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外经贸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3249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谷县外经贸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阳谷县外经贸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阳谷县外经贸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阳谷县外经贸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阳谷县外经贸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阳谷县外经贸发展“十三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谷县外经贸发展“十三五”规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阳谷县外经贸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实施县委、县政府“东融西借、跨越赶超”战略的重要时期,为促进我县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时期基本情况“十二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商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和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外经贸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外经贸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一)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十二五”期间,全县对外贸易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影响,2015年预计完成全县进出口总额19.5亿美元,年均增长4.13%,连续5年位

2、居全市第一。外贸出口提前完成“十二五”出口3亿美元的目标,2015年预计达到4.3亿美元,年均增长27.10%。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县出口比重从2010年的5%提高到2015年的70%,机电五金、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五大商品成为我县出口主导产品。外经贸经营主体不断壮大。2015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36家,比2010年增加了10家,特别是祥光铜业进出口总值分别达到15亿美元和2.4亿美元,实现我县进出口超亿美元企业“零”的突破。新兴市场开拓不断加快。2015年对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比重为19%,比2005年提高了18.7个百分点,新增对欧盟市场出口。科技兴贸和品牌建设取得

3、新进展。至2015年底,获得省商务厅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1家;注册商标300个,比2010年增加106个;境外注册商标45个,实现零的突破。(二)利用外资实现新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批准合同外资金额2.3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6倍;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3亿美元,年均增长10.4%。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走出去”战略实现新突破“十二五”期间我县设立境外投资企业7家,境外投资9215万美元,涉及行业为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农副产品和机电。累计外派劳务人员2909人,主要派出国家和地区为日本、韩国、新加坡、蒙古和俄罗斯等。(四)加工贸易实现新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县

4、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工贸易得到快速发展,2015年全县加工贸易进出口11.23亿美元,年均增长86.33%。(五)存在的主要问题1、企业出口退税周期长。因部门普遍采取先稽查后处理的办法,工作效能不高,致使个别企业由于长时间拿不到应得退税款,严重挫伤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另外有些企业没有充分理解运用好政策,没有采取属地报关,导致出口退税手续复杂化,影响了退税速度。2、代理进出口影响我县的外贸业绩。由于我县外贸企业普遍偏小偏弱,缺乏自主品牌、境外客户、外贸人才,并且没有较大规模的本地外贸代理公司及外地代理公司的分支机构,而外地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代理公司,有着退税快、手续简便的优势,导致许多企业通

5、过外地代理实现出口,严重影响了我县进出口实绩。3、进出口结构不合理,外经贸工作发展不平衡。我县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和凤祥集团有限公司进出口额占全县进口额的97%。出口产品层次较低,大部分附加值低、以初级产品为主,独立品牌较少,缺乏国际竞争力,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目前我县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112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只有36家,还有6个乡镇没有实现零的突破。4、缺乏高素质外贸人才。一方面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我县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员工素质普遍偏低,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导致经营管理制度落后,开发新兴市场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外贸人才,由于人才流动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外贸人员多数都是实习一段

6、时间就走,翻译、跟单员和懂国际贸易的专业外贸人才短缺,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未来五年,外经贸发展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外经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发展机遇从国际看:未来五年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不会改变,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投资和需求逐步恢复,全球经济格局与增长模式深度调整,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孕育新的突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为我县外经贸利用新资源,开辟新市场,拓展了新领域。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为外经贸的发展赢得了更大的主动

7、权和空间。国家将在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创造了条件。(二)面临挑战未来五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不会改变,但面临一系列新考验: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因素仍较多;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一轮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县外经贸事业打下一定的基础,但我县外经贸中长期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我县的大部分行业产业链不完整、不配套,发展上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面临诸多困难,产业配套成本较大,吸收外资投向工业项目和扩大外贸出口难

8、度仍较大。我县外贸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小,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强。外向型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各乡镇、街道发展不平衡,外经贸发展面临着资源、技术、人才、体制等制约。三、“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作风引领、团结实干、争先进位、科学发展”的发展目标,在全球经济格局变革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谋划外经贸战略转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促调整、促转型、促创新工作力度,做大外经

9、贸总量,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促进外经贸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二)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力争我县外经贸实现“八个转变”:从以内源型经济为主,向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并重转变,全县外向型经济总量占全县GDP的比重得到进一步提高;从以面上招商、投资推广为主,向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和招大商、招好商转变;从倚重一般贸易,向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从依靠传统出口产业支撑,向建设绿色现代出口产业体系转变;从依靠香港欧美等传统市场,向积极发展东盟、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为主的市场多元化转变;从以较低层次出口产品为主,向发展自主品牌、技术含量较高的高附加值产品

10、转变;从以发展对外贸易为主,向对外贸易与对外经济合作和交流、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转变;从倚重个别外经贸重点区域,向各乡镇、街道协调发展转变。对外贸易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县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0%左右,其中出口6.5亿美元、年均增长8.6%左右,进口24.5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重点支持工业园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打造外贸进出口新的增长极。力争农产品、自主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县出口总额比重有进一步提高。新增进出口超亿美元企业2-3家。吸收外资目标:“十三五”期间,力争我县吸收外资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县年均实际吸收外资稳定在2000万美元以上,制造业

11、吸收外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力争新增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2-3个和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个。“走出去”目标:“十三五”期间,力争设立境外投资企业5家,境外投资2亿美元,累计外派劳务人员2000人。四、“十三五”时期的工作重点围绕我县外经贸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将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提高吸收利用外资水平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转变招商引资理念,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有选择性的招大商、招好商,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吸收利用外资工作力度。面向世界500强和大型外资企业,在铜深加工、电缆、钎具、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

12、等方面,重点开展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和以商引商,突出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促进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金融、教育、医疗、体育、物流等领域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服务水平。在巩固和提升吸收利用港澳台资的同时,面向日、韩和东南亚地区,拓展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招商引资渠道,提高吸收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2、加强投资促进工作。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好国家吸收利用外资政策,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要求,积极做好外资投向的引导、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经贸交流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和扩大我县的对外影响。夯实投资促进基础。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做好符合我县主导发

13、展产业、重点发展行业对外招向项目的策划、筛选、包装和推介工作;加强与省商务厅,经济发达地区工商业界商协会、投资促进机构、重点知名客商等的沟通联系,努力构建紧密有效的协调联络机制;充分运用网络平台资源,做好吸收利用外资政策、投资环境展示、招商项目信息、资料发布等工作,积极开展网上招商。3、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发展。注重完善投资软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企业的主动性,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加强安全生产,努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二)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重点,促进对外贸易更大发展1、发展壮大对外贸易总量。引导民营企业开展自营

14、进出口业务,支持有条件企业通过重组、股份制改造、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外贸骨干龙头企业。围绕打造绿色现代产业基地,加大对纺织服装、化工、机电五金和绿色农产品等出口产业基地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出口企业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纺织服装、化工、机电五金和农产品等本地特色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的自营出口比重。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境)内外专业展会和运用电子商务,灵活运用区域性优惠原产地政策、投保出口信保、贸易融资等手段,多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2.加快推进科技兴贸和品牌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出口企业加大

15、科研投入,加强新产品研发、专利申报和有关国际认证等工作,大力扶持有条件和有实力的企业尽快建立工程研发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积极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境内外商标注册、创建自主出口品牌,特别是对省商务厅认定的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进行跟踪和帮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商务部培育的出口名牌,进一步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3、积极扩大进口。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我县急需的能源、资源、重要原材料和消费品的进口,支持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鼓励进口目录的产品和技术,充分发挥进口对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三)以促进转型升级为重点,提高加工贸

16、易发展质量1、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挥我县资源优势,依托产业园区,围绕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高我县的加工制造能力。2、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和鼓励现有加工贸易企业把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县。加快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节能环保低碳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加工贸易企业创建自主品牌,鼓励设立研发机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扩大加工贸易出口规模。同时,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内销,开拓国内市场。(四)以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为重点,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1、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