强城乡用地统筹,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促进各类用地的集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比较优势。以土地资源的比较优势,尤其是未利用地资源的优势,主动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将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二、土地利用的功能定位黄河三角洲在东北亚地缘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全市土地利用应当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推进高效利用和综合开发,成为融入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和前沿示范区。(一)华北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基地。全市土地利用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不损害自然环境和生存基础,创造富饶丰富多样的土地生态环境。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