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828302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河油田第二高中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表格内。(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 )A继承传统B社会实践 C借鉴他人D灵感和直觉2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 )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 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育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A B C D32020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

2、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表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ABCD42020年暑期,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因其紧扣时代脉搏,生动展示与癌症做斗争的小人物们的故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并带动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再度兴起。由此可见( )文化创新必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文化创新必须反映百姓的心声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文化创作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现实A B C D 5中英文化体验中心于

3、2020年2月23日在英国伦敦成立,揭牌仪式后,来自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孔子学院的师生以及中英两国的艺术家与小朋友们表演了中国传统舞蹈、武术、二胡独奏和钢琴独奏等文艺节目。中英文化体验中心的成立( )推动了文化传播,利于增进中英两国的友谊 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中英文化的统一 说明中华文化得到英国民众的广泛认同A B C D 6随着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我国各地陆续免费开放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的人数大幅增加。免费开放博物馆有利于( )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兴盛 实现某些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推

4、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A B C D7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诗词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通过鉴赏团的专业点评,挖掘诗词背后的时代故事,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此可见(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科技的进步决定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A B C D 8易经把“六”定位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每逢重阳佳节,有很多单位开展形式多彩的敬老活动。这表明( )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5、,应积极保护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A B C D 92020年央视春晚继续沿用“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直播模式。播出期间,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看春晚的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共同打造“东西南北中共度多彩中国年”的电视盛宴。这样的设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中华文化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大众传媒服务春晚舞台,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一城一故事一曲一传奇,深谙传统文化就会有文化自信A B C D 10近年来,中国的图书、饮食、民俗等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亚

6、地区对中国图书的翻译出版数量显著增加,欧美地区对中国文学类图书的翻译出版及多渠道传播也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2月9日(中国阴历腊月二十四),美国探索频道向全球推出了最新纪录片华人新福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传播使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C.传播手段的创新推动中华文化成为最优秀的文化 D.海内外都对中华文化有坚定地信心和信念11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B C

7、D在我国深受各地人民群众欢迎的歌舞主要有黄河以北各省的“秧歌”、西南各省的“花灯”、南方各省的“采茶”、东北的“二人转”、内蒙古和山西的“二人台”等。根据材料回答1213题。12.材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文化_特点()A.受大众传媒的影响 B.不同的区域,文化一定不同 C.丰富多彩,具有区域性 D.通过社会体验获得13.我国文化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有( )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 不同区域的文化日渐趋同我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明显 我国各地自然与社会情况千差万别,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A.B.C.D.1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8、中,为抵御外来侵略、抵抗疾病、自然灾害以及通过耕种、祭祀、庆贺等活动演变而来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个性A.B.C.D.15.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70多年过去了,那场伟大远征的亲历者,正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一个个离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表明(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9、的精神动力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A.B.C.D.16.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A.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力量 B.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力量C.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D.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17.日本侵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强迫中小学生学习日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与消解中华文化的做法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其通过奴化教育以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力量只有在民族危亡时才能凸显出来中华文化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强烈认同,是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

10、处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A.B.C.D.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深厚根基。材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弘扬民族精神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民族精神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A.B.C.D.19.2020年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在汶川大地震中体现出来的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至今仍在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相同

11、的内容 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B.C.D.20.红瓷又称釉里红,自诞生之日起,便以“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磬、白如玉”,瓷质细腻通透,器形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点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红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21奉行全盘西化的观点之所以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是因为( )A没有把握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 B全面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C割裂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D颠倒了中西文化的关系22关于文化自信的说法,正确的是( )文化

12、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起着决定性作用。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 B C D23为了实现银川市城乡文化同步,银川市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送培训、送电影的“四送”活动,并开展文化志愿者下基层专场演出、非遗进农村等文化活动,将城市的优秀文化送到乡村去,实现了首府每个乡村文化全覆盖。银川市这样做是基于( )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物质财富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决定中国能走上复兴之路A B C D24习近平强调,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这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群众各种文化需求B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C注重社会效益,不断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正确引导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实再现社会生活场景25建设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