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能源发展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3485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能源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温州市能源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温州市能源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温州市能源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温州市能源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市能源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能源发展(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政办2016122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37 温州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时期。为指导我市“十三五”期间能源发展,根据全省能源发展总体部署和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基准年限为2015年,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1.能源消费增速有所趋缓。“十二五”期间,随着温州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能源消费增速有所放缓。2015年,全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预计1770万吨标准煤左右,“十二五”年均增速1.9%,较“十一五”下降4.1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及制品消费预计1250万吨,石油及制品消费预计385万吨,天然气消费预计1.43亿立方米,水电、风电及净调入电量预计63亿千瓦时。2015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344亿千瓦时,“十二五”年均增速2.7%,较“十一五”下降7.6个百分点。2.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十二

3、五”期间,温州市大力推进能源建设,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相继投运华润苍南电厂、浙能温州电厂“上大压小”等一批重大电源项目,2015年底,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877万千瓦左右。“十二五”期间,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新增1251万千伏安左右,输电线路新增长度1276公里左右。全面推进甬台温、金丽温省级天然气长输管线和东海丽水36-1气田上岸工程建设,2015年管输天然气供气量达到1亿立方米以上。3.清洁能源实现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随着温州燃机“油改气”项目投产和非水可再生能源发展,2015年温州全市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53万千瓦,较2010年增长57%,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27.2万千瓦,较

4、2010年增长1.5倍。光伏发电实现零突破,装机达到7万千瓦。风电装机达到6.3万千瓦。4.能源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超额完成国家及浙江省要求,单位GDP能耗水平位于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0.4吨标准煤/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2010年下降22%;单位GDP电耗777千瓦时/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2010年下降18%;综合线损率4.8%,较2010年下降28%;供电煤耗297克标准煤/千瓦时,较2010年下降19%。积极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组织实施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共完成286万千瓦;开展高污染燃料“五炉”淘汰工作,淘汰及

5、改造高污染燃料“五炉”2207台,“十二五”期间减少分散用煤70万吨左右。5.能源科技装备稳步发展。“十二五”期间,温州市加快推动能源科技装备发展,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光伏电池片与组件、风电整机及配件、节能照明、输变电及仪器仪表、新能源汽车配件、核电关联装备和输油(气)管线等领域相关产业大量涌现。表1 温州市“十二五”能源发展指标指标单位2010年2015年“十二五”年均增速能源消费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161217701.9%其中:煤炭及制品万吨106012503.4%石油及制品万吨3103854.4%天然气亿立方米0.131.4361.5%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301

6、3442.7%最高电力负荷万千瓦5497015.0%能源保障电源装机总量万千瓦528.7 877.1 10.7%其中:水电万千瓦89.2 91.9 0.6%煤电万千瓦373.1 723.8 14.2%油电万千瓦58.0 0.0 -100.0%气电万千瓦0.0 34.2 -非水可再生能源万千瓦8.4 27.2 26.6%其中:光伏万千瓦0.0 7.0 -风电万千瓦4.6 6.3 6.5%生物质能万千瓦3.8 13.9 30.0%500千伏变电容量万千伏安70011009.5%220千伏变电容量万千伏安99913025.4%110千伏变电容量万千伏安813136110.9%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公里

7、378250586.0%能源效率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510.4-4.85%综合线损率%5.934.8-4.1%民生改善居民人均生活用电千瓦时/人753878 3.1%县及以上建成区通气比例%07.6-(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世界能源发展处于重大变革期,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在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和全球碳减排压力的共同推动下,能源发展已进入能源市场宽松化、能源结构绿色化、能源系统智慧化的新时代,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成为驱动能源发展的新引擎。“十三五”时期,温州市能源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孕育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从面

8、临的机遇看,能源供需形势从紧缺转向宽松,为温州市能源发展从扩张保供转到提质增效,统筹供应侧、消费侧和储能协调发展,统筹集中式和分布式发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机遇;浙江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为温州市能源发展从粗放发展转向绿色低碳,加快推进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打造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提供了重要机遇;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和“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积极推进多种技术广泛渗透融合的能源技术革命,为温州市能源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能源智慧互联提供了重要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温州市开启光伏、风电、电动汽

9、车等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工程施工和应用等走出去的新通道提供了重要机遇;国家深化电力体制和油气体制改革,为能源发展从封闭垄断转向开放竞争提供了重要机遇。从面临的挑战看,能源供求格局发生转变,火电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不断下降;煤炭仍占一次能源比重较高,清洁能源发展缓慢,特别是对发展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存在疑虑,能源结构优化任务艰巨;土地等资源要素约束趋紧,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任务艰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政策对电力、工业等行业用煤提出了更高要求,能源发展面临环境承载力不足的重大挑战;能源行业短板仍然存在,部分地区调峰电源、天然气城乡管网和配套应急调峰设施建设滞后;电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以

10、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等多元化电源、负荷发展需求;制约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能源领域计划和垄断体制尚未实质性突破,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正待起步,油气体制改革尚未破题;能源管理体制尚不能较好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职能交叉、关系不顺、多头管理的情况依然存在,基层能源管理力量十分薄弱。温州市能源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常态、新机遇、新要求,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牢牢把握机遇,勇于迎难而上,开创全市能源发展的新局面。(三)需求预测。1.预测依据。根据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三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7%以上

11、,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常住人口规模为912万人等指标,采用能源分品种消费预测法、弹性系数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能源消费预测。采用产值单耗法、弹性系数法、人均用电量法、时间序列法、负荷利用小时数法等多种方法对电力电量进行测算。2.预测结果。到2020年,温州市能源需求量在低、中、高方案下分别为1954、2007、2052万吨标准煤,“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0%、2.5%、3.0%,规划推荐中方案。2020年,煤炭及制品需求量1360万吨左右,其中,受2015年底浙能温州电厂“上大压小”项目投产影响,省统调煤电煤炭消费增加至1160万吨左右,地方热电及其他分散煤炭消费2

12、00万吨左右,地方热电及其他分散煤炭消费年均下降1.9%左右;石油及制品需求量395万吨左右,年均增长0.5%左右;天然气需求量5.7亿立方米左右,年均增长31.9%左右。温州市最高负荷在低、中、高方案下分别为855、920、995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4.0%、5.5%、7.0%;全社会用电量在低、中、高方案下分别为390、420、450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5%、4.0%、5.5%,规划推荐中方案。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13、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紧紧围绕浙江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以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为总体目标,以能源结构优化为主线,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着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能源系统利用效率,着力培育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着力促进能源科技装备转型升级,着力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我市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二)基本原则。立足科技,创新发展。顺应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新形势,把创新贯穿能源发展全过程和全

14、领域,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重点在“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能源科技装备发展、能源市场化改革、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等领域加快创新突破,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和动力。统筹优化,协调发展。牢牢把握能源发展方向,促进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围绕能源系统优化,促进能源布局优化、能源供需相互协调、各级电网相互协调。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坚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与高效清洁利用化石能源并举,重点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不断提高清洁、低碳能源比重。多元合作,开放发展。顺应能源发展全球化趋势,鼓励温州能源投资、技术、装备、运营等企业更加主动

15、融入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总布局,坚持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在扩大开放中增创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惠民优先,共享发展。坚持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进能源扶贫,加快实施光伏扶贫、配电网建设改造、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能源惠民工程。推进优良服务共享,实现城乡能源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发展目标。推进“一个目标、三个基地、四张网”建设。全面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打造三澳核电基地、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基地、浙南能源综合储运基地三大基地,不断完善电网、气网、油网、热网四张网,基本形成能源保障能力较强,能源清洁化水平较高,能源装备产业稳步发展,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全省领先,能源体制机制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能源发展新局面。能源消费总量。全市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2007万吨标准煤左右,“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2.5%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