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蛟河一中高二物理第三次测试.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28068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蛟河一中高二物理第三次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蛟河一中高二物理第三次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蛟河一中高二物理第三次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蛟河一中高二物理第三次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蛟河一中高二物理第三次测试.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总分值110分)一、单选题:(共12题, 每题4分 共48分,1-8题单选,9-12题多选)1.关于光电效应的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入射光的波长小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光电效应就能产生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发生光电效应的反应时间一般都大于107sD.发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内从金属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2关于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干涉现象遵循波的叠加原理,衍射现象不遵循波的叠加原理B光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衍射条纹是黑白相间的C光的干涉现象说明

2、光具有波动性,光的衍射现象不能说明这一点D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都是光波叠加的结果3如图为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关于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相同时间内放在A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相同时间内放在B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A位置时少得多C.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D.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4.放射性同位素钍Th经,衰变会生成氡Rn,其衰变方程为+x+y,其中A.x=1,y=3B.x=2,y=3C.x=3,y=1D.x=3,y=25.如图所示是会议室和宾馆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的火灾

3、报警器的结构原理图:罩内装有发光二极 管LED、光电三极管和不透明的挡板平时光电三极管接收不到LED发出的光,呈现高电阻 状态发生火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入罩内的烟雾遮挡了光线,使光电三极管电阻更大,检测 电路检测出变化发出警报 B.光电三极管温度升高,电阻变小,检测电路检测出变化发出警报 C.进入罩内的烟雾对光有散射作用,部分光线照到光电三极管上, 电阻变小,发出警报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6. 如图所示,虚线和实线分别为甲、乙两个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图像.已知甲、乙两个振子质量相等,则A.甲、乙两振子的振幅分别为2 cm、1 cm B.甲、乙两个振子的频率比为1:2 C.前2秒内甲、

4、乙两振子的加速度均为正值 D.第2秒末甲的速度最大,乙的加速度最小7.右图是用薄膜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的示意图。其中AB是透明的标准样板,CD是被检查的平面。用单色光从上面竖直地照射下来,从AB上方观察到有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是由两束反射光叠加形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束反射光分别是从AB的上表面和AB的下表面反射的B.两束反射光分别是从AB的上表面和CD的上表面反射的C.两束反射光分别是从AB的下表面和CD的上表面反射的D.如果将右边BD间垫的薄片变薄些,观察到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将减小8.如图所示电路中,L是电阻不计的电感器,C是电容器.闭合开关S,待电路达到稳定状态后,再断开开关S

5、,LC电路中将产生电磁振荡.如果规定电感器L中的电流方向从a到b为正,断开开关的时刻为t=0,那么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LC电路中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A.B.C.D.9.在狭义相对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同的惯性系中物理规律都是不等价的B.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与光的频率、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C.在不同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不同方向的传播速度不相同D.在不同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不同方向的传播速度相同10.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51,原线圈 接交流电源和交流电压表,副线圈接有“220V,440W”的热水器、“220V,220W”的抽油烟机.如果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按图乙所

6、示规律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20sin100t(V)B.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1100VC.1min内变压器输出的电能为3.96104JD.热水器的发热功率是抽油烟机的发热功率的2倍11在O点有一波源,t0时刻开始向上振动,形成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t14 s时,距离O点为3 m的A点第一次达到波峰;t27 s时,距离O点为4 m的B点第一次达到波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横波的波长为2 m B该横波的周期为4 sC该横波的波速为1 m/s D距离O点为7 m的质点第一次开始向上振动的时刻为5 s末12.原来静止的原子核X质量为m1,处在区域足够大的

7、匀强磁场中,经衰变变成质量为m2的原子核Y.粒子的质量为m3,已测得粒子的速度垂直于磁场B,且动能为E0.假定原子核X衰变时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A.核Y与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之比为B.核Y与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C.此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m1-m2-m3D.此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二、填空题(13题9分,14题23分,共计32分)13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b、cd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和所示,其中甲、丙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b、cd为界面画光

8、路图。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不变”或“都有可能”),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不变”或“都有可能”),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不变”或“都有可能”)。14、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 ,A。 (2)本实验的步骤: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亮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

9、照亮。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条纹间的距离。在操作步骤中还应注意 和 。 (3)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条纹中心对齐,将该亮条纹定为第1条亮条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条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乙中手轮上的示数 mm,求得相邻亮条纹的间距x为 mm。 (4)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 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 m,由计算式= ,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 mm。 三、计算题(15题13分,16题17分)15一

10、列简谐波在x轴上传播,图中实线波形与虚线波形对应的时刻分别是t10,t20.05 s则:(1)若波沿x方向传播,波速多大?(2)若波沿x方向传播,波速多大?(3)若波速的大小是280 m/s,波速方向如何? 16如图,一半径为R的玻璃半球,O点是半球的球心,虚线OO表示光轴(过球心O与半球底面垂直的直线)。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现有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半球的底面上,有些光线能从球面射出(不考虑被半球的内表面反射后的光线)。求:(1)从球面射出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到光轴距离的最大值。(2)距光轴处的入射光线经球面折射后与光轴的交点到O点的距离。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物理-答案1.

11、 A【解析】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等知识点,考查了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频率条件,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电效应就能产生,即入射光的波长小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选项A正确;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频率有关,与光强无关,选项B错误;光电子的发射时间不超过10-9s,具有瞬时性,选项C错误;入射光的强度越强,单位时间内射到金属上的光子数就越多,发射出光电子数,则形成的光电流越大,所以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选项D错误。综上本题选A。2.D 【解析】:从成因分析,光的干涉现象、衍射现象都是光波叠加的结果,两者都表明光是一种波,故A、C错,D正确。从条纹特

12、点看,虽然条纹宽度、间距方面两者有所区别,但单色光的干涉条纹、衍射条纹都是明(由单色光的颜色决定)暗相间的,白光的干涉条纹、衍射条纹都是彩色的,故B错。3.C 本题对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及其作用进行综合考查。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沿原方向前进,因此在A位置观察到闪光次数最多,故A正确,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因此从A到D观察到的闪光会逐渐减小,因此B、D正确,C错。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衰变、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232=220+4x,90=86+2x-y

13、,解得x=3,y=2,选项ABC错误,D正确。综上本题选D。5.C 【解析】本题考查了传感器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由火灾报警器的原理可知,发生火灾时烟雾进入罩内,使光发生散射,部分光线照在光电三极管上电阻变小,与传感器相连的电路检测出这种变化,发出警报,C对6.A 【解析】由图读出,两振子的振幅A甲=2cm,A乙=cm,故A正确;由图读出,甲、乙两振子的周期分别是T甲=4s,T乙=8s,而频率f= 1/T ,所以甲、乙两个振子的振动频率之比为2:1.故B错误;前2秒内,甲的加速度为负值,乙的加速度为正值,故C错误;第2s末甲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乙在最大位移处,加速度最大,故D错误

14、。综上本题选A。7. C 【解析】:AB是等厚的透明样板,CD是不透明的,发生干涉现象是由两者之间的空气膜造成的。明确薄膜干涉的成因后,可知本题选项C正确。垫片变薄后,在同一位置,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变小,而相邻亮条纹的光程差是一个波长,由于AB倾角变小,因此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应增大。8.B 【解析】S断开前ab段无电压降,电容器不带电;S断开时,电感器中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减小,给电容器充电,此时L中的电流由ab,正向最大;电容器充电完毕时,电流减为零;此后,电容器开始放电.这样,LC回路产生电磁振荡,形成振荡电流.选项B正确.9.BD【解析】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可知,选项BD正确,选

15、项AC错误。10.AC【解析】由图乙可知,交变电压的峰值是220V,周期T=0.02s,则副线圈两端的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20sin100t(V),A正确;由变压公式知,,故交流电压表示数为1100V,B错误;1min内变压器输出的电能为W=Pt=(220W+440W)60s=3.96104J,C正确;热水器的发热功率为440W,而抽油烟机的发热功率远小于220W,所以热水器的发热功率不是抽油烟机的发热功率的2倍,D错误.11BC【解析】:根据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可知,4;7,解得v1 m/s,T4 s,所以波长为4 m,故A项错误,B、C项正确;距O点7 m处的点第一次向上运动的时刻为t37 s,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