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题型1《 体现说明类》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2828302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题型1《 体现说明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题型1《 体现说明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题型1《 体现说明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题型1《 体现说明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题型1《 体现说明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题型1《 体现说明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题型1《 体现说明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一 体现说明类“体现”类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有关经济、哲学或政治、文化道理。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学或政治、文化道理)的”,二是“(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哲学或政治、文化道理)”。第一种设问模式的指向比较单一,在设问中明确了所要“体现”的知识,要分层展开、具体化;而第二种设问模式的指向相对比较开放,一般有“哪些”两字出现,应指出观点,往往两个以上。“体现”类设问实现了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能把两者有机

2、结合起来。“体现”类设问的解题,关键有三点:一是明确知识。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学或政治、文化道理)的”这类设问,易于从微观上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而“(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哲学或政治、文化道理)”类设问更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可先把相关知识在草稿纸上做出简要罗列,也可打腹稿。二是研究材料。要详细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甚至材料的每一句话。三是比较分析。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弄清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或哪些知识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找到一

3、一对应关系。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上,再把有对应关系的知识点和材料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组织成答案。【万能模板】1经济生活角度(1)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生产决定消费。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A.消费是生产的目的;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由某企业的成功,说明影响公司(或企业)经营成

4、功的因素是什么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公司要依法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公司要面向市场,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公司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兼并或强强联合。公司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3)材料是如何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

5、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4)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资本等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

6、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我国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2政治生活角度(1)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职能:我国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

7、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我国政府积极转变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宗旨和原则: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依法行政: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努力打造法治型政府。政府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我国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以提高决策水平。监督:政府的权力需要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是有权威的政府。(2)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

8、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3文化生活角度(1)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个人)的文化作为一

9、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

10、全面发展。(2)分析说明材料体现了文化多样性的哪些道理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及要求: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试运用

11、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某文化企业的成功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

12、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如何进行文化创新。A.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E.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

13、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F.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4生活与哲学角度(1)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

14、背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并不是说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

15、斗志。(2)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3)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无限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4)材料是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有关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