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热点突破训练专题03 中华文明的鼎盛和变革:隋唐、宋元(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828238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热点突破训练专题03 中华文明的鼎盛和变革:隋唐、宋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热点突破训练专题03 中华文明的鼎盛和变革:隋唐、宋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热点突破训练专题03 中华文明的鼎盛和变革:隋唐、宋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热点突破训练专题03 中华文明的鼎盛和变革:隋唐、宋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热点突破训练专题03 中华文明的鼎盛和变革:隋唐、宋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热点突破训练专题03 中华文明的鼎盛和变革:隋唐、宋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热点突破训练专题03 中华文明的鼎盛和变革:隋唐、宋元(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热点专题突破训练专题03 中华文明的鼎盛和变革:隋唐、宋元1.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这()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B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解析:选B由材料“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参谋禁密,权任独重”可知不是行政机关的翰林院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反映出唐朝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选 B项;科举制是选官制度,

2、与行政决策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中书省负责决策,材料表明中枢决策权转移到翰林院,这冲击了三省六部制,排除C项;唐后期政局动荡的直接原因是地方藩镇割据,排除D项。2.某学者指出:三省六部制度,并不首创于唐太宗时期,然而,唐太宗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分权的原则,发挥了中央决策、审议、执行机构之间互为弥补、互为制约的功能。这正是“贞观”各项政策能够得以全面推广和普遍落实的重要保证。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唐太宗()A充分认识前代制度的弊端 B以制度创新推进治国安邦C具有推进民主政治的倾向 D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解析:选B唐太宗最大限度地借鉴前代制度并充分发挥三省六部制的效应,故A项错误;唐太宗在继承三

3、省六部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分权的原则,发挥了中央决策、审议、执行机构之间互为弥补、互为制约的功能,保障了政策的实行,体现了对制度的创新,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维护封建君主权威,故C项错误;该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互相制衡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正确性,故D项错误。3.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抑商政策的松动B生产方式的革新C田庄经济的兴起D社会经济的转型解析:选A据材料“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结合所学可知,中唐以

4、来,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从而导致阶级的流动性增强,故选A项;依所学可知,明中叶以后生产方式有所改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排除B项;依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兴起,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依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开始转型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4.唐朝后期出现了 “食券”和“飞钱”。府兵可在家乡用粮食交换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区用它买食物。“飞钱” 亦称“便换” “便钱”,商人在京城购买政府发放的凭证,把它们递交给各地方财政部门时,就可以拿到相等数额的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A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B政府的重农抑商

5、政策有所松动C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解析:选C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食券”和“飞钱”类似于汇票,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职能,但它的出现也便利了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四川地区的“交子”,排除A项;题干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排除B项;据材料无法推断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排除D项。5.唐代时,来唐外商只要完成了“纳舶脚(即交船税)、收市(由市使收购部分商品)、进奉(进贡)”,任何“重加率税”的做法都是违反唐朝政府规定的,外商可不予执行。由此可知唐朝政府()A对外商给予了国民待遇B对外贸的管理规范有序C奉行平等自

6、主的对外政策D旨在保护本国的工商业解析:选B“来唐外商只要完成了纳舶脚(即交船税)、收市(由市使收购部分商品)、进奉(进贡),任何重加率税的做法都是违反唐朝政府规定的,外商可不予执行”不能说明外商获得了“国民待遇”,故A项错误;“来唐外商只要完成了纳舶脚(即交船税)、收市(由市使收购部分商品)、进奉(进贡),任何重加率税的做法都是违反唐朝政府规定的”这种做法可让外贸的秩序规范,故B项正确;“只要完成了纳舶脚(即交船税)、收市(由市使收购部分商品)、进奉(进贡)”无法体现平等自主的对外政策,故C项错误;据“任何重加率税的做法都是违反唐朝政府规定的,外商可不予执行”无法得出对本国工商业的保护,故D

7、项错误。6.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A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B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C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D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解析:选B材料体现唐朝政府设置鸿胪寺、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但未体现税收结构中是否以海外贸易税收为主导,故A项错误;唐朝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招待外商及掌管对外贸易,体现了唐朝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唐朝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招待外商及掌管对外贸易,与唐朝的文化影响力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唐朝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招待外商及掌管对外贸易,说明

8、唐朝政府重视对外贸易与对外交往,没有体现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故D项错误。7.唐朝宫殿屋顶的建筑风格,大都舒展自如,两翼如同展翅飞翔的大鸟,又如同大书法家笔下极其夸张的一撇一捺。这一建筑风格反映出唐代的文化特征是()A华夏初兴,彪悍尚武B庄重威严、潇洒自信C精雕细琢,儒雅之风D落日余晖,悲壮苍凉解析:选B依据材料“唐朝宫殿屋顶的建筑风格,大都舒展自如,两翼如同展翅飞翔的大鸟,又如同大书法家笔下极其夸张的一撇一捺”并结合唐朝历史发展的相关信息可知B项正确。8唐代新科进士在“曲江宴饮”后,均集体来到慈恩寺(著名佛寺)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用墨笔题于壁上(如右图)。由此可见“

9、雁塔题名”()A是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B有利于营造进取向上的社会风气C表明“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D是魏晋以来书法艺术推动的结果解析:选B“雁塔题名”意在扬名立万,有利于营造进取向上的社会风气,有助于学风的形成,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雁塔题名”不属于唐代科举制度的组成部分,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三教合一”的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书法艺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项。9.下图是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额,据此图可以得出()A北宋海外贸易收入一直上升B南宋海外贸易收入额整体更高C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海外贸易收入是两宋主要财源解析:选B通过图片内容可

10、知,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额比北宋时期有很大增长,故选B项;通过图片内容可知,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是曲折的,不是一直上升,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历代统治者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宋朝也不例外,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并非海外贸易收入,况且材料也无法体现D项信息,排除D项。10唐朝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已出现“柜坊”“飞钱”等金融元素。北宋时,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主要包括茶引、盐引等期票类交引和交子、会子等汇票类兑换券两种类型。这一变化说明()A交通发展迅速B经济重心南移C商业信用体系发展D重农抑

11、商政策松弛解析:选C由材料从“金融元素”发展到“信用票据”“信用货币”的变化可知是信用体系的变化,由材料“商业发达城市”“交子”“会子”等可知是在商业领域,因而这一变化说明的是商业信用体系发展,故选C项;“信用票据”“信用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不是交通发展迅速的产物,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是从北方黄河流域移到南方长江流域,一直持续到南宋,排除B项;唐宋时期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而且商业信用体系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不是政策产物,排除D项。11.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

12、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据此可知()A宋代最高行政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B宋代的专制皇权受到严格的制约C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D政事堂的设置成为宋代冗官现象的根源解析:选C分权制衡是指权力分立互相制约,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事堂限制皇权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材料“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可知政事堂主持中央政府的日常工作,是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政事堂导致机构臃肿,官员冗多,故D项错误。12.(2019安徽模拟)宋欧阳修在一篇祭祀亡友的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生而

13、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这反映了当时()A理学关于世界本体论的阐释B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C统治者关于政治权力的加强D史家关于修史权力的维护解析:选B由材料“(一个人)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可知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故选B项;世界本体是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材料反映的是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排除A项;本题主要考查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没有涉及政治权力

14、,排除C项;本题主要考查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没有涉及修史,排除D项。13.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入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宋朝这些措施()A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B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C扩大了平民入仕的机会D防范了宗室交结士大夫解析:选A由材料“宋初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入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可知朝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宗室的政策,体现了理性的施政精

15、神,故选A项;材料强调对宗室成员从政政策的调整,重点不在维护科举制程序的公正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对宗室成员从政政策的调整,扩大不了平民入仕的机会,排除C项;由材料从限制宗室应举到鼓励宗室应举可知,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适应施政需要,并不能防范宗室结交士大夫,排除D项。14.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议立三省、定内外官”,后决定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与唐宋相比,元代中书省的设立()A标志着集权政治的日趋强化B反映出明君贤相的理想愿景C表达了精简机构的政治诉求D有利于中央机构的不断完善解析:选A由材料“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可知中书省成为上承天子,下总百司的最高行政机关,最高统治者通过控制中书省以加强君主专制,故选A项;材料强调君主专制的加强而非君臣关系,排除B项;中书省的设立意在加强皇权而非精简机构,排除C项;由材料“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可知不利于中央机构的发展完善,排除D项。15.元代行省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